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李逵的逆袭之路>第350章开启无敌模式
/p>

李云可不服气,因为黄庭坚说完了李逵和范冲,把他给忽略了。

“师伯,那么我呢?”李云等地心慌,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大师伯,他的文章您老人家还没有点评呢?不能厚此薄彼。

面对李云期盼的眼神,黄庭坚挺尴尬,咳了几声之后,无奈道:“你就不用追求风格了,多准备兵法才是正道。”

兵法,省试可不会考,但武举会考。

也不会占太大的份额,武人也不重视,武举最重要的还是对战。能坚持到最后的,才是武状元。

李云大受打击,他的文章怎么就没有风格了。

但黄庭坚并非让李逵和范冲这样就算了,他拿出了周邦彦的文章给李逵和范冲作为范文讲解。这位的文章一拿出来,范冲的脸色就很古怪。

李逵倒是不在意,他没有文人的那种固执。

周邦彦的文章中拍马屁的痕迹太重,甚至很露骨。但马屁拍到了皇帝的心坎里,可以说,周邦彦的文章将新法的优点都一一挑了出来,聊聊几句就能将皇帝撩拨的得意满满,心花怒放。让神宗皇帝和当时的王安石看了之后,如同痛饮甘泉一般让人神清气爽。

范冲对此很抵触,但他也知道这是黄庭坚的好意,只能受了。

李逵跟着一起学,可时间太短,根本就抓不住周邦彦马屁文的精髓。范冲为此,还专门去找了黄庭坚,老头乐呵的告诉他:“这种文章写起来很难受吧?”

范冲自能古怪的点头,他很不习惯。

而且,文章也别扭,看着像是模式化出来的堆砌,有种故意为止的感觉。

黄庭坚却抚掌大笑道:“就是要这种青涩的感觉,让李清臣觉得你们是因为仰慕他,而改变了立场。他做一科主考官,要是不网络几个能听他调遣的学生,岂不是白忙了这一场?行了,要是老夫看着你们写,突然将那么写好的文章放在老夫面前,老夫也认不出是尔等的大作。”

“老师,您老就别再羞臊我等了。”范冲闹了个大红脸。

反倒是黄庭坚无所谓道:“老夫年轻的时候也和你一样,心中有浩然正气,天地之间对错如黑白分明,但处处碰壁。如今老了,才悟出了这番道理。要不然,当初老夫也不会做官越做越小。你们一个就要个进士身份,一个呢,需要进士身份撑门面。绕过了李清臣,元长的文章在殿试之中,绝对没有被黜落的可能。至于人杰,陛下对你不会放手不管的。”

做官越做越小,这没有什么可骄傲的。

十多年前,这位就做过知州,如今这官越做越小,说起来也真没几个人能比得上。

而且按照他的估算,他还有被贬谪的潜力。所以,这些话绝对是经验之谈。

范冲和李逵一琢磨,也对,气节这东西在考卷上显现,绝对是犯傻。

于是,苏门下场的一半实力,开始琢磨起来怎么吹捧变法派这等不要脸的事来。另外,苏辙和黄庭坚心有灵犀的教导着自家的侄子。

饶是李清臣聪明绝顶,也料不到黄庭坚这位编排了无数神宗皇帝趣闻的文坛巨擘,会教范冲和李逵如此不要脸的应试手段。

过程不重要,结果才重要。

两日的墨义,大部分考生都已经渐渐的习惯了贡院的生活。

考棚狭小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但只要再熬一天,就能再次呼吸自由的空气,然后煎熬的等待放榜之日。

五经题之后,就是两部本经。

之所以会把墨义放在最先考,或许也是为了让考生适应这种环境吧!

第三日。

策论题目终于露出了真面目。

对于绍圣元年省试的士子来说,这才是真正的科举战场。

是白刃厮杀的关键时刻。

自从熙宁变法以来,诗词不再纳入省试成绩。策论,成了读书人唯一能够改变命运的机会。

一篇好的策论,就能决定一个读书人十年,甚至二十年寒窗苦读的结局,没有人敢在这方面轻视。

铛铛铛。

衙役举着策论题目的牌子入场。

士子们屏气凝神,盯着路过的衙役手中举着的牌子。

题目是:汉武新政之过。

李逵盯着题目看了很久,总觉得这位主考官李清臣的脑子有点问题。

大宋的官员凭什么敢看不起汉武帝,这是你们自取其辱,还是故意明志向?

说起来,很奇怪。

李逵之前想不明白,大宋的士大夫阶层对秦皇汉武都带着鄙视的眼光去看待。秦皇,暴君也;汉武,暴政也!

在很多的考试之中,秦始皇和汉武帝都会被拉出来鞭策一番,从而流露出满满对大宋的自豪感。

可问题的根子不在这里。

在于秦皇汉武实行的霸政,而大宋曾经太祖太宗也想这么来着,但是实力不允许,被打没了气势,思来想去,最后只能用仁政作为大宋王朝的根基。一百年的延续,仁政成了大宋王朝的主流。任何暴虐的王朝都是大宋王朝秀优越的反面教材。其实大宋还挺看不起唐朝,原因嘛?太穷。唐高中和武后,就是武则天当年还从长安逃难去过洛阳,简直丢尽了皇家脸面。

秦皇汉武自然不可能逃脱笔墨之伐。

难道大宋的士大夫们不知道专门挑刺很不地道吗?

他们都知道,但是不想说而已。

得亏是汉武帝,要是秦始皇的话,绍圣元年科的四千多士子分分钟就能将这位顶在耻辱柱上。但汉武帝的缺点也很明显,任用奸佞,穷兵


状态提示:第350章开启无敌模式--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