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三国之统御诸州>第三百五十八章 天下势力重新洗牌,并州将领升级(4000)
来。

再往南方是扬州、荆州等地,这两个地域十分广泛的州,被刘表、孙坚和袁术、刘鹞四家给瓜分。

其中袁术占据豫州南部,扬州北部以及荆州北部的南阳郡。

孙坚则拥有扬州中东部。

刘鹞则占据扬州的南部地区。

而刘表则坐拥整个荆州极大部分地地区。

孙坚在名义上依旧属于袁术的附庸,双方在此时还是比较坚定的战略同盟。

荆州的下面是交州,交州刺史士燮执掌整个交州地区,是当之无愧的土皇帝,压根就没有其他竞争对手,日子倒也过得安稳舒适,可以说是一方诸侯。

再往西边走,就是地域面积十分广泛的益州了。

原本的益州牧刘焉前两年因病去世了,他的儿子刘璋自行接任了父亲的益州牧位置。

只是由于刘璋做事比较不留余地,直接诛杀了汉中太守张鲁留在成都的母亲和亲弟弟。

导致张鲁直接宣布和刘璋决裂,双方之间原本在明面上维持住的关系直接破裂。

张鲁甚至还带兵想要攻打刘璋,不过刘璋拥有整个益州,地大物博,自然不是区区张鲁就能够动得了的。

所以双方也就如此僵持了下来,张鲁占据整个汉中地区,自行发展,并且传扬自己的五斗米教。

如此综合算下来,整个天下被划分成了个势力,分别是

关中和西凉地区的董卓。

汉中张鲁。

益州刘璋。

并州吕布。

河内郡王匡。

荆州刺史刘表。

交州刺史士燮。

冀州牧袁绍。

兖州牧曹操。

南阳太守袁术。

豫州刺史孙坚。

扬州牧刘鹞。

辽东太守公孙度。

北海太守孔融。

平原县令刘备。

徐州刺史陶谦。

总共十六家大型势力,当然还有其他小型势力,不过数量太多也不重要,也就不再赘述了。

总之,这十六家势力,基本瓜分了整个天下,吕布占据并州九郡,外加河东一郡,幽州两郡,总共十二郡的实力,可以在这十六家势力当中排在前列。

最主要的是,吕布对自己的战场实力相当有自信,可能他的人口不算多,兵力不算多,但装备精良,战法先进,不论是骑兵,还是步兵,都敢说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存在。

而同年三月份,吕布也花大力气整顿了麾下的的序列。

首先就是各个高级将领的官职级别重新划定。

他手底下的高级将领,由于还是最初吕布刚刚就任并州刺史之时所认命的,所以普遍级别都不高。

所有人基本上都是校尉级别,还是那种最普通的派遣军校尉。

可如今随着吕布的地盘一步步扩大,他手底下的兵力越来越多,再继续按照原先的官职级别,当然已经行不通了。

不说其他,光是将领的积极性,就有些得不到增长。

尽管这些高级将领,所追求的都是跟着吕布混到最后,能够功成名就。

但是吕布也不可能忽视他们现在的想法,总不可能等吕布地盘越来越大了,众位将领的名号还个个都顶着校尉吧。

所以吕布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划分。

张辽和高顺二人一个被吕布任命为扬威将军,一个被任命为扬武将军。

这两个将军的名号,在东汉时期的军事序列当中,已经属于比较高级的存在了。

现在还没有到东汉亡国,三国并行的时期。

在三国时代,由于国家分割,各自的官僚体系都不懂,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将军名号。

在那个时代,连杂号将军都是不值钱的货,有个名字的将领,就直接发个杂号将军。

但现在可不一样,现在杂号将军还相当值钱。

不说别的,公孙瓒和袁术在真正建立一方势力之前,也都个个顶着的是杂号将军名号。

在张辽和高顺之下,则是宋宪和魏续,张扬和成廉,分别为东西南北四大中郎将。

成廉是吕布手底下的忠诚将领,与张辽、高顺,差不多属于同等级别,所以任命为四方中郎将之一则合情合理。

而张扬则代表了并州本土势力,手底下的旧部相当之多,在并州序列的将领当中,属于实力比较强的那一类,所以同样拥有四方中郎将的官职。

而宋宪和魏续,情况却有所不同,他们二人被吕布调到幽州去,分别负责统管代郡和上谷郡。

因此二人的职责相当重要,幽州二郡与袁绍此时的势力相接壤,不论是安全性,还是重要性都绝不容忽视。

所以吕布也不吝啬官职,直接任命二人为东西中郎将。

在四方中郎将之下,则是杂号中郎将,有郝萌、杨昭等人。

这些都是跟着自己的老将领了,自然不能够亏待了他们,四方中郎将的位置被分发完毕,但一个杂号中郎将也算是够了。

同时禁卫军统领徐晃,也从校尉任命为中郎将,官职级别一跃而上。

这表明徐晃已经和其他老将领之间没什么太大差别了,同样属于并州武力方面的高级将官。

而文官方面,吕布倒没有进行太大的调整,毕竟他自己也才只是并州刺史,也拿不出什么太高的官职。

贾诩等人,基本上就属于并州文官序列的顶峰水准了。

吕布身为并州刺史,当初有天子亲自手书所下发的诏令,允许他对一定级别以下的官员自行任命,而无需上报朝廷。

尽管此时朝廷已经


状态提示:第三百五十八章 天下势力重新洗牌,并州将领升级(4000)--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