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都市现代>重生之军工霸主>第681章 平原游击队之麻雀战

在等待士兵清理地道入口的时间里,丹瑞忽然想到了一个可能,他连忙命令艾梭对这座修道院里的几名修女进行了讯问,因为他不相信这座马厩里的地道是临时修建的。

讯问的结果证实了他的猜想,一位上了年纪的嬷嬷告诉他,这条地道还是二战时期的产物,是华夏人当年在缅玉与倭寇大战的时期挖掘的,而地道的另一个出口就在几公里之外的公墓。

得到了这个重要信息的丹瑞在暗自庆幸自己刚才预感及决策正确的同时,不由得又为刚才派出去的那支部队担心起来,显然,敌人既然知道这条“古老”的地道,那队伍中肯定有熟知周围地形的人物存在,而那座公墓,从高倍军用地图上来看,周围是一片丘陵地带,对于目前所处的平原来说,那里是附近最好的伏击地点。

想到这里,他觉得终于弄明白了自己心悸的由来,不由得豁然而起,立刻叫来了副官艾梭,再次发布了一道命令。

这次,他准备动用队伍中的王牌,华夏产的“59”式中型主战坦克。

相比二战时期的老货“谢尔曼”来说,“59”式中型主战坦克显然无论装甲还是火力都远远超出,与各路“民地武”有着长期交战经验的丹瑞知道,这些游击队手中能用来打击坦克这类装甲装备的武器十分有限,大都是“40火”之类,而“40火”对付薄皮的“谢尔曼”也许有着不错的攻击效果,但面对“59”恐怕就有些力不从心,按照丹瑞的经验,40火除非靠近到100米之内攻击才有可能对“59”的侧面装甲产生点威胁,不过,早已将“步坦协同”应用纯熟的政府军显然不会给敌人这样的机会。

至于谢力部在前期战斗中展示的“王牌”大口径榴弹炮,这种武器虽然放平了直射也能起到狙击坦克的效果,但丹瑞相信,就算那是也安装了履带能够自己行进的装备,但隔着还被己方牢牢控制在手中的31号公路重要节点撒温仰宾镇,这些重装备绝不可能从抹谷穿越重重的深山密林到达这里。

如果这几门大口径炮真的出现在了这里,丹瑞觉得自己肯定会求之不得,正好可以利用对手急于求胜的心理两面夹击,将其留下,因为为了这次的战役,在大部队出发之前,他已经加强了撒温仰宾的防守兵力,现在那里有三个步兵连、一个装甲连驻守,这样的配置,即便抹谷的谢力部倾巢而出,依托坚固工事而守的政府军也至少能拖住敌军72小时以上,而这段时间已经足够他从曼德勒抽调兵力对撒温仰宾进行增援了。

他的命令再次被很快执行,完全照搬华夏军制的一个坦克排三辆“59”被发动起来,同时一个排的轻步兵也完成了集结,缓缓驶出了二团的驻地,沿着刚才出发的那支队伍压出的履带痕迹缓缓驶入了黑夜之中。

距离只有区区3公里,如果坦克开足马力突击,即便是“谢尔曼”这样的二战老家伙,也只要十来分钟就能到达,但是,此时正是浓浓暗夜,又有步兵随行,执行的还是搜索前进的命令,速度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尽管从突前部队不断发来的报告显示他们这一路并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状况,但丹瑞将军还是满心忐忑。

这种情况已经有多少年没发生过了?

丹瑞觉得今晚的自己有些反常,脑海里不禁回想起自己戎马的一生,从一名低级军官开始,凭借着与“民地武”游击队的战斗积累军功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他,原本早就磨练出了处惊不变的大将气度,但从今天白天开始发生的一系列的状况却让他有些心浮气躁,这次的对手,恐怕与他曾经遇见过的大有不同。

他强忍着内心的焦躁不安,尽量让自己表现得镇定自若,走出了房间沿着年久失修的楼梯登上了修道院内最高的建筑——一座三层高的钟楼,面朝东方,手握栏杆,极目远眺。

尽管隔着几公里的距离,但夜风还是将正在行驶的坦克发动机的轰鸣声清晰地送入了他的耳中,他甚至还能看见几个闪烁的光点,丹瑞知道,那是为了适应夜战而在坦克上架设的大功率照明设备发出的光线。

“佛祖保佑我的战士们安全归来。”笃行佛教的他忽然心有所感,双手合十,对着夜空呢喃着祈祷,虽然在教堂顶层这么做有些怪异,但他相信,自己的诚心佛祖一定能够感受得到。

可惜,佛祖今天显然不在这里。

远处,忽然有几簇奇异的火光亮起,在黑沉沉的夜空中显得无比耀眼,紧接着,那几簇火光便幻化成了划破黑夜的流星,丹瑞的眼角抽动,握住栏杆的手猛地攥紧!

流星很快坠落,化为几团炙热的火球,一片曳光弹织就的弹幕紧接着升腾而起,巨大的爆炸声传来,同时传来的,还有连续不断的“哒哒哒”的枪声。

丹瑞看得目眦欲裂,很明显,这是前去探查的部队遭受了袭击,而这次袭击明显是敌人早有预谋的!

现在回想起来,从白天遭遇第一颗反坦克地雷开始,这一切,都是敌人精心布置的陷阱!

他三步并作两步地冲下了钟楼,冲进了临时指挥部,怒不可遏地一把抓起了电话,决定派出更多的部队前去公墓增援,这一次,说什么也不能让那些只会钻地洞、打冷枪的耗子们给跑了!

“报告。”

副官的报告声打断了他正准备下达的作战命令,他放下了话筒,接过了副官艾梭递来的前线战报,才看一眼便一把将那份报告狠狠


状态提示:第681章 平原游击队之麻雀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