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军气势如虹,从拉锯战,变成了追击战,从而占据着战场上的主动权。
眼看着关宁军节节败退,吴三桂非常的焦急,照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关宁军就会崩溃的。
又过了一个时辰,关宁军虽然奋力反击,依旧战损过万,这让吴三桂开始愤怒起来。
之前说好的,关键时候,大清会给予自己帮助,给李自成以致命的一击,可是现在呢,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了,大清的兵马却没有看见。
“多尔衮”?就在吴三桂打算去找祖大寿算账的时候,就发现多尔衮来到了战场上。
“多尔衮,咱们可是有协议的,说好的发兵呢,怎么到了现在,依旧不见你的兵马,再过一个时辰,关宁军就顶不住了”。吴三桂压着火气,愤怒的说,这鞑子的话,果然不能全信。
多尔衮躲开一支箭矢,笑着说:“不错,我们是有协议,不过只是口头上的协议,现在我觉得作废了,需要设定新的协议,你看怎么样”?
多尔衮早就算好了的,而吴三桂也是过于相信舅舅祖大寿了,以至于现在这么被动。
“不可能”。吴三桂气愤的说,都到了这个时候,你竟然说要改协议。现在是什么时候,生死存亡的时候啊,你跟我谈这个?
“那好,我就在这里等着,等你想通了我们再谈,谈完了我再发兵”。多尔衮不慌不忙的说,这一次他带来了六万骑兵,皆是八旗兵,没有仆从军,可谓都是精锐。
即便是面对李自成的三十万大军,多尔衮也有信心取胜,是以,他是一点也不着急,即便是吴三桂的关宁军打光了,也无所谓的。
对于多尔衮的赖皮行为,吴三桂想发火,却又发不出来。
看着关宁军一个接着一个的倒下,吴三桂终于坚持不住了,问道:“说吧,什么条件”。
吴三桂担心,在这样下去,自己的关宁军早晚会完蛋的,到时候即便是自己活着,也只是光杆司令了。
“爽快”。多尔衮赞赏的说:“之前的合作作废,我要你带着你的关宁军,投降我大清,不过相应的,我会封你为亲王,跟我们皇族一个待遇”。
多尔衮早就垂涎中原地区了,可是,伤就像是一堵高大的墙一样,阻挡着自己。
而现在机会来了,不仅能够越过高墙,还能够有入主中原的机会,何乐而不为?
“不行”。吴三桂气愤的说,鞑子果然是蛮夷之人,背信弃义的,不遵守约定,真是与虎谋皮。
多尔衮阴测测的说:“你可是要想好了啊,再耽误下去,你的关宁军可就要打光了”。
这就是多尔衮的筹码,只要拖延时间,那就是最大的筹码,他不在乎,可是吴三桂在乎啊。
一个武将,手下没有了兵马的话,那还是将军吗?光杆司令的话,谁也不会听你的。就好像后期的崇祯帝一样,除了少数的人之外,已经没有人听他的了。
“好,我答应你”。吴三桂咬牙切齿的说,其实在他的心底里,也有一个滋生的野心梦,那就是皇帝这个位置。现在连李自成那个破落户,都能登上那个宝座,当上大顺军的皇帝,自己堂堂关外第一人,手握数万精兵,凭什么不可以?
之前跟大清协议,以黄河为界,吴三桂就想好了,黄河和长江之间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势力范围,到时候自己就是那片土地上的王,继而徐徐图之,称霸天下。
可是现在,多尔衮的一席话,以及战场上的残酷,让吴三桂不得不低头,接受多尔衮的建议,投降于大清。
很快,吴三桂就签署了协议,然后多尔衮派人昭告天下,这样一来,吴三桂就是想反悔,也不成了。
吴三桂是有苦说不出,看着远去的多尔衮的身影,心中暗想,先让你们得逞一会,等到了中原,我就慢慢的积蓄力量,到时候,谁厉害还不一定呢。
先不说以后,只说现在,战场上的形势非常的危及,稍有不慎,关宁军就会崩溃的,到时候不光是人数减少的问题,军心也会不稳的。
多尔衮却是没有食言,回去以后,就带着骑兵队伍,过了山海关,朝着乱石滩而来。
“杀”!多尔衮大吼一声,六万骑兵,像是钢铁洪流一样,插向李自成的大顺军。
跑在最前面的乃是木鲁图,他看起来像是一个巨人一般,比吴洋还要高上一头,而且,比他还要健壮,手持一柄巨大的狼牙棒,无一合之敌。
而且巨大的狼牙棒,打人非常的狠,不是脑袋被打碎了,就是胸口被砸的凹陷进去,心脏都被打爆了。
而且鞑子精于骑射,在奔跑中,箭矢连连,好像箭雨落下一般。
有了大清骑兵的加入,颓势的关宁军立马变得精神起来,而且战场上,发生了逆转,原本颓势的关宁军,变得强势起来,而大顺军开始节节败退。
李自成见状,大吃一惊,连忙问道:“哪里来的援军,吴三桂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援兵,足有数万骑兵啊,这可是跟关宁军差不多的数量的”。
原本大顺军占尽了优势,只要再过一个时辰,关宁军就会溃败,到时候一阵掩杀,必然能够彻底击溃关宁军,从而一战定东北。
可是现在,竟然出现了变数,吴三桂还有如此强大的援军,实在是让李自成惊讶。
李自成没有西洋进口的千里镜,更没有王虎研究出来的望远镜,不然,早就看出来端倪了。
不一会,有将来报,说:“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