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皇葬礼之后,大周朝政恢复了正常。
姬仁皝继位,改年号为开平,意思为开一代平和强盛之世。自12月1日开始,中原一律用开平纪年。
开平2年1月10日,皇上颁发圣旨:周元凯授太子太傅,出任中书侍郎,刘礼云出任中书侍郎,穆仁舟出任门下侍郎。
1月11日,皇上再次下旨:中书令、中书侍郎、门下侍中、门下侍郎、尚书令、左右仆射、吏部尚书参与政事堂集议,其中,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共同主持政事堂集议,每年1月、4月、7月、10月中书令主持政事堂记忆,2月、5月、8月、11月门下侍中主持政事堂集议,3月、6月、9月、12月,尚书令主持政事堂集议,自即日起,中书省、门下省均设置一名中书令、门下侍中。
六部的尚书亦配备齐全,朱乾慧出任吏部尚书,吴天宇出任户部尚书,廖坤波出任兵部尚书,周宗平出任刑部尚书,宋开宏出任礼部尚书,瞿成彪出任工部尚书。
蒋松华出任御史大夫。
京城中,依然笼罩着一股阴森之气息,1万多人被公开斩杀,那种气势,足以震慑许多人,惨烈气息,让京城百姓感受到了莫名的恐惧。
周世平不以为意,当然,他知道,被斩杀的人中间,起码有9成的人是冤枉的,比如说大臣家里的丫鬟、奴仆等等,曾经有朝廷大臣提出拍卖罪臣的家眷,被睿亲王果断否决了,周世平亦不赞同,本来就落魄了,还要让罪臣的家人遭受侮辱,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这种大肆杀人的举措,周世平也感觉到不舒服,他不相信报应之说,实际上,这件事情应该是他周世平负责,不过,睿亲王年纪大了,主动接手处理这件事情,睿亲王是想保护周世平,一直以来,睿亲王都在保护周世平。
周家的显赫已经不能简单用话语形容了,周世平正1品,周元凯从1品,周宗平正3品,周延平正4品,周家的亲家女婿亦了不得,徐义松是门下侍郎,宋开宏是礼部尚书,女婿一样显赫,宋国章是知州,杜聪云是吏部郎中,至于其余的周家子弟,大都是6品7品的官员,周世平很明白,这一切都是过眼云烟,周家越是处在高处,越是要谨慎,不能有丝毫的狂妄自大,否则,引发了皇上的猜忌,大祸就不远了。
周世平非常感激睿亲王,可以说,周世平的所有举措,都得到了睿亲王的大力支持,没有睿亲王,就没有他周世平和周家的今日之辉煌。
开平2年3月,御史台有御史上奏,言朝廷大臣有议论何旭凯等罪臣之事、为被斩杀的罪臣家人鸣冤的,虽然是私下里的议论,但同样是大罪。
矛头直接指向了原来亲近何旭凯等人的朝中大臣,其中,御史台的官员最多。要知道,何旭凯为官几十载,朝廷中门生遍布,而且,何旭凯曾经担任丞相,权力显赫一时,当然会有很多的官吏巴结。
周世平非常厌恶这种捕风捉影的奏报,前世专政的后果,他太清楚了,若是说话都有罪、都要大肆追查,那么,大周将来会慢慢陷入深渊之中,直到不能自拔。周世平明确表明态度,今后不要看见这些奏报了,御史应该在政务实施、大政决策上面多加考虑,先皇刚刚驾崩,皇上继位不久,大周朝廷经历了一番波折,如今需要稳定人心,不是去抓辫子、追责任的时候。周世平的话语很是严厉,本来惶惶不安的大臣听见这番话,放松了心情,御史大夫蒋松华主动承担了责任,保证御史台今后按照皇上之要求署理政务。
天有不测风云,尽管周世平不相信报应,可是,身体一向很好的睿亲王突然病倒了,而且病情很是沉重。
睿亲王57岁,平日里从未生病,睿亲王是大周开国功臣,无论是在军队中、朝廷中,都有着崇高的威望,如今,大周统一中原,正准备放手大干的时候,睿亲王在稳控局势反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睿亲王是当今皇上强有力的支持者。
周世平感觉到脊背发凉,睿亲王可不能出差错,若是睿亲王去了,那么,周世平必须要独挡一面,今后,再无人保护他了,这次,周世平真心祈祷,期盼着上天保佑睿亲王。
周世平几乎每日都到王府,询问王爷的病情,王府上上下下都看出来了,周世平是真心记挂着王爷的。王爷病倒了,周世平的事情陡然增多了写,每每看见周世平拖着疲惫的身子守候在王爷身边,亲王妃都要劝周世平注意身体,王爷病倒了,女婿可不能跟着病了。
姬晴怡几乎搬到了王府,日夜照料王爷,王爷最疼爱的子女,就数晴怡了,晴怡是最小的,又是亲王妃所出,所以,王爷特别疼爱这个小女儿,王爷对儿子的要求很严格,对女儿相对就宽松多了,所以,晴怡感觉到的,是父亲的慈祥。
亲王妃和姬晴怡的眼睛经常是红红的,王爷身体一直不见好转,近些日子来,越发虚弱了。
皇上和太后非常关注睿亲王的身体,两人都到王府去探望,皇上令太医,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治好睿亲王。宫里的许多贵重药品,都送到了王府。
3月28日,周世平正在官邸办公,王府奴仆前来禀报,王爷要见周世平。
周世平突然感觉心跳的厉害,奴仆禀报说,王爷今日精神突然好转了很多,周世平明白什么是回光返照,难道王爷真的不行了吗。
匆匆赶到王府的周世平有些失态,竟然忘记了问候晴怡,直接到了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