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虞拒绝了袁绍,袁绍这下就彻底没办法了,想要另立新君,不是说随便选个人都能够做到的,最起码得拥有大汉皇室的血统,而且这个血统还不能够太疏远,好歹也得是嫡系血脉吧。
在这个时间点上,能够挑选出来的大汉皇室嫡系血脉可不多,合适的人选,数来数去,还真就只有幽州牧刘虞一人,剩下的要么就身份地位不够,要么对于袁绍来说有些威胁,要么就是不太合适。
总之,袁绍的计划破灭了,没能够另立新君,远在长安城的天子刘协,依旧稳如泰山的保住了自己的帝王之位。
但经过此事之后,袁绍和吕布之间的关系,便不如一开始那般,带有些许密切了。
吕布拒绝了袁绍的建议,无疑是在二人之间划下了一道裂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事情的发展,这道裂痕最终会演变成鸿沟,最终双方会视同水火,互不相容。
不过吕布对此却也不在意,什么关系亲密不亲密,那都是假的,没有什么比直接了当的利益来的更重要。
利益到位了,袁绍能和自己亲如兄弟,利益不到位,也能够瞬间和自己反目成仇。
眼下,吕布就没什么需要托着袁绍的地方,自然可以不将袁绍的想法放在眼中,等到后面袁绍想要攻打远在幽州的公孙瓒之时,少不了让自己出马。
而长安城的董卓,在接到吕布寄过去的书信之后,当天就大发雷霆,把李儒叫到住处,二人对此事商议了一番。
董卓对袁绍那是破口大骂,倘若此事袁绍出现在他面前,董卓都有可能把袁绍给吃了。
而对于吕布表现出来的些许善意,董卓自然积极的回应,当然了,真金白银和粮草一类的东西,他拿不出来,也就口头上表示了几句感谢,同时向吕布说明了一下,自己这么长一段时间以来,和长安周围郡县当中的世家进行对抗的情况。
吕布和董卓之间也只是利益联盟,此时利益尚在,因此二人的联盟关系坚不可摧。
袁绍在谋求另立新君计划失败之后,就把目光缩了回来,不再考虑高层面的事情,而是着眼于自己周围,他要准备扩充地盘了。
袁绍在名义上此时也只有一个渤海郡,根本不足以支撑他的发展,自然要想着扩大地盘。
而对于袁绍来说,最为优越的目标,毫无疑问就是家门前的冀州,若是能够拿下整个冀州,那么袁绍的实力将会成倍增长。
同时还能够以冀州为跳板,东南西北几个方向都可以图谋一番。
不过此时冀州牧是韩馥,手底下的实力也不弱,兵力充沛,粮食众多,如果袁绍要和他正面硬刚的话,恐怕会损失惨重,最后得不偿失。
因此袁绍想要得到冀州,只有智取,而非力战。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袁绍也算是绞尽脑汁,隔三差五的就要召集自己手底下的谋士们在一起商讨,如何才能够获得冀州。
他手底下的模式倒也给出了几个方案。
一就是分步走战略,以鲸吞蚕食之法,将冀州分割开来,一点一点的纳入麾下,不断的分割韩馥所统治的区域,只要花费上些许时间,就能够逼迫韩馥不得不放弃整个冀州,最后让出这块地盘。
这一点被袁绍决定先放置在一旁,虽然因为韩馥对于整个冀州的掌控力度不强,所以这个计划可行,但是需要花费的时间实在太长了,没有数年的功夫,那是想都不用想。
再加上稳定政局,安抚世家和诸多百姓,等袁绍做完这些,其他人估计都已经走上了争霸的道路了。
二就是引入外来势力,与其他人联手攻打韩馥,如此一来也可以保证轻松对敌。
这一点连放置在一旁的机会都没有,就被袁绍否决了,他现在想到当初和吕布约定将来攻伐幽州之时,最终要将两个重要的郡分给吕布就头疼。
如果引入外来势力,共同攻打韩馥,那么最终自己所得到的冀州,是不是也是一个残缺的呢
至于第三个方案,那就是派人去劝说韩馥,不战而屈人之兵,以最小的代价,最短的时间内让韩馥交出冀州。
这个方案让袁绍很是动心,如果能够成功的话,那么毫无疑问,时间又短,代价又小,可谓再划算不过了。
不过派谁去劝说,这就成了个问题,荀谌再一次主动请缨。
袁绍此时手底下首席谋士便是荀谌,对于他非常信任,颇有些言听计从的味道。
所以当场就答应了荀谌的请缨,而对荀谌所提出来的内外兼攻之法,袁绍也是欣然应允。
所谓内外兼攻之法,就是荀谌在外部对韩馥进行劝说的同时,韩馥自己手底下的将领和文臣当中,也要同时有人对韩馥进行思想上的攻略,如此内外合力,便可更加轻松的击溃韩馥心中的防线。
袁绍大手一挥,直接让荀谌拿着自己的调令,去调取足够多的金银财宝,想着办法收买韩馥手底下的那些人。
只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短的代价拿下冀州,那么些许金银财宝,不过是蝇头小利罢了,日后冀州归属于自己,这些东西想要多少没有
而在袁绍谋划攻略冀州的同时,其他各个州局势也有些纷乱,兖州刺史刘岱和东郡太守桥瑁之间的关系极为恶劣,尽管双方还共同参与了关东联军讨伐董卓的行动。
但是在这一次联盟解散之后,双方又再一次视若仇敌,而兖州刺史刘岱在占据上风的情况下,出其不意出兵将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