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梧带着千人部队一路向着过去的吴国,现在的嘉平道赶去。
由于他们途径的土地都已经归属于越国,所以到不需要隐藏行踪。
一切只以快速为要,过站换马,逢城补给。
竟然是顷刻间从会山道赶到嘉平道。
只是到了嘉平道外,君梧却忽然让这千人部队化整为零散入道内。
务求不引起他人注意,一个月后在嘉平道首府,也就是过去的吴国皇都汇合。
而自己则是等到千人尽皆打散入吴地之后,才独自进入嘉平道内。
嘉平道首府中,有许多百姓见过君梧的面貌。
所以他刻意只穿了一身普通的黑色劲装,带着低檐斗笠。
若穿着,那是最寻常的武人打扮。
但君梧身材挺拔,通身气度不是常人可比。
所以虽然他刻意低调,还是常让路人侧目。
进入嘉平道后他日夜赶路,终于在一个市镇停下歇脚。
这一处市镇不大不,刚好有三条大街,十几家店铺。
今日正巧是赶集日子,街道上不少百姓散着叫卖发。。。
君梧找了家不起眼的茶寮,要了一壶茶喝。
茶博士还是个十多岁的毛孩子,一肚子玩心。
他随意给君梧上了一个大粗茶壶,便跑着跳着去听书。
这茶寮的茶水器具都极为粗糙。
好在有个能会道的书先生,吸引了方圆十里的闲人。
此刻书先生正绘声绘色讲着,周围竟是聚了几十个汉子笑眯眯地嗑着瓜子听他书。
就连茶寮自己的茶博士要拼了命向前挤,才能占个位置。
这时候书先生忽然用醒木一拍桌案道:“太子殿下当即就扛起宝塔向上冲去。
众好汉这才重见日!大家才从地缝中爬起来,便是立刻跪了一地,向太子殿下磕头请罪!”
众闲汉听到这里,都是纷纷叫好。
铜板如雨一般落在书先生的面前。
那书先生赔笑着向四方鞠了个躬,便将扇子插在背后,拿出一只铜盆来收拢铜钱。
君梧已经知道这个书人的竟然是自己的故事。
他只淡笑着,并不想要引起他人注意。
这时候忽然听到“哐堂”一声巨响,便见那书先生的铜盆被一物砸在地上。
好不容易收起来的铜板竟是撒了一地。
那书人面色一红,恼怒地看向四周。
原来将他的铜盆打翻在地的,竟然是一个粗瓷杯子。
而这粗瓷杯子原是茶寮中供客人使用的。
大家见到有好戏可看,都是回头四方察看,想知道是谁在闹事。
过不久,众人就见到一个穿着书生长衫的青年正从茶盘里重新取过一只杯子,一边斟茶一边道:“想来大家是顺民做得久了,真当自己也是越国百姓。
他君梧再有能耐,何须你们这些亡国奴来喝彩。”
这一句话的茶寮中的闲汉们人人脸上都有怒色。
实在的,嘉平道本是吴国土地。
如今虽然归了越国,但是嘉平道的百姓心中也觉低人一头。
越太子君梧的故事在华夏各地的茶寮都有书人传唱。
便是有人想要压止也不可能。
嘉平道上的百姓们自然也爱听。
越太子君梧已经不仅仅是一国太子。
他如今已经成了许多人心目中无所不能的大英雄,大神仙。
对于英雄人物的崇拜,自古至今都没有断绝过。
所以即使身份尴尬,也挡不住嘉平道的百姓们爱听越太子君梧的故事。
如今见到一个穷酸书生将铜盆打在地上,还出羞辱的话语来。
那些嘉平道的闲汉们先是一阵羞窘,接着边有壤:“我们老百姓只管穿衣吃饭。
过去的皇帝老儿对咱们也没什么好的。反是如今归了越国倒没有那么多徭役赋税。”
众人听了这话,都是一阵称是。
虽然君梧当年取下嘉平道后,便昭告百姓一切赋税照旧。
但是吴国当年除了京税以外,还有许多另加的赋税,被各县各府吸血扒皮。
吴国虽然兵败,亡国之前反而极重兵权。
普通百姓需要应付的徭役竟然是经年不断。
所以嘉平道的百姓们早就对吴皇敢怒不敢言。
反而是越国皇帝只征收官面上的赋税,其他增加的赋税不再征收。
也未从吴地征调民夫,嘉平道的百姓们日子竟然是越过越好起来。
书生模样的人见到这些闲汉竟然变得气势汹汹。
摇着头骂道:“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闲汉们看着书生的酸腐模样,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有人骂道:“过去皇帝老儿治不好国家,就是因为你们这些书生爱嚼舌根。
如今你再胡乱话,咱们第一个就先把你打了!”
又有人附和道:“就是,去年饥荒,若不是太子殿下想着咱们,又送米又送棉的,哪有你这长舌子活到现在!”
这话一出,更是引得众人纷纷应是。
越太子君梧在嘉平道的一番作为,还真是收服了不少人心。
那书生打扮的青年一拍桌子怒骂道:“就是有你们这些是非不分的蠢人,如今越太子才敢之手下。
你们去年秋收了越太子的粮棉,可曾想过去年春为何好好的田地都被毁了?”
此话一出,确实让众人一噎。
但马上有人道:“去年春不正好是太子殿下挥兵来的日子吗。
那时候兵荒马乱的,不少人都躲起来。春耕没顾忌得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