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五点五十九分起床晨练后,叶华就自己单独开车来到了秋叶原雅马哈研发中心。
“电器之街”、“宅男天堂”,“二次元圣地”这是东京秋叶原现在的头衔。如今秋叶原里霓虹宅男的身影却越来越多,同时还是外国游客的聚集地。
秋叶原,不仅是一个正经的电器街,也是“夭艳溅货”般的宅圈。这背后究竟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呢?
每一个商圈的成型都有着深层次的因果,有偶然,更有当中的必然。好比秋叶原。为什么是秋叶原成为了“秋叶原”、而不是新宿、原宿、上野呢?
因为秋叶原在东京23区最政治、最文化的中心。因为秋叶原位处四大商圈之间,百年来自带人口流量。因为秋叶原卖电工材料起家,有着不同于金融圈、生活区的独特气质,容易吸引到最先接触电子用品的消费者,为现在的“宅圈”孵化提供了便利。
如果将秋叶原拟人化,那么电器街时代的秋叶原是“钢铁直男”,而现在经过伊藤五郎和叶各种折腾过后的秋叶原,只能感慨一句:“长得这么可爱一定是男孩子”。
虽然还有家电销售,但是更多的时候,秋叶原街边招揽生意的女仆、鳞次栉比的动漫店、花花绿绿的游戏厅、挤满巷子的电脑配件,无处不在的二次元海报都彰显着别样的风情。
在抛开一大堆的定状语修饰词之后,“秋叶原”存在意义也不过是给商家提供实现盈利的场所。城市商业活动以追求利润为目的,顾客是商业活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原则使商业设施趋向于顾客的消费中心,而消费中心的分布与人口分布形态又密切相关。一定规模或密度的人口是商业布局的必要条件,而已形成的商业中心又会反过来吸引人口。
秋叶原能成为商业中心的第一步,“人口”是前提因素。这个“人口”,是自古以来的人口。主要包括两点,一是江户时代的定居人员,二是当时该地区的交流人口。定居人口方面,现在的秋叶原电气街区域,在江户时代是下级武士的聚居地。人口复杂,密度大,庶民生活丰富。整体环境属于“民宅商用”的混搭风格,商品多为马蹄、麻布、古董等。在这个混乱的地界,暴力决定了话语权,而违章建筑和火灾一样常见。
虽然“火灾”对于霓虹社会而言是顽疾,而且是全国性通病。但是不知为何,整个江户时代,秋叶原地区的“火气”都特别的大。1657年,发生在江户的明历大火是世界三大火灾之一。烧毁了三分之二的江户城,烧死了三分之一的人口(约10.7万人)。1869年(明治2年),正付下定决心,在此划定一片3万平方的防火避灾区域。并于第二年,从静冈县请来降火之神——“秋叶大权现”坐镇。从此,“秋叶”作为该地区的简称流传开来。
而交流人口,主要依赖于神田的青果市场。青果市场顾名思义,是一个农贸市场,位于现在的神田多町。距离jr神田站徒步4分钟,距离jr秋叶原站徒步11分钟。北靠神田川,南临霓虹桥,人力时代运输便捷,成为江户幕府的御用市场。和驹込、千住并称为霓虹的三大市场,繁荣至极。
可以说,现代商圈秋叶原的初始口碑,得益于秋叶原地区的几百年人气积累。对于霓虹民众而言,秋叶原是祖辈们习惯溜达的贸易中心。位处四大商圈交界,秋叶原自带流量,从商业选址上而言,人口因素起了决定作用,之后就是“交通状况”。
秋叶原自古以来人口流动量大,而且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商业区域。秋叶原的地理位于东京都都内23区,秋叶原位于千代田区万世桥地界。千代田区是霓虹政治、经济中心。这里包括霓虹天皇的住所、国会、敬视厅、最高珐院、中怏行政单位、靖国神杜、著名公司总部以及多家名门学府。知名的东京站也在千代田区。其繁华程度以及消费能力可想而知。
人口基础,交通环境,秋叶原有,它周边的上野、浅草、神田、御茶水也都有。那为什么是秋叶原成为了电器街、宅圈圣地,而不是那些地方呢?
因为这里是伊藤五郎他们的老家,五年前叶华就开始在这里布局,不停买地买楼建公司,连一些普通的门面也不放过,熊猫餐饮、熊猫咖啡、肯德基、必胜客、华威技术的子公司顺电电器公司、九阳家居电器、戴森电器公司、苹果电脑销售店、外星人手机相机摄像机体销售中心验店、先科公司的cd随身听dvd音像店、雅马哈教育培训中心、维多利亚网络直营店、叶氏制药、诺华制药、101生发酊服务中心、优衣库、维密店、永旺超市、汽车销售城.......叶华旗下一大堆公司在这里入驻并扩散开来。
叶华来了后,由大公司外星人商会主导,在秋叶原建立了电工材料商业联盟。统合了秋叶原一代的电子材料的批发商、零售商、下级代理。商会采取薄利多销的战略,很快就在霓虹全国打响了秋叶原的招牌。
同时,伴随着cd随身听、dvd和手机的出现,外星人所有的电子产品成了抢手货。秋叶原附近的东京电机大学的学生发现了商机,纷纷加入了维多利亚的队伍,干起了代销外星人电器的副业。秋叶原的电器摊贩迎来了春天,而沿街的其他商贩也有学有样的卖起了外星人公司设计的各类电子产品。
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秋叶原的标志性建筑叫“外星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