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二章用军法治学用军训启蒙
建立基础工业、制造业体系,将更多的人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循环渐进。然而,完成这个战略目标的根本,还是人才。
所以,杨天保的人才战略,不是成年人,而是娃娃。
要想挥毫泼墨,最佳的还是一张白纸。
然而,成年人的思想状态已经定型,再想改变成年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根本就不是容易的事情,而娃娃们则是白纸,也是杨天保的未来。
就在这时,下课铃声响起。
长安科技学院的铃,其实就是一口巨大的铜钟,声音洪亮,可以响彻整个安德坊。
杨恭仁急忙让开门口的道路,作为杨氏的掌门人,杨恭仁可是非常清楚,这些初入蒙学的孩子们到底有多么狂野,一旦下课,他们就会撒欢,疯狂的向外面跑去。
然而,让杨恭仁非常意外的是,这些学生整齐划一的起身,接着收腰挺胸,双腿并拢,两手贴在腿侧,朝着老师,嘴里大声喊着:“先生……再见”,最后一个“见”字出口时,脑袋已经带着上身平平地折了九十度,行了一个再标准不过的鞠躬礼。
杨恭仁微微诧异的望着这些学生,他知道这些学生都是第一天上课,为什么会如此知礼?
知礼其实比读书本身更加重要,而且就算老师离开教室,这些学生们则没有一窝蜂的向外跑,而是排着队,缓缓朝着外面走去。
他们行走的时候,整齐的抬臂,整齐划一的迈腿,这让杨恭仁感觉,这些孩子,不像是学生,而是军队。
杨恭仁疑惑的道:“他们为什么会这样?”
“哦,是这样的,越是容易得到的东西,越没有人珍惜。”杨天保解释道:“当初,这些学生们入学的时候,我让我的亲卫,带着他们进行了一个月的军事训练,当然,并不是上阵厮杀之术,而是让他们学习,站军姿、四面转法,三大步法,蹲下起立,等等简单的指令,如果不能按照命令,完成这些训练,学生将要被退回去!”
同时,杨天保还向学生们灌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思想,比如告诉学生们,知识可以改为命运,老师教你们学习知识,教你们读书写字,就是你们的大恩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你们对先生,就要对父亲那样礼敬!”
当然,顺带的告诉学生们,他们身上的穿的衣服,每顿饭所吃的粮食,都是杨天保提供的,做人要懂得知恩,感恩等等。
杨天保其他好的教育办法,他就是向解放军学习,把学生从小就培养成一名军人,严格要求自己。
经过入学前,为期一个月的培训,这些孩子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首先他们学会了尊敬人,懂礼貌。
这个时代,可不想后世,老师说一句重话,就是侮辱学生人格,打击学生自信心云云,拿一个狗屁不通的作业本,扔在学生身上,就是校园暴力。
在这个时候,哪怕脸被打肿了,家长还会向老师赔礼道歉,说道:“老师费心了,应该狠狠的打!”
在军训教官的教导下,这些学生学会了如何行走,如何向老师行礼,在课堂上如何表现,比如,遇到不懂的事情,想要向老师提问,必须举手喊道:“报告……”
“课堂上,不准交头接耳,不准打闹,不准四处张望,不准睡觉!”
“在学院,要尊敬师长,尊敬教职工,不准与老师争辩,更不准辱骂老师。”
“先生交代事情,必须说‘是的,先生!’而且无论如何,必须完成先生交代的事情。”
“有事必须举手,说‘报告先生!’嘘嘘什么的,必须先生同意才能去!”
长安科技学院校规可校纪,非常简单,就这么几条,谁要是触犯了校规校纪,体罚是肯定少不了的。说服教育虽然不错,但是遇到顽劣的孩子,说服教育其实是不管用。
体罚不是目的,不可否认,体罚却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老师的戒尺、教官的教鞭,还有站军姿、不准吃饭,等等。
站在教学楼上,杨恭仁望着众学生,按照以班级为单位,在操场上正行嬉戏,打闹,可是随着上课铃声响起,众学生马上不约而同的开始向班长集结,排成整齐的队伍,跑步向教室前进。
杨恭仁仿佛明白了杨天保的目的,这些学生,将来都是杨天保的铁杆部曲,随着这批孩子长大成人,他们很快就会适合唐军的军队。
杨恭仁曾经就是大唐的左卫大将军,属于十六卫大将军之首,他非常清楚,真正的士兵,其实在军队想要出人头地,其实并不容易,了不起可以升到校尉级别。在开国时期,也有不识字就可以做到将军,比如开国元勋之一的王君廊,他就是不识字,却做到了将军。
不过,这只是特例。
当然,王君廊的下场也不好,李瑗跟李建成关系最好,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上位,李建成惨死。他心中惧意横生,同时也拿不定主意,到底是应该归顺李世民,还是应当为李建成报仇。王君廓给李瑗出主意,让他拥兵自重,对付李世民。李瑗听了王君廓的话,决定造反。但其实王君廓早年跟李世民有些交情,他早就想要向李世民投诚,只是苦无功劳在身。
于是他就想出一个毒计,哄骗李瑗造反。然后他再揭发李瑗有造反之意,杀了李瑗,以此立功。王君廓就这样踩着李瑗的人头上位,成为了朝廷的“平反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