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一起去公司了,购买武田制药的手续已完成,李桃需要带着文件去制药厂完成交接工作,变更成樱花集团的产业。手里有了武田制药这把利剑,叶华在宝塚音乐学校玩得不亦说乎。
武田制药是前世霓虹最大的制药公司,也是亚洲最大的制药公司,总部位于霓虹大阪府,现在的武田约有员工8000名,武田对于霓虹以外的国家和地区而言,还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然而后世经过20年的精心打造,到20世纪末时,武田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级的制药巨头。尽管武田的成功跟霓虹的医药政策有一定关系,但该公司今天的国际地位更多来自于药物的成功和持续不断地海外扩张。在完成对夏尔的收购后,该公司的年销售额有望达到310亿美元,在全球制药巨头销售额排名中,排名可达第八位……
前世医药市场的演变过程与霓虹有诸多相似之处,现在的制药行业现状与前世八九十年代也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武田的发展模式非常值得叶华借鉴和学习。
武田的发源地也是当今公司总部的所在地,即在霓虹有“医药城”之称的大阪府。1781年(相当于乾隆后期),32岁的武田长兵卫(da)在大阪开设药店,做起了霓虹和中国传统药物的分销生意,自那以后,家族生意代代相传。明治维新以后,霓虹的市场被打开,武田家族也渐渐地把目标转向西药。1871年,武田四世牵头当时的药物零售商在横滨建立合作社,开始进口和销售西药,主要产品为抗疟疾药奎宁和治霍乱药苯酚等。1895年左右,武田开始直接从英国、美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家进口药物,并于1907年获得德国拜耳公司产品在霓虹的独家销售权。
从武田长兵卫开设药店之后的100年时间里,该家族企业一直做的都是分销生意,直到18rks,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自己的工厂,该工厂的建立开启了武田的制药之路。1909年,武田又布局了精细化工品业务,而且该业务越做越大,以致后来该公司一度改名为武田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直到现在,武田仍有超过10的营收是来自于化学品。
已经拥有化学品和药品两大业务的武田于1925年组成一个股份制集团公司,持有资本530万日元,由武田五世出任总裁。20年代以后,武田的业务出现了大幅扩张,从一个地域性企业渐渐演变成霓虹知名的制药公司。1和维生素b1,在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武田的生意都是以维生素、食品、化工品和简单的药品为主。
二战以后,武田的维生素生意做得越来越大,1949年,武田在在东京和大阪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1950年武田在霓虹上市了第一个多钟维生素配方p,1952年又布局了食品部门,成立了武田食品工业,主要生产富含维生素的食品、饮料等。到60年代初期,武田已经成为霓虹的维生素巨头,市场占有率超过30,供应量占到全霓虹的一半。制药方面,武田当时的产品主要是安定和抗生素。
虹制药行业的春天到来,武田的维生素生意正做得如日中天,霓虹的医药政策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制药行业的春天悄然而来。1961年,霓虹实施了健康保险制度,实现了全面皆保险。根据该制度,一般患者只需支付50的医疗费用,1963年则进一步降低到30。此外,高层制定了高昂的药品价格,并且医生可从药品销售差价格中赚取丰厚利润,在这种模式下,医生开始广开处方,广开高价药处方。60年代以后,霓虹的制药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年增长率超过20,成为霓虹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尽管当时霓虹的医药市场发展非常迅速,但霓虹的制药行业基础还非常薄弱,药品以进口为主。因为当时霓虹的专利法只保护配方和工艺,不保护化合物,所有霓虹本土药企的产品主要以仿制为主,新药创新乏力。随着西方大量新药的涌入,霓虹本土药企的市场占有率受到很大的挤压,到现在,霓虹市场上流通的药品80来自于进口。
随着药品贸易逆差的日益加剧,从70年代中期开始,霓虹高层制定了一系列的应对政策。一方面通过专利制度改革和创新药“高价”的政策,鼓励本土药企进行药品创新,因为也在霓虹有大量的关门弟子轮流担任这这行公司的ceo,而她们的身手和知识才会很少能比得过她们,不过这条对叶华完全没法控制。
另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限制西方药品流入霓虹市场,不允许国外药企单独在霓虹国内申请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也不允许单独进行新药临床试验。在霓虹的这种类似于“保姆”政策的扶持下,一方面霓虹药企大幅增加了研发投入,整体水平甚至超过了当时的欧美药企;另一方面,跨国药企想要把产品卖到霓虹市场就必须与霓虹企业合作或直接授权霓虹药企代卖,而霓虹企业则可以从中获得提成。后来,霓虹实施了《药事法》,为获得独家授权协议的药品提供了更多的照顾,变相地鼓励跨国企业与本土药企达成合作。
尽管相比成熟的欧美药企,霓虹药企整体实力比较薄弱,但是经历了70年代的“大搞研发”,霓虹上市了很多创新药品,虽然大多数是类药物,但在1970-1980年间,霓虹上市了75种新化学实体,仅次于美国、英国和德国。而作为霓虹制药界领头羊之一的武田,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最大的收获当属头孢甲肟和头孢替安,两大产品拿下霓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