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三国求生手册>第98章 朝廷来使

在颜良每日里垂钓打发时间的一个月里,河北军虽然发军南下,但几乎没有什么大的进展。

这其中自然有曹操派人且打且退的原因,但还有另外一大原因,那就是袁大将军沽名钓誉犹豫不决的性格又发作了。

虽然如今河北河南有识之士大都明白袁绍心中所想,而曹孟德也不惜余力地陈说袁绍的拟肘之事来败坏袁绍的名声,但毕竟袁绍发布的檄文里全篇都是指向曹操,并未有一丝一毫指向当今天子。

此时虽然比之初平、兴平年间天下格局稍稍明朗,但江东有孙策,荆州有刘表,益州有刘璋,汉中有张鲁,函谷关以西直至凉州都为关西诸军所实际占据,朝廷的政令所能影响的范围有限。

然而各路群雄们基本都还尊奉汉室天子,就比如刘表就曾供输人力物力到雒阳去修复都城,在如此的局势下,袁绍是绝不会像他那个中二弟弟袁术一般,冒天下之大不韪迈出那谋篡的一步。

既然还没有拉下最后的脸面,那就万事好商量,朝中上至天子,下至公卿百官皆有意为双方说和,消弭这一场即将愈演愈烈的中州大战。

朝中目前名义上的大将军还是袁绍暂且不提,太尉空缺,司徒是蜀郡赵温,最后才轮到司空曹操。

说起赵温,此君在太尉杨彪被曹操抓起来后噤若寒蝉,连屁都不敢放一个,若是历史的车轮不被改变,在数年之后更是拍曹操的马屁拍到马脚上,辟曹丕为司空掾,却被曹操上奏选举不实而罢免,在家中担惊受怕竟然没过多久就嗝屁了。

你说说这事情得多可笑,辟曹丕为司空掾这再正常不过的操作,难不成曹操认为自己儿子的才能连个司空掾属都担当不了自然不是,他是忌恨赵温此人担当三公之职足有十五年,即便是天天点头哈腰的也碍眼,就找了这么拙劣的由头把他给撸了。

朝中除了大将军和三公之外,原本还有一个车骑将军董承,但他在今年元月时候就被曹操给杀了,名义是密谋诛杀曹操。

董承和同谋的种辑、吴子兰、王子服等人皆被夷三族,就连董承的女儿董贵人都不能幸免,弄得许都之中人人自危。

如今朝中政务一应出自侍中守尚书令荀彧之手,荀文若才拟子房,很快便安排了几位朝廷大员北上往谒袁绍居中调停,这安排的人选自然是面面俱到,任谁都说不出个不好来。

这次安排的正牌使者一共三人,分别是光禄勋桓典、卫尉徐璆、宗正刘艾,九卿一下子就到了三分之一,给袁大将军的面子不可谓不大。

光禄勋桓典,字公雅,谯国龙亢人,故太傅桓焉之孙。

桓典家学深厚,尤精尚书,在颍川教授门徒数百人。

尤其重要的是,桓典曾经被当时的司徒袁隗辟为司徒掾,可以说也曾是老袁家的故吏。

卫尉徐璆,字孟玉,广陵海西人,故度辽将军徐淑之子。

徐璆在当时的官场上是个绝对的强硬分子,在董太后秉政的时期,他就敢于怒怼太后,太后让人给徐璆捎口信照顾一下自己的外甥,徐璆却称“臣身为国,不敢听命。”后来果然揭发太后的外甥贪赃枉法,因而被贬官。

其人最为有名的是被当今天子征召,却被袁术截胡,袁术僭称天子欲要授徐璆上公之位,徐璆拒不接受且以死相逼,袁术只得作罢把他囚禁起来。

当袁术身死之后,徐璆竟然令人不可思议地得到了袁术用来篡逆的国玺,回到许都送还朝廷,名扬天下。

桓典和徐璆都是名门贵胄,且都是一大把年纪比袁本初都要大上几岁,与袁绍都有故旧之情,端的是居间调停的好人选。

至于最后一个宗正刘艾也不是等闲人物,其人乃是汉室宗亲,堪称政坛不倒翁。

在董卓秉政时期,刘艾曾被董卓召为丞相长史。

董卓死王允秉政时候非但没有随着倒霉,反而当了侍中。

及至李傕郭汜祸乱关西,他又被拜为宗正。

当今天子东归雒阳后,刘艾被外放为彭丞相,封列侯。

不过当时徐州在吕布掌控中,刘艾被赶回了雒阳,兜兜转转又当起了宗正。

可以看得到,此人就是个人畜无害的吉祥物,不管谁当政都不会觉得他碍眼,反而屡屡升迁,而且还因为是宗室出身,深受当今天子的信任。

要说当今朝廷中也不是拿不出比这三人名望更高的人前来游说袁绍,但要么如杨彪、赵温这种被曹操忌讳,不愿意放出去的人物,要么如孔融这种与袁绍旧日里有私怨的,数来数去,也就他们仨最合适。

这三人里,都没有那种曹操的铁杆粉,就算让袁绍全部扣下,曹操也没带什么顾忌的,照样该打就打。

当朝廷的代表团紧赶慢赶来到延津南岸的袁大将军大营时,河北军的前锋部队已经拿下了延津以南的酸枣和原武两座城池,正谋划着进一步进攻更南边的阳武城。

袁大将军看到朝廷来人后还是挺大度的,命令前锋部队驻扎在酸枣、原武一线,暂时先不要南下。

这固然是袁绍对朝廷的一种表态,但也有不得已的原因,因为这恶月实在是太炎热了,手下的将士们冒着烈日攻城作战也有些熬不住,军中犯暑热的士卒越来越多,若是处置不好,很容易引发疫病。

桓典、徐璆、刘艾三人面谒袁绍之后先是责以大义,说袁绍不该举兵向天子,至于和曹司空的矛盾可以商议着办,不必动用刀兵云云。


状态提示:第98章 朝廷来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