20分,远航船队转过图南大陆的东北角,已跨过东经135°。
玛雅下令将船队的计时在原玛雅岛时间的基础上加快3小时,因为从玛雅岛的东经90°到现在已经跨越了三个时区,若再不调整会让人感觉每天时间越来越少,最终白天黑夜颠倒。
调整后的时间则进入到当地时间的20分。
当地时间(东经135°)30分,远航船队已沿图南大陆东海岸南向行驶至南纬20°附近,遭遇到一股强劲的西风和往东的洋流,立即改变航向往东疾驰。
在这股劲风和洋流的帮助下,船队的平均速度高达30千米/小时,连续航行五十小时后航程达到1500千米,进入到东经165°区域,当地时间是30分。
越过东经165°东升海的航程便去了三分之一,到西月国直布港的直线距离也就还有4900千米左右。以保守的航速计算也就是十一二天的航程。
船队携带的淡水有半个月的量,还是9月12日在海鲸岛补充的。理论上勉强还能满足需要。但公输孟启和玛雅都不希望凭借理论数据去冒险,毕竟茫茫大海上会有太多的意外。
何况神秘的泥煤岛就在东南500千米的地方。
泥煤岛这个名字是星际矿工取的。据说岛上覆盖着厚厚的泥煤,但又不完全是泥炭,具体有些什么成分玛雅却没有印象。她对塞蓝星球的资料了解得本来就不全面。
所以,玛雅决定绕行四五百公里前往泥煤岛。
泥煤岛就像张开翅膀的蝴蝶,头向着北方。东西180°经线在东升海重合,从理论上将其分为东西两半。同时也精准地把泥煤岛这只“蝴蝶”分为了两半:一半在东半球,一半在西半球。
二十四小时后,30分远航船队抵达泥煤岛。玛雅要求船队将计时改为西洲时间的30分。尽管有许多人不理解这样的改动,但百科学院的学员们是清楚的,并担当起解释的工作直到让每个人都明白:
我们穿过了日期变更线,而不是穿越到从前。
泥煤岛可是只“大蝴蝶”张开的翅膀从东到西有620千米,从北到南更是达到900千米,总面积近55万平方千米。
泥煤岛的平均高度只有二十来米,其蝴蝶形状的头部倒是天然的港湾。
岛上没有茂密的植被,覆盖着的泥煤呈现出深褐色,就像烤焦了的面包。脚踏上去的时候地面也像面包一样松软,若是原地踏步不一会儿就会泥足深陷。而且很多地方就是沼泽地。
与一般的沼泽地不同,这里的泥沼仿佛比麦芽糖还要粘稠,一旦陷入之后是很难拔出来的。就算是拔出来也会扯掉一层皮。
这样的境况令公输孟启也感到作难,即便是用“黑装置”转换出大泽之舟恐怕也难以行进。唯一沈织柔的千羽飘可以不受影响,但那也得有她那一身超凡的轻功配合才敢深入。
玛雅依然保持着很谨慎的态度,她直接先在岸边取样分析。深蓝竖瞳的扫描分析显示样品中七成是泥炭,另有三成竟然是稀土。
稀土的发现令她倍感欣喜,这将使得电子、航天等科技水平出现飞跃。重返星际或许真的不用太久。
难怪星际矿工们会把泥煤岛做特别标注,那稀土的含量应该不止三成的。
玛雅决定把勘查向纵深推进,顺便寻找淡水。
对付泥沼玛雅不能说比公输孟启更有办法,但她可以借鉴更多的经验。比如,一种叫做“漂浮滚筒”的娱乐设施。
在家主嫂嫂的指导下,严如碧很快制作出一个直径两米、长两米的空心圆柱橡胶滚筒。在充气之后中空的筒内塞进四五个人都没问题。当然,玛雅只允许两人进入,以保证足够的安全余量。
公输孟启觉得这样的“漂浮滚筒”在茫茫大海上漂泊也是没有问题的。
五个“漂浮滚筒”制作完成。玛雅和沈织柔就占据一个作为指挥和救援,指挥其他四个交替前进。
这样的前进方式肯定不会很快,整整一天才推进了三十公里。可玛雅却很满意:首先,探寻的结果证实了她的判断:越靠近岛的中心稀土的含量越高。而且岛上不但有淡水,水里面也含有微量的稀土元素。
适当饮用这样的淡水对人体是有益处的。
可这样的探索方式令绝大多数人感到乏味,因为能够登岛的人屈指可数,他们只能在附近海域展开捕捞作业,用美食来打发日子。
而马巴巴则在这段时间完成了他对海战的基本构想:
《帝国海洋》——论海岛,岛链,到战略支撑点。
这部《帝国海洋》主要从岛屿的地理位置上分析其在未来海洋战争中能够发挥的作用。马巴巴自南海滨城登上蓝星号就开始构思,他搜集了六百多名学员的航海日志,从水军将领到普通士卒他都与他们进行讨论,最终得以完成。
公输孟启在看过《帝国海洋》之后立马让元春整理传抄发往江都,作为公输军团和百科学院军事学科的教材。他同时向马巴巴发出邀请,希望后者能够出任公输军团的参谋总长。
公输孟启知道这个游牧民族的汉子有着射猎四方的雄心和韬略,可惜凉国没能给他足够的舞台。但公输军团可以。
当初三地围困仍未能拿下西路集团军曾一度让马巴巴感到迷茫和困惑,在他看来战争已经成为金钱的奴隶,军队不过是权贵们捞钱的工具。可是在公输军团,公输集团,包括百科学院,他又看到了很多的不一样。
在国君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