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都市现代>重生之军工霸主>第883章 选择之前

“怪不得香江这些人如此积极地撮合我与王永清见面,恐怕他们早就知道这位湾岛的“经营之神”对投资半导体行业的态度了。”

当张蔚观问起这次重要见面的结果的时候,张忠谋如是说道。

“难道王永清不看好这个行业?”

“准确地说,王永清并不是不看好半导体行业,他只是不看好湾岛在这个行业中的地位和发展。”张忠谋略有些遗憾地向自己的父亲解释道“他认为,在整个电子产品的产业分工中,湾岛应该更切合实际一点,将投资集中在更简单,投资更小、回报更快的方向上,比如,线路板级部件产品的制造以及消费级电子产品的整机生产上来。”

张蔚观略略沉思了一会才道“他的想法听上去与德仪现在的ceo菲伯先生如出一辙。”

张忠谋也点头叹道,“是的父亲,当时我也是这种感觉,他还告诉我,就在去年,他投资了一个“南亚电路板项目组”来执行他的想法,而这个项目也是他首次投资电子产品方向。”

“那么你有没有问过他,对于李国鼎先生和“湾岛工研院”半导体计划的看法?”

“这我当然是要问的。”张忠谋答道“父亲您应该知道,除了您的身体和安全之外,这恐怕是我这趟香江之行最关心的问题了。”

“那他怎么说?”

“王永清很坦率,他告诉我,孙运璿先生和李国鼎先生都找过他,也向他详细描述过“工研院”的半导体计划,但是他本人对此持保留意见,不过出于对这两位及“工研院”的尊重,他会投资;如果需要,他还会发声力挺这个项目。”

张蔚观再次皱眉,考虑了一阵才说道“换句话说,王永清投资这个项目,与其说是他看好行业前景,还不如说他是为了能在湾岛当前的政治局势中花一笔钱买个好的生存环境?”

“恐怕是的。”张忠谋摊了摊手,略显无奈地说道。

父子两人对望一眼,彼此都看出了对方眼中闪过的那抹黯然,屋内再次陷入了沉默,良久,张蔚观才叹道“看来你刚才说的很对,香江人之所以竭力推动你与王永清见面,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是想让你看清,湾岛企业界对半导体行业的真正想法啊!”

张蔚观说的一点都没错。

湾岛的经济腾飞始于60年代,刚开始的时候,其重心放在资金需求量不大、技术要求不高、建厂周期短的民生工业上,目标是以岛内生产替代进口,以适应岛内的消费水准,并节省外汇开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减轻就业压力并逐渐形成了糖、茶、菠萝及香茅油等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水泥、玻璃、木制品、造纸、化肥、纺织、食油、面粉、塑胶原料及制品、人造纤维、自行车、缝纫机和家用电器等进口替代工业。

但是,由于湾岛面积及人口因素的影响,其内部市场狭小,以进口替代工业的产品市场很快便趋于饱和,导致经济后劲乏力,不过还好,他们也正赶上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欧洲和米国正于此时开始了去工业化的进程,大量的低技术含量制造业开始转出,而承接这些产业的,正是包括倭国在内的东亚及东南亚地区,倭国及“亚洲四小龙”因此开始了经济腾飞,湾岛抓住当时国际分工变化的机遇,利用低廉工资的国际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加工出口工业带动了经济发展,企业从进口替代转向出口产业,成为经济成长的主力。

在这一时期,湾岛的工业得到了高速发展。从19631973年,其工业年均增长率高达183,其中制造业的年均增长率达201,工业产值在湾岛gdp中的比重由1960年的269提高到1973年的438;出口贸易额中工业制品的比重由960年的323增至973年的846。

但是,湾岛的这种经济模式是极为依赖外部的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市场的,典型的湾岛企业遵循的流程是从倭国进口生产资料,向米国出口工业品,形成了生产上依赖倭国、市场上依赖米国的三角贸易关系。

这就形成了一个典型的湾岛企业家思维惯性在电子产品的产业链国际分工中,他们的做法应该是从倭国或者米国进口芯片和其他元器件,加工成电路板或者成套电子产品,再将其销售到米国。

这是他们已经遵循了将近二十年的企业逻辑,并且是已经被市场和各自的经历无数次地证明了其成功的逻辑。

即便是王永清那样的人物都难免陷入这样的思维定式。

毕竟如果要投资半导体行业,那就是要向电子行业的供应链上游发起了挑战,也必然会打破现在的供应链格局,要面对的,是昔日三角贸易关系中另外两极的联合打压。

以湾岛目前的能力,有资格发起这样的挑战吗?

或者说,在这个行业并没有多少积累的湾岛,有资格贸然插足现在正打得如火如荼的“米倭半导体战争”吗?

恐怕绝大多数的湾岛企业家都会因此而投反对票的。

王永清没有丝毫隐瞒地告诉了张忠谋,“工研院”力推的半导体计划,在湾岛内部引发了激烈的争论,而目前反对的声音占据了绝大多数。

事实上,就连王永清本人也是一个反对者,尽管在另一个时空中,他曾经出面为“台积电”站台并领投了该企业,却在股权可以交易的第一时间,就将手里持有的股份抛了个精光——这恐怕是这位湾岛的“经营之神”此生做过的所有重大决策中,最错误


状态提示:第883章 选择之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