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仙侠修真>新武崛起>第7章 轻功与《降龙十八掌》

离开宅了半个月的练功房,李承首先好好的洗了一个澡。

神清气爽的李承叫来了李忠,了解了下过去半个月里面的情况,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除了家里的开销因为需要供给李承和元习大量肉食,这一个月的消耗支出就高达十两银子,毕竟这个年代还没有什么大规模的肉食养殖业,肉食和酒的价格都很昂贵。尤其是元习是个大肚汉,在李承承诺肉食管饱的情况下,这一个月伙食的支出就快赶上一年的学费了。

休息调节了半天左右的时间,李承回到练功房,开始尝试自己刚刚踏入后天境界的功力相当于多少斤的单臂持续力量。

五十斤的石锁被轻易的抓了起来,百斤的石锁只能在爆发下轻微抬起一点。李承估计自己的单臂力量能够靠着真气维持在六十多斤左右。

李承有把握,自己如果再修炼半个月《太初经》,就能够达到伏安的要求,单臂抓起百斤石锁。得到这个结果,李承倒吸一口凉气,自己虽然知道《太初经》比起古武内功心法有理论上的优势,但是从来没有想到过能够达到古武基础内功十几倍时间的效果。而古武最高级的内功心法听元习说过,也就比古武的基础内功心法一倍多点的修炼速度。也就是说,《太初经》的进度达到了古武最高级内功心法十倍左右提升的程度。

也就是说,李承只需要积累短短五年的真气,就可以媲美修行五十年的高手,当然这只是初步的阶段的对比,修炼到后期会是怎样的情况还不得而知,需要有相应的数据作为对比。好在李承今年才十四岁,有的是时间验证。

如今李承气旋凝聚完成,不需要被钉在练功房里面了,下一步开始研究轻功。

现在李承接触的身法《游龙步》按照效果来说并不是一门轻功功法,因为这本书的内容是教导一些在战斗中如何走位,如何在移动中发力运劲的技巧。这些技巧中,只有两个让李承觉得非常的有用。其中一个叫“提纵术”,另外一个叫“千斤坠”。

提纵术是通过引导真气按照顺序流过相应的经脉穴位,起到减轻身体重量的效果,主要在跳高、翻墙、落地等情境下使用。

千斤坠的效果正好相反,是通过引导真气按照顺序流过相应的经脉穴位,起到增加身体重量的效果。

这两个技巧在辅助型的技巧中也属于冷门,一方面多是刺客类型的武者才会选择修行这两个技能,而刺客这种行为一般会受到主流价值观的贬斥诋毁,所以凡是精修这两个技能的往往代表着想走刺客路线,会被人鄙视;另一方面,运用这种技巧的时候不能同时和其他的身法发力技巧相容,而现在武功的主流方向是追求力量大,爆发高,所以武者修炼身法一般都会选择修炼发力的各种技巧以求跑的更快,更远,更灵活。

为了验证这两个技巧的本质,李承叫人搬来了自家杂货铺里的大秤。李承站在秤上,秤好了自己的体重大概一百一十斤。然后李承就开始运转“千斤坠”的真气线路,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自己的体重居然凭空增加了,通过添加配重确定,最后稳定在了一百八十斤左右;接着李承开始试验“提纵术”的技巧,果然与“千斤坠”相反,自己的体重减轻了,变为了九十斤。

果然,真气也能直接作用在引力场上。

之前,李承就对金氏武侠中的一门掌法非常的感兴趣,那就是号称天下第一刚猛掌法的《降龙十八掌》。本来什么第一刚猛的称号李承最开始也觉得只是个设定而已,但是后来看到有相关资料说《降龙十八掌》的进阶功法居然是《擒龙功》,李承就感到困惑了。为什么一个能够隔空攻击效果的掌法的进阶效果是把人吸过来。直到李承看了《火影忍者》中轮回眼的“神罗天征”和“万象天引”两招后才恍然大悟,原来《降龙十八掌》根本就不是像《劈空掌》一样,是一门真气外放的掌法,而是一门直接修改手掌拍出方向的引力场的掌法。《降龙十八掌》的原理是通过引力场的改变使得受攻击对象感受到的重力加速度发生改变,使得受攻击对象就好像被突然丢到了一个高重力的星球上,而且根据攻击者的技巧,完全可以做到迅速的切换引力场方向使得被攻击者受到更大的伤害。所以原著中这样描述“亢龙有悔”这一招:“因此有发必须有收。打出去的力道有十分,留在自身的力道却还有二十分。”从物理学方面的解释是这样的:不要只给他施加一个向前的引力场,还要迅速的切换一个向后的两倍于之前强度的引力场,这样才能达到更大的破坏力。

用数据说话:攻击者使用《降龙十八掌》中的亢龙有悔攻击一个体重七十公斤重的人,如果能够正向施加的引力场重力加速度为十倍地球重力加速度,那么按照功法要求随后会产生一个反向二十倍地球重力加速度,那么被攻击的人将会先收到一个大小约为七千牛顿的推力,然后再受到一个大小约为一万四千牛顿的反向拉力,而且这两个力不是从体表传递到体内,而是同时作用于构成身体的每个分子或原子上,可见破坏力有多大。当然如果功力不到位,只能作用于身体的局部也是没有问题的,不论是手掌大小的引力场变化,还是全身大小的引力场变化,都是能够透过表皮达到内脏的。所以防御《降龙十八掌》的正确方法并不是运转真气强化分子间的吸引力来增加**强度,而


状态提示:第7章 轻功与《降龙十八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