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回到明朝做权臣>第171章:皇上跑了

南京城是国朝中枢,和一般的边防军镇不同,全都配备了太监做监军,这本就是国朝惯例。

正常情况下,私调禁军就是诛杀三族的重罪,没有皇帝本人的手令,任何人都休想调动一兵一卒。

但弘光皇帝已经跑里了,皇帝本人的手令根本就拿不出来,只能由马连超和贺一天亲自去疏通一下,尽可能的调集起所有兵力来守护南京城。

高起潜虽然是个没有卵子的宦官,却是位颇为知兵善战的人物。

崇祯七年和崇祯十五年的时候,曾两次对阵入关大掠的清军,深得大行崇祯皇帝的信赖,这才被委派到南京出任监军一职。

卢九德和韩赞周也是和张献忠厮杀过的老手了,当初曾率领三大营的人马在中都凤阳防御张献忠,虽不是什么绝世名将,也算是见过场面经历过厮杀的悍将!

有了这三位久经沙场的“铁血太监”,再加上十来万官军,守护南京城似乎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马连超等人去调兵了,剩下的那些个官员全都大眼儿瞪小眼儿的不说话。

过了许久,户部侍郎张庆杰才终于开口:“清军在一夜之间渡江,兵锋必然既促且锐,就凭巡防营和三大营的人马,真能守得住?”

能不能守住南京,是所有人都共同关心的问题,侍郎大人一开口,众人忍不住的微微摇头。

巡防营虽然人数众多,终究是治安力量而不是正规军,本就是用来打仗的,根本就指望不上。

唯一能够保卫南京的就只有三大营的那点人马了。

“这局面……我看很悬呢。”兵部主籍司的刘良第小声说道:“三大营的兵马……说起来是有十万之众,可是到底能有多少可战之兵……要是能有五万军马,就已经顶天了。”

虚报兵额数字吃空饷,是所有军官生财的重要手段,所谓的十万大军不过是纸面上的数字,完全就是报给朝廷看的,真正有多少士兵完全就是一笔糊涂账。

连掌管兵册子的主管都弄不清楚三大营到底有多少实实在在的士兵,军事制度的混乱可见一斑。

“若是如此,这南京城只怕真的是有些危险了。”

“真要是能挡得住清军,早就在江北去挡了,也不至于丢了江北丢了扬州……”

南京保卫战还没有正式开始,这些个弘光朝的衮衮诸公们就已非常悲观了。

在一片交头接耳的窃窃私语当中,户部郎中杨成栋朝着兵部主籍司的刘良第那边凑了凑小声说道:“圣人有云,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现如今这局面……也只有降身夺之志,才能保全身价性命。”

这位杨成栋杨大人虽然只是个正五品的小官,却因为职务之便,在“发行弘光宝钞”的过程中上下其手中饱私囊聚敛了大笔钱财。

好不容易才攒下这么大的一笔财富,还没有来得及享受呢这江山就已摇摇欲坠了,自然心有不甘,下意识的看了身边的刘良第一眼。

其他那十几个官员,也纷纷凑到刘良第身旁小声的嘀咕着:“刘大人呐,现如今这局面,你那边有没有些稳妥的门路?只要能保住咱们的一身富贵,其他的都好说……”

“忠臣择主而侍,良禽择木而栖,那马连超威福擅权,咱们这位皇上……似乎也不是什么雄军英主,何必给他们殉葬?刘大人若是能拉我们一把,自然是感激不尽。”

这位刘良第刘大人虽然品级不高,却颇有些门路,因为他的堂兄就是昔日江北四镇之一的刘良佐。

那刘良佐率领数万大军投靠了多铎,清军一旦打进来,大家还指望他的门路保住这一身的富贵呢。

刘良第早就和他的堂兄刘良佐有过接触,只要他帮着大家疏通一下,就算是这南京城丢了也可以投靠清军。

大家数年寒窗苦读,本就是为了做官发财的。

反正大明的官是官,大清的官也是官,只要是能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与其伺候蠢笨如猪的蛤蟆天子,还不如去伺候清廷呢。

打仗的事情就让马连超等人去吧,反正他已享受过泼天的富贵了,就算是死了也不会有人在意。

现如今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富贵二字。

刘良第微微一笑,朝着众人做了个罗圈揖,神态轻松的朗声说道:“我与诸位大人同朝为官,本就应该多多照应,此地非讲话之所,有什么事情还请诸位大人到寒舍详谈。”

日头已经升起来两竹竿子那么高了,同泰寺的山门之前,又一次聚起了呜呜泱泱的人群。

在叶黥的号召之下,各大学社的文人仕子齐聚于此,高喊着各种口号,和把守同泰寺的官兵对峙着。

叶黥站立在一张桌子上,反反复复的厉声高呼:“清军已经过江,南京危在旦夕,天下读书种子恳请太子出来相见,于我完全忠义之士共商大计。”

“天下兴亡,国祚断续,已到关键时候,恳请太子监国理政,于天下忠勇之军共抗强敌。”

连奉请太子监国的口号都喊出来了,这个调门唱的可真够高。

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响亮的口号罢了,却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

把手同泰寺的那五百全副武装的官兵可不是这些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能对付的。

在叶黥的带领之下,以江南学社为首,组织起了好几次冲击,试图冲破官兵的把手把太子“迎请”出来,但每一次都被挡了回去。

对于这样的冲锋,负责把守同泰寺的官兵们早已经习惯了。

状态提示:第171章:皇上跑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