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家,也就是柳氏的娘家——柳家。
柳家所在的村子,和安家村有些类似。
都是以姓氏命名的村落,村子里十之有九都一个姓,而且大部分人还沾亲带故,便以柳姓为名形成了柳家村。
安、柳二村比邻而居,都背靠巍峨的后山建村,所以离得并不远。
一家四口在旭日东升的时候出门,待到日上中天,正好走到柳家村口。
柳家在此地已居有百年之久,在前朝还是一个资产颇丰的小地主。
前朝始创科举,给了寒门庶士子弟科举出仕的机会,柳家先祖那时有钱有地,就差出身,于是大肆购买书籍,并送儿孙们读书,只求有朝一日改换门庭。
可没等到柳家先祖看到自家儿孙出息,却突然改朝换代,他老人家也先一步撒手人寰。
柳家先祖虽然走了,却给柳家留下了书香底蕴,自此柳家父传子、子传孙,都以读书出仕为己任,至今读书求仕已经是第四代子孙了。
柳家先是地主之家,如今虽家道中落,但数代为读书人,在柳家村可是远近闻名,尤其柳氏还曾是村里一枝花,多少儿郎的梦中人,又是多少女郎嫉妒羡慕的对象。
此时又恰逢赶回家用晌午之时,所以一家四口才踏入柳家村,到处都是招呼他们的人。
“柳大娘子回来了啊!”
“唉哟!儿子女儿都这么大了!”
“可我看柳大娘子还是出嫁时的样子?她倒是会长!”
柳氏会做人,不管是热情招呼,还是拈酸吃醋,她一律笑容以待。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柳氏都嫁了十年了,之前一些小女儿之间的小打小闹早不重要了,不一会儿都是夸他们一家子的人了。
柳家位于村子中间靠后的地方,等他们这一路走过去,就连刘辰星也得了特别热情的乡邻给塞了两个鲜果子。
一看便知,柳家在村子里人缘不错,平时柳家阿婆和阿舅应该也是广结善缘,不然他们也不会有这样的待遇。
身为柳家的亲外孙女的,刘辰星还是知道些缘由。领主的卡片有点东西
她敦实?
刘辰星觉得自己有些幻听了。
再看看自己的细胳膊细腿,只能默默感叹,果然有阿舅在,她瞬间就从亲生的变成捡来的。
柳文苏也哭笑不得,道:“阿姐,我已是弱冠之年,不再是三岁小娃了。”
柳氏知道幼弟的意思,她这不是习惯了么?
又上下来回将柳文苏打量了一遍,似乎几月不见又高了一节,人虽还是偏瘦,但抱着刘辰星的手背上却骨骼清晰,透着力道。
心里不由感慨幼弟真长大了,又想离家不远了,便不再纠结此事,任舅甥俩亲近,另外闲话家常道:“文苏,都快用午时了,你怎么过来了?”
刘辰星其实也不爱让柳家阿舅抱,毕竟阿舅可不像阿耶那般壮实,这么清俊的少年郎还是用来欣赏的好,不过见柳氏姐弟已经说上话了,自己还是别打扰了好。
如此,柳文苏就一边抱着外甥女往家回,一边与长姐叙话道:“阿姐虽然嫁到安家村,可在我们村都知道柳大娘子的贤名,你和姐夫一进村,就有人过来告诉我了,我便前来接你们。”
“我哪有什么贤名,取笑我吧!”柳氏笑嗔道:“对了,你今日怎么在家,学馆不用去么?”
柳文苏一一相告道:“春耕前,接到阿姐的口信,说是今年春耕回不来了。便估计忙过春耕,阿姐肯定是要回来的一趟的,就一直在家里等着阿姐。”
柳氏一听就皱眉道:“专门留在家等我?可耽误了你学业?”
刘文苏摇头道:“我们是私学,有不少农家子弟,是以每年春耕都会放假三日,阿姐也是知道的。只是这次学馆有些事,索性就趁春耕给大家放了个长假。”
闻言,柳氏一下就揪起心来,忙道:“出了什么事?这假又要放到何时?要不我回头问问阿星他大伯,你换到她大伯就读的学馆?”
柳文苏委实无奈自家长姐这操心的性子,不过若不说清楚,长姐必然不安,只好四下看了看,才凑耳轻声道:“老师说太后估计要临朝称制,下半年多半会增开恩科,让我和另外几位师兄回家温书,专心备考。”
太后临朝称制?
刘辰星听得瞪大眼睛,这是又要出个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