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南明日不落>784第3次战役

如果是没有白明修援助的新明军队,在进入三韩境内,已经取得这样辉煌的战绩之后,恐怕已经难以为继。新明的整体后勤跟不上,而实际损失较大的是三韩军队,美军的主力保存的比较完整。另一个因素则是明军缺乏可靠的空军、火力的掩护,甚至连夜战都只能靠月圆明亮之时,没有足够的摩托化载具,追击行动不利。种种因素之下,新明或者可以在半岛战场跟美军战一个平分秋色,但投入更大的战争筹码,却不能够将美国人赶下海。

但现在的局势完全不同了,白明修人在前线,几乎是无限量地在向新明军队提供各种所需的物资,粮食不够了就送粮食,弹药不足了就送弹药,加上明军的整体武器装备水平提升极大,特别是一百集团军和刚组建的101集团军,那是让美国人都闻风丧胆的力量。

当三韩军被击溃,明军大举进攻之时,美军根本没有在这个节骨眼上跟明军特别纠缠的yù_wàng,道格拉斯虽然人很狂妄,但他知道现在不是美军发挥的时候,他必须将部队修整好,并且得到更多的兵力,才会对明军发动总攻。

不过这个时候也不是道格拉斯想走就能走了的。

第一百集团军在孙承宗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向前奔袭。明军渡过仙诚江之后,已经是一马平川的地形,非常适合第一百集团军的机械化部队的铺展。由于白明修保持了大强度的空军力量升空辅助作战,对整个战场的侦察进行得非常彻底,所以第一百集团军追击非常顺利,在水原北拦截住了美军的第25师。

从一百军组建开始,一百军的打法就多少带了白明修的一些影子,强调快攻猛进,侵掠如火。美军部队的摩托化程度高,战事进展如不顺利,跑得那是一个快。可是这边白明修也早有准备,空军重点发动了精确的战场遮断行动,对美军后撤的一些公路进行了轰炸,导致美军整体地撤退速度受到了限制。

再加上明军的活动,一些部队采用迂回包围的方式,先占据点,挤压美军。在一整套组合拳的打法之下,美军第25师就被拦了下来。

率先发动进攻的是第一百军299机械化步兵师的47团,以及师直部队的炮兵。299机步师为了增强先头部队的火力,直接将师直部队的自行火炮加强在47团这里,47团就有18辆105毫米的自行火炮跟随作战。

自行火炮可以随行随打,在拦住美军25步兵师之后,自行火炮分队就地展开,进行炮火准备。

美军的车队完全预料不到明军追赶速度可以这么快,而且还带来了这么强的重火力。当即被榴弹炮打得大乱。毕竟是在撤退过程中,士兵们都在卡车上,谁来得及布置出一个防御阵地。

25师长理查德连忙打电话给集团军司令部。

“我们需要空军支援,敌人已经追上我们了,我们需要轰炸他们!”

“帮手正在路上了,请多坚持一下!”

“该死的,我也想坚持啊!快一点!我们还要援军,不然我们就完了。”

实际上,自白明修开始大规模采用金角大王ai的枭龙战机以后,并且部署了越来越多的枭龙,半岛的天空已经开始不属于美国空军了。美国空军也曾经发动过一些比较大型的攻势,企图重新掌握制空权,但是枭龙的代差优势实在太明显,而且白明修算是勉强地在半岛建立了一个防空体系,预警雷达、空军、地面防空部队结合得比较好。

也就是白明修现在没有什么特别可靠的轰炸机,很多对地任务都是枭龙兼任的。能携带4吨炸药的枭龙真心不能算是很靠谱的对地攻击机,但怎么说这个时代大部分的攻击机也差不多就是四吨载弹量,多也多不到哪儿去。加上轰炸机也不过是十来吨的载弹量。

多用途战机这个概念在此时仍不流行,战斗机就是战斗机,轰炸机就是轰炸机,讲究一个分工。而白明修这边完全是看任务来进行挂弹布型的,枭龙战机完成这些任务也完成得比较优秀。

制空权的丢失对于美军来说无疑是巨大噩耗,尽管明军不至于派出大量枭龙发动对地打击,可是美军失去了最重要的空中支援,而且也使得明军侦察更有效果,很容易发现行动中的美军。这也导致了不习惯这种状态的美军在白天行动,很容易就暴露行踪,然后就是跑得比他们还快的明军机械化部队追上来,将他们一通猛揍。

理查德师长等待的空中支援或者其他援军,明军47机步团杀上来了。尽管25步兵师的美军士兵拼了命地想要阻拦他们,但由于前方道路被破坏,47机步团来得又非常突然,所以明军机步团战斗4个小时,将美陆军25步兵师击败,美军伤亡九百多人,基本上断后的兵力全灭,而其他部队朝着不同方向奔逃。

孙承宗一瞧这个情况,命令第一百集团军各部分头追击,战至第二天中午时分,美陆军25步兵师基本上在编制上就被打散了。一部分美军就被第一百集团军给俘虏了,数量高达两千多人,这也是开战以来,美军一次损失士兵最多的一次战斗。

终于,美军发现自己跑可能也跑不掉了,道格拉斯急忙调动了陆军第四师的机械化部队,准备在正面迎击第一百集团军,为其他部队战略撤退创造机会。

可是,道格拉斯寄予厚望的陆军第四师居然连三天都没能坚持,孙承宗正面吸引陆军第四师,并突施冷箭,派299师和赶上来的第75军一部猛攻陆军第4师侧


状态提示:784第3次战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