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八百载>第九十七章 贵客来自云都

周元嘉九年,秋八月,

昔日年幼的少帝已长大成人,不再满足于做阉党的傀儡,暗地里进行了一系列活动,作为皇帝外戚的窦氏也逐渐活跃。但江门的势力依旧庞大,足以控制周王朝的每一个角落。小皇帝的反抗且不知有无成效,都城云都内各方势力反而进入了静谧状态,朝堂上没有任何消息波动,仿佛暴风雨来临前那沉闷压抑的空气。

九曲关林祈年所受的压力轻了很多,或许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没有人把视线放在这个千里之外的边关总镇身上。

凤西地区的局势依然不变,左毅卫先锋陈光耀三年剿匪,依然没能将岱县的余增桑和越河县的弓小婉清除,二匪的实力反而有所上升。

剿匪失败并不妨碍陈先锋升官发财,八月初六,朝廷颁下圣旨,擢升陈光耀为三品大将军,仍然率领左毅卫,节制凤西境内兵马。

这对林祈年来说绝对是坏消息,昔日的冤家对头突然一跃成为自己的顶头上司,他隔着这消息,都能感受到来自阉党的警惕和恶意。他始终都是人家需要提防的人。

……

初七清晨,有支商队沿着官道朝九曲关而来,商队中有牛车六七辆,运载的都是绢布刺绣,前往陈国广元地区进行贩卖。

商旅们面色蜡黄干燥,这是常年奔波旅途之人独有的风尘色,除了商旅之外,商队还请有刀客,用来保护商队不被山匪抢夺。

不过到了曲门这一带,行商们绷紧的脸色也松缓下来,安曲曲门是九曲关林将军的控制范围,别说绿林大盗,就连小蟊贼都不敢在此地活动。

商队中有两个青年,分别骑着青白两匹健马,相貌俊秀,在人群中如同鹤立鸡群。商队领头对二人颇为恭敬,特意从前方调转马头回来,与他们并肩而行。

“两位公子,过了前面的关卡,旁边的鹿鸣山上有数十座箭塔,山的背面就是林将军的大营所在。”

其中一名面色白皙的青年说道:“我知道,三年前我来过这里,多谢路员外告知。”

坐在牛车上的一名车夫回过头来问:“两位到鹿鸣山大营做什么?那两位可要当心了,老小儿在云都时听闻,这九曲关总镇林祈年生性凶残,喜食人心,当年修建九曲关时,那些反抗强征的百姓,都被他挖出心脏给生吃了。”

“有这种事?”另一名青年脸色陡然一变,随即稍稍安定宽慰自己说:“这定是流言。”

那白面青年莞尔笑道:“临江兄,你足智多才,岂能为流言所慑?”

赶车的老头颇不服气,盘膝在车辕上扭头说道:“这岂能是流言,整个云都城都知道,就连凤西城内,老百姓吓唬小孩儿夜哭,都要提及林祈年。”

白面青年反问这老头:“那你来到安曲曲门境内,可曾听说过这样的言论。”

老车夫愣了一愣,随即笑着反驳道:“这倒没有,不过安曲人丁稀少,路上也没遇到几个人,估计是让那林总镇残害干净了。但就算是安曲的老百姓,在人家的地盘上苟且的活着,哪敢背地里说林祈年的坏话,说坏话的早就被砍头了。”

白面青年笑了笑,没有再反驳老头的话,他们已经接近了曲门官军设置的哨卡。

商队领头紧张地命令车队停下,前方有披甲军官,带领着二十多人搜检行商,他手中攥着钢刀刀柄,来到众人面前问道:“车里运的是什么东西?”

领头连忙下马拱手说:“启禀军爷,车里面是丝绸绢布,运到陈国去贩卖。”

军官的眼睛狐疑地在众人身上巡梭了一圈,才抬手指挥士兵:“过去搜一搜,搜仔细了。”

兵卒们分别到各辆牛车前翻动,将车中的布匹翻了个乱糟糟,整个商队噤若寒蝉,就连那几个刀客,都站得规规矩矩,双手虚浮架在空中,生怕触碰刀柄引起官军误会。

不管传言是否属实,九曲官军恶名在外,众人心里还是发憷的。

检查完毕后,军官从腰里厚厚的一叠纸中,掏出一张递给商队领头,上面盖着关防大印。

“这是路引,别弄丢了。有了这个,后面的关卡免检,进九曲关也需要这个。”

白面青年主动下马,走到军官面前拱手相问:“请问军爷,林将军行在是否在鹿鸣山大营。”

那十几个兵卒陡然生出警惕,把手都摸到了刀柄上,军官却面不改色,捏着下巴看了看这个比女子还俊俏的公子哥,冷哼问道:“打听将军的行在做什么?”

这青年正色说道:“并非是打听,我们家与林将军有旧,特受家父之托前来拜会林将军。”

“公子姓甚名谁,你爹又姓甚名谁?”

白面青年冷脸肃容:“想知道,等你当了九曲关总镇再问。”

行商们都吓了一跳,这公子胆儿可真肥,敢在虎狼一般的九曲官军面前说这话。

军官却没有恼怒,反而诡异地笑了笑,拱手说道:“既然是客人,就请先到营中见一见主将史将军。”

商队被官军放过,两人跟着军官往鹿鸣山大营而来。风临江左右观察塔哨和军中兵卒的行走操练,不由得暗暗心惊,扭头对白面青年说道:“琳琅,在云都时便听说林祈年是我大周边军第一虎将,今日所见果然名不虚传,连这留守大营的队伍都如此严明,边关一线的将士,该是何等气象?”

女扮男装的窦琳琅横了他一眼:“这种给人脸上贴金的话,等见了人再说,别跟我说。”

风临江略


状态提示:第九十七章 贵客来自云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