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盛唐太师>第二三七章华夏民族头上的魔咒

李世民并不知道的是,杨天保的投入并非没有收获,当时杨天保作为云中都督府最大的财主,提供了这些物资以及先期投入。可是在秋收之后,这些百姓把粮食按照市价,卖给了杨天保。

杨天保转手又高出两成的价格买给了徽州商人张绍文,将云中之粮运往定襄、河北各地贩卖。

虽然最终杨天保所赚的不多,却收获了良好的口碑,哪怕到了现在,杨天保的名气在云中依旧是万家生佛。

“呵呵……”魏征笑了起来,缓缓说道:“云侯一番美意,只怕要付之东流了。陛下,此举万万不可,朝廷若许以两成利,州府就敢收三成,县衙就敢收四成,五成,最终也会沦为害民之政。”

李世民沉默了,魏征所说的不错。

朝廷的租庸调制已经明文规定,一丁一年缴粮两石,百亩田约合每亩两升,这个粮食是最终上缴国库的粮食,除了粮食缩水,虫蛀、以及路途上的损耗,这本身就是一笔非常大的开支,然而,国库的粮秣没少,其中的胥吏和各级官府上下其手,贪污了多少,李世民只是假装不知。

事实上关中百姓每年上缴纳的粮税不会低于三石,至于其他偏远地区,税只会更重,绝对不会底。

杨天保倒是没有反驳,因为魏征所说的是事实。至于法律严惩,简直就是一个笑话,朱元彰制定贪污六十两纹银就要剥皮充草,也没有斩断那些贪污官员的贪腐之手。

黄金是黄的,白银是白的,人的眼珠子却是红的,制定相关法律,根本就无法度绝这个问题。

事实上,任何事情,要想依靠一道法律就能解决的问题,那么世界上就没有罪犯了。

李世民有些失望,可是看着杨天保却毫无担心的样子,而是成竹在胸,似乎有些明悟。

果不其然,杨天保笑道:“魏相真知灼见,明见万里,某的这个办法,其实就是给农民一点福利,给他们一点出路,有了银行借给他们的钱,他们就不用去借高利贷,避免破产,也可以给自己增加一点耕具、比如铁质曲江犁。!”

说到这里,杨天保蹲下来,拿着一支笔,不过砚台里早已经没有墨水了,这个时候,李婉宁非常乖巧的为杨天保添加水,缓缓研磨。

杨天保拿着笔蘸了墨水,然后在一张纸上画了一个扭曲的圆。

杨天保指着这个大圆圈道:“这个大饼表示土地。”

接着,他的笔锋一画,对半划开,“刚开始的时候只有两户人分这块地,可以看出,他们根本就耕不过来,分三年轮耕都没问题,要交税就更轻松了。别说每亩地收三升税,就算收他们一斗,他们也交得起,还可以过得非常滋润,就像咱们眼下的大唐。”

李世民与魏征对望一眼,杨天保说的又是实情。

皇帝并非深居宫,对民间一无所知,至少他清楚,有的地方税重,杂税如毛,平均每户要将收入的三分之一交出来当税。然而,他们依旧没有任何怨言。

相对于隋末唐初的战乱而言,哪怕用三分之一的收入,换来的太平日子,他们依旧心甘情愿意碰。

杨天保再一画,大饼变成了四份,说道:“但他们终归是要生孩子的,他们的孩子终归是会成家立业的,既然成家立业了,肯定得有一份田地,我按他们一人生两个孩子来分吧,这个大饼被分成了四份,小了点,但对于他们来说仍然有富余。”

再连画几次,大饼变成了十几块,杨天保说道:“再过二十年,这四户人家的孩子也长大了,也要分田地了,他们把祖先留下来的土地再次进行划分……看,现在土地刚好够用,每人都有一块,不会有浪费,而土地的产出交完税后还足以让他们过上温饱的生活,所以,这个时代被称为盛世。”

“是的,一个从乱世走过来的国家,只要不出大乱子,哪怕国君再怎么无能,经过三四代人的努力,也能迎来一个盛世。”

李世民和魏征屈着手指头一算,盯着那个被画得乱七八糟的大饼的目光顿时就不对了:隋朝从立国到达到国力的顶峰,刚好用了一代人!但是隋朝的情况不同,因为杨坚是篡位而立,没有像隋末唐初一样打了十几年。

准确的算起来,隋朝是承袭北周的余荫,从北周武帝宇文邕消灭北齐,统一北方,再往下推从隋朝开国到富甲天下,也刚好用了五六十年,正好是三代人的时间,再往上推……西晋是曹魏的延续,从魏文帝建立魏朝,再到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年间,国力达到巅峰,也是五六十年,西汉文帝,国力巅峰,别推了,哪个朝代都是一样的!

中华民族一直在这样一个怪圈里打着转,两千多年以来,一直都是如此。我们在任何时期,都是可以经过三代人的努力,国力达到巅峰,然后各种矛盾爆发,最终湮灭一切,从零开始。

杨天保拿着笔在纸上随意的画着,直到这个圆变得一圈乌黑,他接着说道:“盛世一大坏处就是物产丰饶,国泰民安,老百姓可以放心的繁衍后代,所以人口飞快的增长。可人口是需要土地作支撑的,而一个国家的土地又有限,有限的人口供养无限增长的人口,谁都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呢,当人口数量超过了土地所能容纳的极限之后,盛世也就化作过眼云烟了,随之而来的,是乱世。越来越多的人口为了争夺越来越少的土地明争暗斗,想不乱都不行,如果这个时候再来几场大规模天灾或者战争,


状态提示:第二三七章华夏民族头上的魔咒--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