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三国春秋伊始>第一节 董仲颖权倾天下 袁本初引刀横揖(三)

“也就是这老匹夫运气好!就在那年冬天,西凉发生叛乱,北宫伯玉、韩遂、边章、李文侯以‘诛除宦官,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兵锋直逼长安城,董卓这才东山再起。”孙坚答道,“也就是这次叛乱,我是看清了董卓的真面目。中平三年(186年)西凉战事危急,当时司空张温暂代车骑将军,我作为行军司马一同开赴前线。等到了长安,张司空派人去请董卓讲述敌情,这老匹夫故意拖延时间迟迟不来,等他进入中军大帐后,傲慢无礼、出言不逊。我曾向张司空提议,以轻上无礼、沮丧军心、无视军规,三条大罪杀了这老匹夫。可惜张司空没有听进去,否则哪有今日之祸!”孙坚说到生气处,一拳重重地砸在了酒案上,在场众人全都吓了一跳。

祖茂急忙规劝道:“太守莫要动怒,这样的败类绝对不会有好下场。”

孙坚长叹道:“董卓一人之性命何足道哉,我是为大汉担忧啊!”

“董卓若要胡来,太守大可兴兵伐之。”

“自当如此!”孙坚长啸一声,站起身来怒吼道:“今日我在此立誓,只要董卓老匹夫敢兴风作浪,我必伐之!”

“太守威武!太守威武!”

众人的响应之声回荡在大厅之中,给已经变得黑暗无比的大汉朝带来了一丝难得的光明。

董卓用残酷的手段向世人展现了什么叫作“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在众人的恐惧之中,董卓开始执行下一步的计划:拉拢世家。废立一事关系重大,做不到万无一失,决不可轻举妄动。董卓是个莽夫不假,但他绝不是个蠢材。

董卓选择了袁绍作为突破口,世家当中少有俊才,难得的聪明人,绝佳的传话筒。董卓坚信只要自己开出的价码够高,袁绍必能为他所用,何进能给的,他也能给;何进给不了的,他还能给。

袁绍不是吕布,聪明人之间谈话并不需要兜圈子,与其说是拉拢,倒不如说是谈生意更为恰当。袁绍一到府,董卓非常客气地说道:“久闻袁本初乃当世之英才,一直未能久处。今日难得忙中偷闲,老夫有一事不明,还请本初给老夫参谋参谋。”

袁绍心里虽然对董卓厌恶至极,但在良好的家教下,他面色如常,礼貌性地应付道:“司空但有所问,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本初快人快语,老夫若再拐弯抹角,未免显得小气了。我也把话挑明了,本初若能促成此事,九卿之位任选!怎么样,哈哈哈哈!”董卓说完之后,捋着胡须大笑起来。

袁绍心里一阵反感,唯有皇帝才能任免朝中大臣,你这老匹夫未免太过狂妄。不愿开口的袁绍略一躬身,算是回应了董卓的提议。疯狂的小苹果

“叔父……”袁绍泣不成声道,“我们就不能放手一搏吗?”

“傻孩子,我们现在跟董卓相拼,只会两败俱伤。到时候只会白白便宜了别人,我们老袁家决不能为他人做嫁衣,你懂吗?”袁隗苦口婆心的规劝道。

“……”

袁绍想再劝叔父改变主意,但始终也无法再说出一个字来。最终他双手托住袁隗的手臂哽咽道:“叔……叔父,侄儿知道了。”

在袁隗看来,董卓废帝之后的结局无非只有两个:一者成为霍光一样的权臣,二者像王莽那样身败名裂。为求稳妥,他决定留下来与董卓共乘一船,但却要求袁绍、袁术离开洛阳这个是非之地。

这样一来董卓若做得了霍光,等局势稳定后,自己就可以把袁绍、袁术兄弟二人召回;若董卓变成王莽,则袁绍兄弟二人就能以袁家之名,号令天下英雄群起而攻之。无论局势如何发展,袁家都会是最后的赢家。同时为保险起见,袁绍奔向冀州,袁术奔向南阳。

袁绍走的依依不舍,袁术走的干净利落。

送走了袁绍、袁术兄弟,袁隗亲自登门拜会董卓,一方面替不懂事的侄子向董卓致歉,另一方面袁隗表示全面支持董卓废立一事。

袁隗的支持令董卓大喜过望,至于出言不逊的袁绍,投桃报李的董卓表示不再追究。董卓接受了新近归附的幕僚武威周毖、汝南伍琼的建议,以高官厚禄收买地方人心。尚书韩馥为冀州牧,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孔伷为豫州刺史,张邈为陈留太守,张咨为南阳太守。一系列的任命,从中央到地方,董卓已做好了废帝的全部准备。

九月,董卓以新收义子吕布为名,大宴群臣,席间董卓以新君暗弱为借口,欲效仿尹伊、霍光行废立事,征求群臣的意见。名为征求,实为找出最后的反对者。

公卿无人敢反对,唯有尚书卢植一人言道:“当年太甲既立不明,昌邑王罪责千条,这才有废立之事,今日陛下年纪轻轻,又无任何过错,非二人可比。”董卓为此大发雷霆,若不是以蔡邕为首的士人苦苦哀求,卢植定要惨死当场,即便保住性命,可也丢官去职,一代忠臣不得不隐姓埋名逃离洛阳城。

至此,废立新君已成定局。

公元一八九年五月汉灵帝刘宏驾崩,在此后的四个月里,东汉经历了最剧烈的权力变迁,宦官走了,外戚掌权,外戚走了,权臣到来。昏君虽已不再人世,可江山却还在因为他而摇摇欲坠。


状态提示:第一节 董仲颖权倾天下 袁本初引刀横揖(三)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