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回到明朝做权臣>第475章均田

“你看看,你看看这成个是什么样子!”复隆皇帝不悦的把一份奏折丢给了安宁公主:“未经朕之允许,没有部堂议政,张启阳竟然越过朝廷直接封王了。天知道这个所谓的下剌纳部落是哪座山上的猴子。”

安宁公主根本就不用,就知道那份奏折说的是怎么回事,因为这份奏折原本就是由她整理并且亲手递给大明天子的。

“我已经查过了,下剌纳部是个很小的蒙古部落,以前是依附与东察哈尔部的,部众只有三千余,虽然这是万历朝的事情,时过境迁或许下剌纳部有多扩大,但也不会大到哪里去,充其量有四五千而已。”

和只会发脾气的复隆皇帝不一样,安宁公主做事更为仔细周全,当复隆皇帝还不是所谓的下剌纳部是“哪座山上的猴子”之时,安宁公主已经调阅了资料,调查出了这个下剌纳部的底细。

四五千的总人口数量,还不如江南的一个大型村镇,竟然要求封王,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最让人惊掉下巴的是,张启阳竟然同意了这个要求,而且代替皇帝封了下剌纳部部落首领一个“首义王”的名号。新首发 //m.x81zw.

“蒙古王与我大明的王爵不同,没有那么重,陛下也不必太在意了。”安宁公主笑着说道:“今日调阅资料的时候,才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万历十年以后的三十几年当中,光是套北一带,自封为王的蒙古首领就有十几个之多。”

因为政治架构和社会基础的不同,蒙古草原上乱七八糟的王爷有很多,听起来名头确实很大,其实真的没有多少含金量,甚至还有自称为“万马之王”的蒙古首领,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意思。

在很多时候,这些杂七杂八的蒙古王根本就不能算是正式的封号,而是一种“江湖诨号”之类的东西,根本就不能当真。

“再者说了,勇毅公封蒙古小部落首领为王,也是为了起到千金市马骨的效果。”

所谓的“首义王”,其实就是第一个投靠了毅勇军的部族首领,故意封出一个高的让人头晕目眩的“王爵”,其实就是为了起到一个标杆的作用,让更多的蒙古部落投靠过来内附大明王朝。

这个道理复隆皇帝当然明白,真正让他气不过的不在于此,而在于张启阳的独断专行。

你张启阳的封号不过是个勇毅公,属于公爵,连你自己的都不是王呢,凭什么给别人封王。

就算你私自封王的举动确实是出于安定蒙古的战略需要,而且绝对合情合理,但却不合法。

好歹你也应该事先给朝廷打着招呼,然后由朝廷派遣宣慰使深入蒙古,再给一个正式的封号,这才符合应有的法律流程嘛。

张启阳不仅仅只是封了一个“首义王”,还封了好几个“贝勒”“大贝勒”,然后才给朝廷“汇报工作”,这等于是逼迫朝廷为他的行为背书,逼迫朝廷承认他的举动。

战事如火,出于战争的现实需要,封几个有名无实的王爵和贝勒,真心不算什么大事,但这事是应该“恩出于上”,应该有朝廷正式册封,而不是由他张启阳私相授受。

无论什么样的爵位,都是朝廷的恩赏,你张启阳随便给别人,这算怎么个意思?

就算是张启阳的理由再怎么充分,这事毕竟违反了正常的操作流程。

虽然朝廷不得不接受这个结果,却不能白白的咽下这口气,按照复隆皇帝的意思,一定要下旨申斥一番。

虽然张启阳根本就不在乎朝廷的申斥,但朝廷却不得不这么做。

毕竟你张启阳还是大明王朝的臣子,不重重的申斥几句,皇帝的威严何在?朝廷的体面何存?

“不管怎么说,这十几个蒙古部落内附,都是在为大明朝开疆拓土,就算是小节有失,朝廷也不好申斥的。”

安宁公主笑道:“不如默认了此事,然后再给勇毅公一个事蒙古宣慰的头衔,以后也好方便行事。”

出了这个事情,复隆皇帝想的是维持朝廷的体面,具体的做法就是申斥张启阳,并且做一些只具有象征意义的惩罚。

但安宁公主的想法却是随着毅勇军的军事胜利,必然还会有更多的蒙古部落内附大明朝,张启阳肯定还会对那些投靠了毅勇军的蒙古首领做出封赏,到时候怎么办?

是不是还要申斥?

最合适的做法就是委任张启阳为事蒙古诸事宣慰使的头衔,如此一来张启阳做事就可以更加的名正言顺,更要紧的顾全了朝廷的体面。

反正蒙古那边的事情江南朝廷根本插不上手,还不如顺水推舟做个人情,给他一个正式的头衔。

这样的话,就意味着张启阳是奉朝廷之命去处理蒙古事物,至少维持了一个君臣的名分,就算是民间说起这个事情,蒙古各部的内附也是朝廷的“运筹帷幄之功”,虽然这仅仅只是一个虚名,但是除了虚名之外,朝廷还能真的约束张启阳不成?

“还是姐姐想的周全。”虽说安宁公主是臣子,但是在私下的时候,她更多是一种“家庭大姐”的身份。

在这之前,这种大姐的身份仅仅只是体现在日常生活当中,在祈雨被淋之后,复隆皇帝大病一场,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已没有那么多体力和精力再象以前那样处理政务了。

因为复隆皇帝想要成为太祖洪武皇帝那样的君主,而太祖皇帝朱元璋为了废黜相权,消除相权对皇权的影响和制约,必须掀起大狱大肆株连,


状态提示:第475章均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