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仙侠修真>太白飞歌>第267章 咱可别亏心

睿王猛然抬头看向四帝英宗,四目相对,睿王陡然发现父皇的目光中夹着这鼓励与期待,便彻底明白过来,父皇这是要进行大动作了。

当即,抱拳躬身行礼,“父皇,儿臣近日检视太学,众学子只知照本宣科,不懂经世民生。眼下,遍观我大衍官场,老则老矣,少不更事,几至青黄不接。”

“常言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儿臣谏言:父皇当效仿太祖,开恩科,拔良材,充实国之根基。”

“陛下!不妥呀!不妥!”太子身后,有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臣抱本而出,哆里哆嗦的,不知是年纪太大,还是气愤难平。

四帝英宗闪目观瞧,见是老太傅李玉李如圭,顿时心中不喜。

此人,泥古不化,老而昏聩。

四帝英宗念其三朝元老,劳苦功高,特许以三公之位厚待之,并准其在家颐养,不用早朝。

而今日这老太傅却跳出来,恐怕所有图谋。

想及此处,四帝英宗不动声色的扫了一眼太子。开恩科只是临时起意,那么也只有杨振之事了。

老太傅李玉颤巍巍走到九龙阶前,纳头便拜。

“陛下,老臣妄奏:当年,大衍新立,百废待兴,国有守土之士,而无治世之臣,太祖只能开恩科以取士。而今,太学英才济济,虽有照本宣科之辈,但也寥寥无几。再说,孰能生而知之,惟缺历练而已。”

“何况,经黎尧之祸后,恩科已被高宗废止,只从太学遴选擢升。而今若重开恩科,恐违祖训!”

有违祖训!这一顶大帽子扣将下来,引得一帮老臣纷纷附和。

黎尧之祸,发生在大衍二帝太宗晚年的一次政变,由党争引发的夺嫡之战。

出身寒门的官员以黎尧为首,竭力辅佐二皇子,而贵族出身的官员们则团结在太子旗下,双方互相倾轧十余年。起初,太宗还能压制住,但后来有心无力,终于一发不可收拾,引发火拼,史称“黎尧之祸”。

高宗皇帝继位之后,废止恩科,严禁寒门子弟进入太学,彻底杜绝了寒门学子的晋升之路。因此,寒门子弟为求出路,只能去做幕僚,去当家臣。

以至现在,朝堂上都是养尊处优的闲臣,真正实心实意做事的,都是那些出身寒门的幕僚们。

老太傅李玉便是那一场战乱的见证者,也是遗孤。因此,他才极力反对重开恩科。不过,他借黎尧之祸、太宗遗训来谏言,却让四帝英宗更为不悦,但也发作不得。毕竟老太傅李玉所言乃是事实,不可争议。

至少,不应该由他这个皇帝来率先指责。毕竟,高宗皇帝乃是先皇,老子定下来的东西,不应该由儿子来推翻。但若由孙子辈来推翻,那就是另一码事了。

当然,李玉老太傅之所以第一个跳出来谏言,其心境用意,除了心中的宿怨外,更主要的原因是担心自己的家族失势。他们固然垂垂老矣,但他们的孙辈却还在太学中镀金。若此时开恩科,取寒士,那他们的孙辈们又有何前途可言。

毕竟那些孙儿辈们终日无所事事,只知吃喝玩乐,正如睿王所说的那般,不懂经世民生,根本无法和寒门士子相提并论。

对于此点,四帝英宗心知肚明,老一辈碌碌无为也就罢了,新生代若是继续如此,后果不堪设想!

痛定思痛!必须要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不过,不该由他乾纲独断,而是让睿王来推动,他相信以睿王的能力,绝不会让他失望的。

骤然,四帝英宗看向禁军大统领周坤,怒喝道:“周坤,又在嘀咕什么呢!”

周坤闻言一激灵,慌里慌张的走到九龙阶前跪了下来,“陛下,臣什么都没嘀咕啊!”

四帝英宗脸色微沉,他当然知道周坤什么也没嘀咕,可是他必须让周坤说点东西出来,恶心恶心这些老臣。

睿王心中暗笑,今天这周坤时运不济,总是被父皇当枪使。想想也是,谁让他是禁卫大统领呢,可不就是皇帝的枪吗。不过,此时这把枪有些不利,说不得自己要抬抬桩,帮忙磨一磨。

想及此处,睿王抱拳当胸,躬身施礼,“父皇,儿臣刚刚听见了,大统领好像是说:老而无能,尸位素餐。”

周坤闻言险些晕死过去,他时候说过这句话。他两眼直勾勾地盯着睿王的背影,心里直叫委屈:睿王爷啊,睿王爷!俺老周没得罪您吧,至于把俺老周往火坑里推吗!你们父子俩未免也太欺负老实人了吧!唉,刚刚就把那些老而不死的家伙得罪了个遍,现在又把这个老古董给得罪了,这让俺老周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啊!

唉!也罢!一个雷是顶,两个雷也是扛,债多不压身啊!

最终,周坤只能以此来宽慰自己。毕竟人家是君他是臣,胳膊拗不过大腿。除了自己给自己宽心丸吃,还能怎么办!

四帝英宗颇为诧异的看了睿王一眼,他没想到向来正直的睿王居然也有落井下石的时候,不过,深合他心,不愧是他儿子。

不过,他作为皇帝只能和稀泥,不能拉偏架,尤其是众目睽睽之下。因此,他猛然一摔龙威,怒喝道:“嘟!大胆的奴才!老太傅何许人也,那是三朝元老,劳苦功高;再说这些老臣,兢兢业业,即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又岂能用老而无能,尸位素餐来形容。”

“朕刚刚赏了你一瓮美酒,你便不知天高地厚,为图一己私欲,肆意妄言,致江山社稷于不顾,当真岂有此理!现在追回赏赐,治你


状态提示:第267章 咱可别亏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