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扶明>第447章伟大的思想家赵铭

就在赵铭几人交谈之际,螃蟹、鱼虾已经做好了。

柳如是直接端过来,放在桌上,红色的螃蟹,白色的鱼汤好像牛奶一样的浓稠,鲜香扑鼻而来。

柳如是和丫鬟把吃的放在桌子上,又在每个人的面前摆了一个装着酱汁的青瓷小碟子,一双竹筷,一个调羹和小瓷碗,笑着说道:“诸位请慢用。”

“有劳河东君了!”赵铭点了点头,遂即又道,“还请河东君为我夫人也送一份!”

柳如是不禁多看了赵铭一眼,“国公放心,已经送到船舱去了。”

赵铭遂即便自顾自的吃起来,他先用调羹舀上一勺乳白色的汤汁,细细品味,鲜美无比,然后便拿起一个大螃蟹,熟练的肢解,看见里面金黄流油的蟹黄,嘴立时凑了上去,吸了起来,真是美味无比。

钱谦益和黄宗羲却没有动筷子,两人还在想着赵铭刚才的话语。

赵铭知道他们需要时间思考,便独自吃着螃蟹,他手法很高超,连钳子里的肉,也被取出来,白嫩的蟹肉,沾上一点酱汁放入嘴中,实在巴适得很。

赵铭一边吃一边赞不绝口,不一会儿功夫,螃蟹被他吃了一大半,桌前已经堆满了蟹壳,他看再吃别人就没得吃了,才接过手帕,擦了擦手。

黄宗羲注视了赵铭许久,见此忙有些激动的问道:“国公方才言君为天下一害,又指出皇帝家天下,乃损天下之利,肥一姓之家。言王朝更替,几百年一轮回,实乃皇帝以天下为私之固,又言臣亦天下之主。国公之意,余还是有些不解!”

赵铭将手帕放在一边,遂即接着道:“黄先生与木斋公方才之言,依然是君为主,臣为客之思想。将臣做为君的附庸,去辅助和弥补君的过失,最后做决定的依然是君,所以并不能改变,君贤国兴,君昏国哀的局面。而且,本朝之前,历代并非没有宰相,然各朝还是灭亡。究其原由,便是即便臣贤,但昏君不听,贤臣不能做主,最后还是会造成王朝灭亡。因此历代以来,常听到昏君而亡国,没有听说君主很贤明,而被人灭掉的。”

钱谦益与黄宗羲点了点头,明白了赵铭的意思,黄宗羲皱眉道:“那国公可有解决之方案?”

赵铭微微颔首,钱谦益不禁有些吃惊了,他谈了一辈子的政治,研究了一辈子的治国之道,也没想明白,中国历代王朝的问题之所在。

今日听赵铭所说之言,已经令他十分震撼,打开了一条思路。

他以为赵铭也就是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不想这厮居然还能解决问题,没听说这厮有啥功名啊。

赵铭沉声道:“要想天下长治久安,不使天下受到皇帝贤明或昏庸的影响,第一乃是要限制皇权,减少皇帝对国事干预,第二则是要建立制度,使得代行皇权之宰相,每段时间内,都是天下间的人杰。如此才能长治久安!”

黄宗羲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国公要限制皇权,谈何容易?”

赵铭却道:“皇帝并非一开始就高高在上,此种思想,也不过自汉始而已。要限制君权,只需让世人明辨君臣之间的真正关系。天下之人立君,为治天下,而天下非一人能治,所以设众官以治之。是以官者,分身之君也。从本质上来说,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都是治理天下的人。这也就是我方才言,臣亦是天下之主。既然如此,那君就不应该高高在上,处处独尊,就应该尽到自己的职责,并受到限制。天下之事,便不能由君独断,当有臣公共断之!”

赵铭接着说道:“让诸臣明白,臣并非君之奴仆,亦是天下之主,便能对抗皇帝不合理之私欲。而要使得臣公师出有名,名正言顺,还需托古改制,立三代之法为天下之法,以天下之法代帝王一家之法,并确定王在法下,真正做到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历代以来,都是皇权大于臣权,如此臣权将在法统和道义上压倒皇权,开历史之先河!”

三代之法是什么样子,此时已经没有人能说清,中国人崇古,能与皇权抗衡的就是崇敬祖先,赵铭托古改制,以三代之法之名,立天下之法,加入自己想要的规矩和律令,使之成为大明朝的宪法。

“天下之法,王在法下!”钱谦益震惊了,赵铭的水平,已经超过了他。

赵铭并非只是说出了几个新鲜的词语,而是给出了依据和思想基础,就说王在法下,以现今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思想之下,天下都是皇帝家的,怎么王在法下,根本没有理论的依据。

赵铭分析君臣之间的关系,提出臣并非是君的附庸,乃是君的分身,亦是天下之主,臣与君身份某种意义上等同,大家都是治理天下的人,才有可能王在法下。

这就像提出**思想一样伟大。

黄宗羲注视赵铭,真是惊为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国公真乃神人也!”

赵铭看着几人,遂即有站起身来,负手立在船头。

这时秋雨不知何时已经停歇,乌云散去,一竖阳光透过云层间隙,照射在画舫上,赵铭站在阳光下,背对着几人,深邃的目光四十五度角看向天际,“三代之下,有乱无治。本帅欲结一社,以限制君权,立天下之法代一家之法,恢复宰相之制,百官共治天下,开万事之太平,不知道牧斋公、黄先生可愿意加入,为天下人的天下尽一份自己的职责。”

开万事之太平,肯定是有点扯淡,不过开始口号都是这


状态提示:第447章伟大的思想家赵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