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全球战国>第六十四章 西南战鼓擂动 一
良玉的丈夫马千乘)的石柱白杆兵吧,每天也可以走这个里程。至于广南卫和洱海卫嘛,他们离木邦比末将近得多,便是每天爬二十里,三月之期,也是足够了。”

大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对全国军队实行的是卫所制度。其基本组织架构为:小旗、总旗、百户、千户、都指挥使。卫所兵平时耕耘军屯,战时由朝廷派遣高级军官,在卫所各级官员组织下,集中起来出兵作战。按照老朱的构想便是,一方面是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粮,可以大大节约经费。另一方面则是防止武将长期镇守一方,从而形成藩镇。

但是大明朝运转了两百多年,卫所制度其实已经濒临崩溃。先不说卫所的官员纷纷由中下级军官退化为地主老财,也不说卫所兵要么逃亡要么沦为佃农。单是外敌入侵,朝廷才临时派遣高级将领这一条就在北方边境不适用。

所以到了宣德年间,面对恢复了元气的蒙古,明朝政府就不得不在陕西、山西设置常任总兵——这是明朝军镇制度的发端。

到了嘉靖年间,倭寇肆虐东南沿海,几十个卫所一片糜烂,完全无法有效抵御倭寇。明朝政府不得已在东南沿海也推行军镇制度。

所谓军镇,其兵源,一部分来自卫所兵,一部分来自招募。军镇兵和卫所兵最大的区别是:卫所兵是自带干粮去打仗,而军镇兵国家是要发军饷的。而且军镇的各级军官:守备、都司、游击、参将、副将、总兵等。其将领是常设的。

这样做,战斗力是提高了,但是国家的负担也增加了,同时,也容易形成兵为将有的局面。

(附带说一句,天启年间,由于东北局势越来越恶劣,国家财政越来越吃紧,九千岁为了收支平衡,就把东南方的军镇给取消了。然后这些军镇里的精兵悍将全都去做了海盗,成就了郑芝龙的威名。)

总体而言,现在的大明,是军镇与卫所制度并存的。一般情况下,军镇兵比卫所兵的战斗力要强一些。

但是卫所兵也有例外,比如石柱的白杆兵。

但是不管怎样的强兵,总是要吃饭的。在持续长时间的强行军中,更要吃饭。

“刘帅,还请让诸位将军暂且在帐外等候,本官有密语相告。”


状态提示:第六十四章 西南战鼓擂动 一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