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抗日小土匪>第一百五十一章:驱逐舰队收获与见闻

“兄弟们加把劲,只要靠上去我们就赢了,这些正规军只能凭借火力根本没有勇气与我们进行白刃战,冲上去杀光他们”距离炮艇最近的一条水匪船只老大不断鼓舞着士气,想要在此次战斗中立下头功,不过已经有不下十挺重机qiāng瞄准了这艘船只上面的水匪准备立下第一功。

“重机qiāng,准备发射”

“哒哒哒哒哒”炮艇上面的海军使用重机qiāng不管是口径还是射程和威力都远远超过陆军使用的重机qiāng,这些机qiāng扫射的效果是极为显著的,刚刚还在耀武扬威大声嘶喊的水匪瞬间被击倒一片,船只上面比较薄弱的位置都被重机qiāng穿透。

“船长,敌人的机qiāng也太厉害了,不能继续前进了还不等我们靠近敌人的船只,就已经全部被打死了”小帆船的大副规劝着一心想要前进的船长。

“加速前进,后退没有活路,把轻机qiāng拿出来开火压制敌人火力,所有人开火”船老大把唯一的一挺轻机qiāng拿了出来,准备靠着这挺轻机qiāng靠近卫**的内河巡逻炮艇。

“主炮组你们的眼睛长到屁股上面了?这么近的距离都打不准,瞄准了再打别浪费老子好不容易争取来的dàn yào”mín yì号炮艇艇长大声训斥着刚刚没有打中敌人的主炮组。

“是,卑职这就调整火炮参数”炮长大声回答着来自顶头上司的不满。

“轰轰轰”一艘正在靠近的帆船再次被击中,早就千疮百孔的船只终于开始倾斜,一些漏水的位置再也没有办法堵住。

“扑通扑通”水匪一个个向着水里跳去,这些人从小生长在松江边水性很好,根本不会被淹死。

“大当家的我们已经损失了五条船了,兄弟们伤亡惨重不能再打下去了撤退吧”水匪二当家两眼带泪大声向已经杀红眼睛的大当家提着自己的建议。

“老五,老六带水鬼下水,凿穿敌人船只淹死他们”单一毛绝对没有想到敌人的火力竟然这么勇猛,水匪一点还手之力都没有根本不是对手,现在只能派出精心训练出来的水鬼部队试试效果如何。

“大当家的敌人全部都是铁壳船水鬼派出去也是送死”二当家看来真的是颇有眼力见过类似的船只与这个只知道杀人如麻的单一毛还是很有区别。

“放屁,老二你到底是不是我们自己人,从开战到现在一直打压我们的士气,再敢啰嗦老子毙了你,老五老六带领水鬼队下水”单一毛大声怒吼着想要发泄派遣心里的不满。

“是,大哥放心不把敌人的船只凿穿誓死不退”老五一个身高将近一米九的大个,胸口上面还长着无数的黑毛典型的黑李逵。

“好兄弟,只要能把敌人的船只沉下去此次战斗你算第一功,回去之后重赏”单一毛虽然愚蠢这种鼓舞士气的话语还是没有问题的。

“报告司令,水下有敌人正在靠近我们的船只”瞭望员身经百战很容易就发现了正在水下悄悄靠近的水鬼队。

“这是准备凿穿我们的船只?传令下去重机qiāng就地扫射”于一成对于眼前这种愚蠢落后至极还处在三百年前的战斗方式充满鄙视,没想到现代海战还能够遇到水下凿穿的战斗方式。

“哒哒哒哒哒”随着重机qiāng的扫射水鬼队根本没有靠近炮艇的机会,一朵朵血花在水底悄悄冒了上来,刚刚还拍着胸脯保证的老五也在第一波扫射中死在了水下,他倒是实现了诺言誓死不退。

不过在等待水鬼建功的时间里面水匪已经再次损失了三艘船只,带来的十二艘船只只剩下五艘,上面的人手也已经损失将近一半,这次出来劫掠遇到内河巡逻分队绝对是单一毛成立水匪以来最为倒霉的一战。

“大当家,撤退吧,我们不是对手敌人的炮艇根本不是我们可以打败的”二当家倒是好运气战到现在竟然没有丝毫损伤。

“传令撤退,点子扎手,风紧扯呼”单一毛这次没有反驳事实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水匪在现代化炮艇面前根本没有丝毫还手之力。

“报告司令,敌人已经开始撤退是否进行追击”民生号艇长大声请示着接下来的军令。

“传令追击,一定要剿灭所有敌人”于一成看着落荒而逃的敌人自豪不已,数量过千的敌人这么快被击败也算是加入卫**的第一次战功。

“呜呜呜”四艘民生级炮艇向着远处正在逃跑的敌人追击过去,此战必胜根本没有任何疑虑。

“报告司令,内河巡逻舰队捷报,请司令过目”

“启禀司令:我部奉命巡逻松江流域在两江交汇处发现水匪将近千人,经过一番激战击毁敌人船只八艘,俘虏四艘,缴获白银一万三千两,黄金三百二十两,各种首饰一百三十件,粮食两万斤,战俘六百三十一人,我军共计战死十三人,重伤两人,轻伤十人目前我部已经派遣两艘炮艇押解第一批战利品返回白城市请司令予以接收”没想到陆军整编竟然等到了刚刚成立的海军捷报也算是东方不亮西方亮没有辜负张辉的期望。

“传令下去,所有参与此战的海军战士每人奖励银元五块,于一成奖励五级军功章一枚”军功章是张辉刚刚创立出来的激励制度,只要取得战斗胜利的主要军官或者是在战斗中立下功劳的士兵都有机会获得,分为五级军功章,四级军功章,sān jí军功章,二级军功章,一级军功章,于一成这算是第一个获得军功章的海军将领


状态提示:第一百五十一章:驱逐舰队收获与见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