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四镇在异界大唐中相当于安西都护府的四大军事基地,每一镇的节度使都被尊称为镇守使,在四个镇守使之上则是安西都督。
领导坚持大唐正统的正是兼职龟兹军镇镇守使的安西都督,结果这么一个核心人物却死在了龟兹军镇的战役中,间接导致本就不强的大唐正统一方全面溃败……
最后,安西都督死后,疏勒军镇的镇守使鲁阳成为西域地区大唐正统一方的首脑人物,不过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这个镇守使也坐不了多久了……
龟兹军阵原本是安西四镇中实力最强的一个,也是安西都护府府衙所在的地方,因此,龟兹军镇的镇守使都是安西都督兼任。
安西四镇中焉耆军镇和于阗军镇的镇守使伙同少数具有异族血脉的节度使向独立的吐番王国投诚。
因为安禄山之乱暴露出了大唐中央朝廷的虚弱,原本庞大的大唐中央朝廷明明有百万精锐正规军,结果安禄山叛乱一起,安北、安南、安东、北庭、单于五大都护府的节度使们全都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
安北都护府更是与安禄山结成了军事同盟,出兵协助安禄山攻打大唐中央朝廷的军队,以此扩大地盘。
唯一心向朝廷的安西都护府又被安禄山切断了和中央朝廷的联系……
大唐治下的六大边疆都护府其中四个态度不明,一个造反,西域这个又被切断了与中央朝廷的联络,西域节度使纷纷拥兵自立……
在这种大环境下,大唐治下很多远离长安的世家门阀也开始观望起来,不愿意出人出力帮助中央朝廷,连带着影响到了中原地区地方士绅阶级的政治站队,最后不可避免的导致地方节度使对中央朝廷的勤王命令的出工不出力!
正因如此,吐番王国才有胆子自立并出兵安西都护府!
松赞干布的政治眼光还是非常好的,在号称百万大军的压迫下,他大肆派遣说客,很快就拉拢到了安西四镇中的两大军镇投靠,还有数个掌握兵权的节度使。
甚至有的地方出现了地方大族谋杀架空节度使,投诚吐番王国的现象。
理所当然的,那些人都得到了吐番王国的支援,昭武世家的5000多吐番部落战士就是明证。
像昭武世家这种投靠吐番王国的大家族在西域地区可不是少数,当年大唐为了巩固吞并整个西域,启用了不少‘带路党’,这些带路党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结果都在原来的家乡落地生根,加入汉籍和汉民通婚,成为地方的名门大族。
结果,这些人在大唐中央政权爆发危机后,立马抛弃了大唐中央朝廷!
其实,投靠吐番王国的地方势力这么多,跟吐番王国的政治体制也有很大的关系,吐番王国不是大唐那种郡县下的绝对中央集权制度,类似联系紧密的部落联盟。
松赞干布是其中最大一支吐番部落的首领,并且因为自身的才能,获得了大多数吐番部落的支持才登基为吐番王国的国王。
然而,松赞干布虽然可以在战争期间召集各个部落的军队,组建吐番王国的‘中央军’进行征伐,但那些兵终归是属于各个部落的。
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粮食补给,其实都是各个吐番部落自己负责,松赞干布只是起到一个统帅作用。
号称百万的吐番大军,即便加上民夫也不过堪堪到50多万人,这50多万人真正的战兵不到一半,战兵中可以称之为吐番正规军的,只有不到10万人……
就这不到十万人中,还不是全部听从松赞干布的命令,而是分散在各个部落的军队当中。
吐番王国评定正规军精锐的标准很简单,是否配备了铁甲……
不过吐番大军的虚实吐蕃人自己清楚,安西四镇的人可不知道。
因此,安西四镇的内战吐蕃人其实只是打酱油的角色,完美诠释了以势压人的意义,就连龟兹军阵的决战,吐蕃人提供的也只是少量最精锐的铁甲军,给安西四镇的汉人高官们造成了一个错觉——吐番大军很能打!
不得不说,松赞干布政治宣传(吹牛逼)的能力很强,愣是将安西两大军镇为核心的投降派忽悠瘸了,打仗是不顾损失的拼命啊!
当然,松赞干布也不是小气的人,于阗和焉耆两大军镇的镇守使都获得了‘世代永镇’的爵位封赏。
世袭制可是巨大的诱饵,比起大唐中央朝廷的镇守使节度使轮替制度自然更加吸引人,任何一个世袭爵位都意味着当地的土皇帝!
吐番王国本就不是中央集权国家,松赞干布自然不会吝啬分封的赏赐,反正吐番王国内部的各个大部落也是地头蛇一般的存在,吐番王国的中央政府政令根本不好使。
各个大部落也就是定期向吐番王国中央朝廷进贡,在战争时期响应号召组建军队出征。
为啥吐蕃人那么急切的想要摆脱大唐附庸国的地位?
因为大唐的中央集权政策让吐番各大部落感到恐惧,他们不想自己世代传承的权利被剥夺,自然而然的,最好从大唐独立出去!
哪怕为此出人出钱出力,那些部落首领也心甘情愿!
没有了大唐这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他们今后子孙的权利才有所保障啊!
理所当然的,松赞干布掌权后,哪怕看到吐番王国政体的缺陷也不敢动手改革,至少也要等到积累足够的个人威望,才能大刀阔斧的改革吐番王国的落后分封制度。
任何一个明智的君主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