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伐清与殖民>353章 是虚张声势吗(爆更三连1-3,求订阅月票推荐票)

原本的清虏都城,如今的清虏陪都盛京,代善于礼亲王府就开始掌控了整个盛京的指挥。

不过代善年纪大了,62岁的他,因为常年征战沙场,也是最早随努尔哈赤打下后金这一番天下,最老一辈的人。

追随努尔哈赤一手开创一国的功绩,对应的是留下来一大堆病根,如今老了一起爆发,让老代善根本没有办法离开王府去城头上指挥。

不在是当初那个古英巴图鲁的老代善,带着他的亲王铁帽子,像一潭死水的躺在王座上,接受着盛京大大小小,梅勒章京、甲喇章京的跪拜。

最基层的牛录章京,连入王府跪拜的资格都没有。

而理论上的主将,昂邦章京索尼,身边却连一个牛录章京都没有,只有一个傅山,还有几个被他收买的几个八旗正兵,以升为红甲兵的身份,追随着他。

老代善的指挥下,城中上万的除两白旗外的八旗正兵,放出了一半,而八旗正兵的标配就是马甲,因此放出去的也是五千铁骑。

盛京,是没有两白旗的,连两黄旗都很少,因为两黄旗支持多尔衮兄弟的越来越多,而越支持多尔衮兄弟的,也越会被举家迁往北京,圈地占房接受投充。

这也是为何老代善会一下子越过朝廷,实际上就是多尔衮任命的盛京昂邦章京索尼,指挥盛京所有兵力的原因。

面对在时下全世界都入了精锐之列的五千八旗铁骑的驱逐,人生地不熟的燕云骑军营很快就停止了破坏庄稼,转向已经到达了与盛京最近的大辽河河段,停下来的郑家军大部队。

五万无声无息潜行到盛京城下的步骑面前,这一次没有哪个脑子烧坏的,要像对待普通的五万明军一样,直接发起进攻。

昂邦章京索尼成了被架空、没有了指挥权的光杆,但随军出征的权力还是有的。

在盛京城下大辽河,再一次遇见,可谓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不过聪明如索尼,并没有因为仇恨流露出什么将昂邦章京当回事的丑态,而是默默的离开,寻找代善去了。

索尼知道,代善年轻的时候是勇将,是古英巴图鲁,老了之后,杀不动了,慢慢变成了指挥古英巴图鲁的智者,大敌当前,身为智者一定会放下相互之间的偏见,共同应对敌人。网更新最快 电脑端//../

就像是多尔衮、多铎一样,再防范代善,当外地面前,将代善留在盛京的时候,依旧表示出了放心。

这边索尼前脚刚走,后面的郑家军就出现了变化,那就是明明只有五万人马的郑家军,竟然打出了往常百倍规模的旗帜。

不仅是除了前排之外,其他的人人都顶着一面高高的旗帜,越是后排,顶着旗帜的越多。

在清虏梅勒章京的单筒望远镜下,他甚至看到了望远镜的视线尽头,有一个人打着三个大旗,还像唐宋时期的军人,如今的八百里加急一般,背着背旗,还远超唐宋的一背就背五个。

这虚张声势的,已经不是露出一点点马脚了,真以为他们眼瞎,或者觉得他们没有“千里眼”。 ..

清虏们有没有“千里眼”,甘辉不知道,但他知道他要的效果就是让清虏“眼瞎”。

密密麻麻粗制滥造的旗帜,用完之后,取下来就可以给朝鲜的难民做衣服,即好用又不浪费。

在这密密麻麻的旗帜遮挡下,一门门包裹严实,不露一丝金属光泽的红夷大炮,被从桨帆船上拆卸下来,再稍作伪装,远远看去就是一车车的粮草。

而其中还有真正的粮草,还有营帐等辎重车的,一百零八门红夷大炮伪装隐藏其中,又有密密麻麻的旗帜,能看出来就怪了。

看着鞑子骑兵脸上的鄙视,郑恩是笑了,走到了甘辉身边,要不安排喜欢表演的王晓过去,我们做戏做全套。

甘辉点了点头,现在是战术主帅甘辉统领大军的时间了,所以战术上的提议,郑恩也只有建议权,这是两人大大小小几十场战斗,培养出来的默契。

不一会儿,王晓领着几个演员就去八旗满洲的阵前去挑衅了,又是骂娘,又是跟他们家的女性亲戚问好,特别是问候他们出来作战,家中女眷有没有包衣照顾的时候。

这些八旗满洲,差点没被气的没忍住,全军杀了过来,吓得王晓他们赶快掉头跑。

不过最终以五千战五万的事情没有发生,而王晓他们继续回来骂,倒是越骂越嗨了,特别是独钟于八旗满洲的包衣奴才照顾他们女眷,帮他们这些休息繁衍后代的事。

五千八旗满洲,是被骂的脸色铁青,最终气不过,眼不见心不烦,撤回了盛京城中,回到盛京一个个脸色还没多少好转,脑海里、言语中都是怎么报复王晓等人。

至于郑家军其它军情,却是没人关注了。

而当礼亲王府的代善与索尼,知道了郑家军以多树旗帜虚张声势,以谩骂叫嚣挑衅时,一老一中年,都露出了凝重。

俩人不是城中那些脑中只有肌肉和享乐,大字不识一个的梅勒章京、甲喇章京、牛录章京,他们拥有着满洲人很难得的智慧。

在他人都走后,老掉了牙的代善,用说话漏风的嘴问向索尼:

“昂邦章京可猜出什么?”

索尼眉头深皱。

“王爷,奴才只知其中吐着古怪,其它却是不知。”

可如今,他们的智慧也不能猜出郑家军所欲何为。

郑家军方面,没有了八旗满洲的碍事,大军推着伪装成辎重的红夷大


状态提示:353章 是虚张声势吗(爆更三连1-3,求订阅月票推荐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