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大汉万胜>第361章 儒医农

为国要忠,为民要仁,为事要义。

上不奉下不欺。

崇尚正派刚直,厌恶邪道歪理。

这是大汉朝一位太学博士的准则之说。

少时,父设学馆供家族子弟学习教研,也为其打下了良好基础。

今日,应好友之约前来长安图书馆一观。

进了这座所谓的大汉第一座完全公开式图书馆,夏侯胜便被惊到。

典籍何其多,上至黄帝炎帝,下至当下,一应典籍皆堆放其间。

澓中翁听闻却是摇头,“长公过誉了,虽典籍贤作诸多,却皆不是原本,还谈不上融百家之术。”

夏侯胜非是腐儒,不然,也不会和澓中翁成为挚交好友。

道不同不相为谋,道相同则恨不能同床相枕。

“非也非也,安之岂不知我?”

“长安图书馆,已可与太学相较,虽皆是临摹之本,亦可将先贤著作之意表达而出,观之人也亦可从中领悟先贤之意。”

“如此,大善!”

澓中翁哈哈大笑,看来,今日自己相邀这位好友却是对了。

“来,长公,里面还有许多精彩之处,待吾为汝一一讲解。”

澓中翁拉着夏侯胜走入长安图书馆深里。

吃过早饭,刘拓便随着鄂邑公主刘瑄乘坐马车前往长安图书馆。

马车之上,刘瑄问道:“汉王,听闻长安图书馆不限制任何人进入学习,如士子,如平民,甚至如女子,不知可是?”

刘拓点头,笑说:“学问本就该广而告之广而学之,大汉朝欲要发展,欲要强盛,就需要更多的才能之人加入,反观现如今,先帝举孝廉才能猎取才能之人一二,远远满足不了我大汉对于人才的需求。”

“汉民千千万,倘若人人都能开化心智,那,矮子里面挑大个,起码也能冒出一两个非凡之辈。”

这就是属于大汉朝独有的人利,人口数量众多,那按照几率来说出大才能之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这点,别国甭想比下去。

刘拓还知道,在西域,在欧洲,可能动用个几百人几千人就是灭国之战,搁在大汉朝试试,光是老百姓就能灭了你。

所以,刘拓要尽可能的传播学识,长安图书馆就是他迈出的第一步。

以后,还早着呢。

还有一点,眼下那些勋贵皆不知长安图书馆会带给大汉怎样的改变,不然,刘拓怕是开不起来这座图书馆。

早先有先帝的威慑在其中,诸人皆以为又是另外一座太学学馆,殊不知,两者大相径庭。

太学是勋贵之子才可进入,聆听大儒讲解经书等,而长安图书馆,则是朝着大汉朝底层人而去,希望对开化民智有大作用。

这般做的后果便是挤掉一些勋贵之子的官职,也会触及这些勋贵的利益。

俗话说: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刘拓无形之中动了长安城,乃至于大汉朝的所有勋贵的奶酪,想必讨不了好。

对于这点,刘拓却是不惧。

一个人要想做出点事,走一步看n步纵然是好事,可也极大的阻碍了他前进的步伐。

刘拓不管前方会有什么,踏过去就是了,踏不过去就杀过去,杀不过去就死在冲锋的路上。

唯唯诺诺,从来都不是刘拓的个人作风。

时间差,刘拓要打好这个时间差,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做无限可能的事情。

等到那些勋贵看见这个本质的时候也就晚了。

就是不知道,先帝刘彻有没有看透长安图书馆的这个隐藏的性质,如果看透了,那事情就好玩了。

马车行驶时间不长就到了长安图书馆门前。

刘拓走下马车一看,长安图书馆门前确实是很热闹,不过其中还是要数文人士子多些,而自己想象中的平民之子却少得多。

不怕,慢慢来,总会有人来的。

刘拓不怕人少,一个两个三个,总会有成效的。

和鄂邑公主刘瑄一同走进了这座高达三层的长安图书馆,里面是李三木按照刘拓要求制作的书架,各种形状的。

读书,不仅仅读的是死书,还有兴趣。

首先你要对读书产生一种兴趣才能将这书读的下去,而这些奇行怪异的书架就是让人产生兴趣的,尤其是那些本就天生好奇的孩子们。

鄂邑公主刘瑄也是第一次来到长安图书馆,她对此倒有着很大的兴趣。

“《春秋》《诗经》《尚书》……”

她一个挨一个的书架走过,口中念这一个又一个的书籍名字。

“看来,汉王发明的纸张用处确实是极大,如要用竹简誊抄这些典籍,恐怕,长安图书馆还得扩大五倍不止。”

岂想,鄂邑公主刘瑄竟赞叹刘拓发明的纸张。

刘拓也是同意她的观点,竹简纵然是有着竹简的好处,可,竹简却太过不利于文化的传播,它几乎阻碍了学识的传播路径。

纸张虽不易保留,却给了人们更大的方便。

两者选其一,刘拓选纸张。

“文学室。”

鄂邑公主刘瑄见到其中一间房屋上面悬挂这此三字。

刘拓解释说:“这里面放置的大多都是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小故事,如西游记,如白蛇传。”

“长安图书馆里面还有着医学室,专门让那些喜爱治病救人之人学用的,还有工科室,类似于鲁班大师,对对,就像李三木这样的人。”

现在,李三木在长安城的名气牛得很。

“还有农业室,民以食为天,我大汉朝的土地耕种


状态提示:第361章 儒医农--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