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如今的都城是广固城,因为整个齐国的发展战略方向就是重海轻陆,所以齐国的陆军在一流诸侯国中算作是最后一名,一直以善守而闻名,每次和其他国家发生战争,都是靠着关隘、坚城以及丰富的物资储备,活活拖死进攻方。
所以齐国的墨者行会在所有的墨者行会中是风格比较另类的存在。相比魏国侧重练力,陈国侧重练皮等一流诸侯国的墨者行会,齐国的墨者行会不侧重修炼个体武力,而是着重发展防守的机关术,可以说是有点李承看过的小说中,川蜀唐门的感觉。
齐国境内除了齐国墨者行会这个有着半官方背景的一流势力外,当今齐国丞相、琅琊侯诸葛盘所在的诸葛家族,齐国大将军、北海侯许凯所在的许家,加上出云侯贾家,构成了齐国王室以下的三大官方势力。
不过虽然齐国从数据上显示的十分富裕,但是齐国的普通百姓却没有享受到相应的红利。原因很简单,齐国领地内多为山地,适合耕种的土地主要集中在三国时期的徐州境内,所以齐国的粮食主要来源于江东五国以及朝鲜半岛。整个齐国的粮食消耗,加上两百年不动摇的对倭政策对粮食的需求,使得齐国每年进项的粮食刨去战略储备后,流入民间的数量其实是不多的。因此造就了最为奇葩的一种现象,最富裕的齐国,老百姓的收入也是最高的,食盐价格也是最低的,但是粮食价格却是整个大汉最高的,每年有不少的百姓因为缺粮饿死或者造反。
加上齐国多山的环境,所以齐国也是国内山贼数量最多的国家。这些山贼以四股大势力为首,被人称为“山东四寇”,这“山东四寇”的首领分别是“毒尾蝎”吴胜、“笑面虎”徐恒、“赤面兽”宋达、“混江龙”张挺,这四大寇的首领各个都是一流高手,手下也收罗了几个不被正道相容的江湖一流高手,加上地利的优势,齐国各级的贵族一直拿他们没有办法。
因为这些无处不在的山贼,严重阻滞了齐国陆路的商路,于是构成了一个负反馈的死循环山贼多——陆地商路受阻——主要靠水路运输——流入齐国的粮食少——粮价高——百姓难以糊口投身山贼——山贼多。
加上齐国陆军本来就只会打防守战,齐国在整个汉朝都能称作最强的水师也没法开到山里去,所以除非这四大寇做下什么惊天大案,齐国军队才会意思意思的进山剿匪,其他时间都是不管不顾,全凭商家自己解决跑商安全问题。
李承非常有理由怀疑这是齐国王室有意为之,要知道在李承穿越前的那个世界,整个中国历史上一直都是实行“重农抑商”的国策,两千年不动摇。这一国策的源头就是来自于春秋时代的“田氏代齐”事件(有兴趣的书友可以自己去搜索一下,这里我就不水字数了),而同样被封在齐国的曹植,却实行的就是“重商”的政策,一点也不怕再次发生“田氏代齐”的事情。
究其原因,李承发现齐王一脉通盘谋划的十分严谨因为齐国国内山贼横行,所以齐国国内主要的粮食输入都是靠着水路运输,所以有着水师护卫的齐国官方船队,以王室、诸葛家、许家、贾家为背景的运输船队处于齐国的绝对垄断地位,其他地方的商人需要经过他们的船队才能以最低廉的成本将物资安全的送到齐国,换取白银。
而王室通过股份互换的方式,既在自家的王室产业中占有绝对的领导地位,同时对其他三家的商业产业实施监督,并分润着相应的收益;外来的商人在这四股势力的阴影下,不可能再建立起如春秋时代的田氏那样的富可敌国的商业帝国。如果外来的商人本身就是一条过江龙,那么就得乖乖的拿出可观份额的股份比例交给王室,从而受制于王室的监督;如果外来的商人是从小慢慢的做到大,那么在发展到了一定规模后,就得拿出可观份额的股份出来投靠到这四大势力当中,否则根本就难以发展壮大。不用这四大家族耍什么阴险招式,只靠在运输顺序上故意押后拖延,就能够拖垮这个商人的产业。
“难怪齐王根本就不担心国内会养出一个田氏,原来只要自己将水军捏在手里,然后驾驭好下面的三个家族,就能够通过垄断运输业让国内所有的商人和贵族替他赚钱,有着三大家族存在,其他的商人都是蛊虫,最后都会变为滋养他们的营养。所以王室需要防范的就只有这三大家族,而这三大家族的产业股份和王室进行了互换,虽然王室无法插手这三大家族产业的具体事务,但是三大家族的产业发展情况王室可以了解的一清二楚,从每年拿到的收益分红就能够得知这三大家族的大致收益,三大家族的产业赚的钱越多,王室分润的钱也越多。若是有哪个家族想做那‘田氏’,肯定就需要洗钱等手段,那么拥有这些产业股份比例的王室发现苗头后,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介入调查,将危险掐灭在萌芽状态。加上三大家族相互监视牵制,齐王位置上坐着的只要不是一个神经病,齐国的国祚可以延续很长时间。”李承对于齐国王室能够找到这样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感到无比的惊叹。
惊叹归惊叹,不过看看齐国境内那蜂拥四起的盗匪山贼,看看齐国贵族和百姓之间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巨大贫富差距,作为一个长在红旗下,拥有着良知的中国人,李承对于齐国王室一丁点的好感都没有。
“齐国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