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销售收入计算,1980年叶氏制药排名全球药企第1位,武田排名22位,两者合并后,叶氏制药将迈上另外一个新台阶。
跨国制药企业间的并购或非核心资产的重组是常态,都是为强化核心业务板块或补充区域布局。作为全球领先制药企业,叶氏制药和诺华制药面临的挑战源于在一些国家及市场依然比较小。叶华希望在未来能够发展得更快,收购武田之后也会加速所有产业链的发展。
事实上,通过资本市场的动作来完成全球化的布局,是露丝校长自加入叶氏制药以来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曾在叶氏制药担任ceo的露丝校长四年前就布局打压武田这个霓虹第二药企,绕开专利陷阱,仿制了大量他们家的药物。
此后,她便引领叶氏制药的系列变革。这四年来,叶氏制药发生很多变化,除了公司的理念和核心价值没有变外,先是调整了研发的组织架构;其次公司变得更加全球化,管理团队来自于八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在创新药物方面,叶氏制药实现了全球化。目前叶氏制药销量最大的几十款药品是在1980年上市,事实上这也是叶氏制药在全球范围内的第一次大型药品上市,未来该产品也将会在全球上市。
叶华总结露丝校长在叶氏制药四年的工作成就时,显然是成绩斐然的。而对于未来,这位全球总裁也充满更多期待。
在叶氏制药的全球化中,霓虹市场的地位正逐渐上升。过去五年,霓虹在药物发展方面非常迅速,所以叶氏制药把新药带到各个国家时,以前可能会考虑欧米国家,如今却会尽早地考虑霓虹市场。未来叶氏制药在霓虹的战略继续以创新为导向。
叶氏制药1978年进入霓虹,总部依然设于秋叶原,随着霓虹经济的发展和对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长,霓虹已经成为叶氏制药最重要的新兴市场之一。就在今年5月,叶氏制药又在霓虹市场上新了一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口服创新药。据了解,就这款新药的霓虹市场定价,东京区负责人、霓虹总裁若尾文子,还与叶华专门进行了讨论,结论是“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适应国情,会比已经上市的米国、大英便宜”。
多发性骨髓瘤,霓虹药物市场空间达上亿美金。当然这一市场的竞争也在加剧。去年6月份,诺华制药历经1年研制的多发性骨髓瘤靶向治疗药物齐普乐(注射用硼替佐米)终于上市。这一药物市场中,此前鹏城三生药业注册上市的昕泰是硼替佐米的国内首仿。
据获多利证券研究显示,目前霓虹多发性骨髓瘤的存量病人保守估计有1万例以上,每年新增患者一千到3千人,其中75的病人为需要药物治疗的活性骨髓瘤患者,合计需要药物治疗的患者约1.21万人。目前这一疾病领域一线主流用药为“来那度胺”和“硼替佐米”。1981年重点城市样本医院数据显示,霓虹多发性骨髓瘤核心药品市场份额中,硼替佐米市占率79.8,如1981年,叶华的硼替佐米1981年上市,销售额为3.19亿港币。
多发性骨髓瘤药物市场已有提前进入者,目前来看,依然是叶华旗下的几家药企在打群架,共同吞噬整个市场。
最近,叶氏制药针对霓虹市场作出的战略是,让新药更多地覆盖到霓虹病人。未来5年,叶氏制药还将在霓虹上新70款创新药,这是露丝校长此次带来的好消息。过去两年,他们在霓虹增加了研发方面的投资,有临床药品的投资,特别是对于创新药物研发的投资,这也给叶华带来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叶华有特斯拉宇宙数据库,这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联合的科技力量,这就是叶华的开挂战略。
这70款药物集中在叶氏制药核心领域消化、肿瘤以及神经科学方面。比如像ro(恩莱瑞)这款药品是专门针对于多发性骨髓瘤这种疾病的,这是一个血液肿瘤,另外还有针对于gi(消化)的药物vi(沃诺拉赞)。
在霓虹上市新药的战略背后,叶氏制药在霓虹酝酿并实施了影响更为深远的架构调整。今年年初,开始内部结构调整,把原来几个事业部整合为两个:特药事业部和普药事业部。随后引入原辉瑞创新医疗霓虹区负责肿瘤、免疫和罕见病领域销售管理的夏目雅子,担任武田特药事业部负责人,并成为东南亚领导团队成员,直接向叶华汇报。而青山知可子也是去年9月加盟叶氏制药,此前任霓虹生命公司创新医疗霓虹总经理。
过去很多年,叶华的药企大多依赖普药,现在在霓虹已进入以创新药为驱动的新阶段,接下来的五年,在霓虹上市的药品将是历史上最多的,所以为了迎接这样的变化,需要对团队作出调整。霓虹医疗市场的变化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霓虹药企自身在研发创新药物方面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未来叶氏制药也会与霓虹的创新型的公司展开合作,共同研发。二是霓虹正在针对药物价格进行系列的政策变革,例如对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加快纳入医保的进程等。对此,叶氏制药欢迎并做好相关工作,来保证药品能够被纳入到医保系统中。
另外针对原研药品专利期过后的降价问题,关于价格方面,叶华认为只有合理的定价,才能有资金做研发,而过了专利期后,产品降价非常合理。产品过了专利保护期之后,也会将更多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其他创新药物的研发中,这就形成了良性平衡。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