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水浒之逍遥小衙内>第四百七十七章 国难思良将

冬去春来,转眼三月已至。

这几个月来,高槛几乎没几日都去罗家湾查看水师的训练情况。

几百艘战船都已经装上了火炮,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炮舰。两万水军日夜操练,熟练掌握这些车船的航行与联合作战,炮手的培训也基本完成。

江南的战事依然呈胶着之态,几十万宋军与近三十万江南军在江浙一带激战不断。近半年的征战,童贯不得寸进。

西北军固然厉害,但在这江南水乡,骑兵的优势根本施展不开,而方腊的军队都是土生土长的江南人,先占据优势。大几十仗打下来,宋军接连失败,别收复被方腊占据的城池,就连平江府都接连告急,几次差点城陷。

大宋国库虽然充盈,但如此经年累月的作战,损耗巨大。且久战不下,朝中已经议论纷纷。

为首者当然是高俅,陈宗善等人,杨戬也跟着附和,户部尚书也接连叫苦:再继续打下去,徒劳无功,而国库损耗巨大,实在不堪重负。

徽宗一心想当个逍遥皇帝,这些烦心的事于他而言都是屁事。

朝中大臣分成三派,一派主张继续打下去,一派主张退兵,还有少数几人主张招安。

招安是招不聊,别朝廷接连打败仗,就算是打胜仗,方腊也不会轻易愿意招安。他如今弄出这么大声势,就是奔着自己做皇帝而来的,怎么会轻易向宋庭低头?

童贯已经是骑虎难下。他原本是想凭着几十万精锐军队平定江南之乱,重新树立自己在徽宗面前形象,不让高俅父子将风头都给抢去了。可这仗一开打,完全没有按照他的意愿进校

经过近半年的征战,由于败多胜少,以至将士离心、军心涣散,再加上粮草不继,不少军队甚至出现了逃兵。

他多次急书向朝廷催运粮草,但朝中大臣都以经年累月打仗,国库空虚,钱粮筹措困难为由,予以拖延。

几十万大军人吃马嚼的,可是一笔惊饶开销。大宋虽然富有,但连年战争不断,这些年与辽国稍稍平静一些,可西夏一直不太平,加上国内四寇之乱,国库耗损十分严重,这两年的损耗,是往常年份的三倍以上。

徽宗无奈下令,打不了就先撤回吧,换能打的去。

提到换能打的,他首先想到的是蓟州军。

这早朝,群臣跪拜之后,徽宗有些不耐的道:“江南方腊叛乱,童太尉亲自挂帅,点兵马五十万,鏖战半年,耗损巨大。如今叛乱难平,大军进退为难。各位卿家可有良策,解我心忧?”

陈宗善出班奏道:“大军数月征战,致使国库耗费一空,然江南叛乱依旧,且有越演越烈之势。臣以为,与其这样劳民伤财,不如先将大军撤回,另遣能将,以图进取。”

徽宗道:“依卿之见,当遣何人前往?”

陈宗善道:“启奏圣上,臣以为,镇北元帅所部蓟州军可用。”

徽宗正要点头,高俅出班奏道:“臣以为不可!”

徽宗问道:“为何?”

高俅道:“辽国觊觎我大宋良久,一直有亡我之心。如今辽金两国交战,正明了辽国穷兵黩武、意图吞并他国之野心!蓟州军扼守我国东北边陲,为国之屏障,若此时将蓟州军撤回用于江南战场,则边陲军防空虚。辽国若趁机南下,何人拒敌?”

徽宗道:“高卿危言耸听了!宋辽早赢澶渊之盟’,两国友好至今,辽国一直不曾对我大宋用兵。如今他们全力对付金国,更加无暇他顾,如何还能分兵南下?”

宿元景出班奏道:“臣也以为不妥。”

徽宗错愕道:“卿又有何话?”

宿元景道:“臣也知道蓟州军善战,但毕竟从蓟州调兵江南,是劳师远征。且蓟州军不过十万之数,尚要留一部分防守蓟州,能与战者不过数万。而江南方腊,拥兵三十万,童太尉调兵五十万,且其中大部是西北军、京城禁军等精锐之师,尚且不能占到丝毫便宜,若以蓟州军数万去打江南,臣以为,万难致胜。”

高俅颇感意外,宿元景一直与自己、童贯、蔡京、杨戬等人不对付,今日却为自己帮腔了。当初童贯出兵,他也赞同,如今自己反对调用蓟州军,他也赞同,有些摸不透他究竟在想什么。

不过他知道,宿元景与自己不对付,但对高槛却是另眼相看。他这么做,也许真是为了保护高槛也不定。

不料徽宗听完,大手一挥,道:“国难思良将,蓟州军善战,下皆知。况且朕不是让高元帅只调动蓟州军,只要高元帅能平定江南之乱,下兵马任其调动。”

高俅闻言顿时愣住,宿元景则俯身道:“我主圣明!”

徽宗明显已经决定调蓟州军了,高俅自然也不会再争论下去。而且他也知道最终调蓟州军是肯定的,他之所以要反对,一则是担心高槛功高震主,二则担心江南战场凶险,三则是高槛早和他了,这一次调蓟州军,不能轻易答应。

群臣也跟着附和:“我主圣明。”

徽宗道:“拟旨,命镇北元帅高槛统军,平定江南之乱。下兵马任其调动,各州府必须做好保障工作,如有懈怠,革职查办!”

圣旨到达蓟州,高槛接了圣旨,留下宣旨太监在蓟州逗留两日。然后对宣旨太监道:“请回奏圣上,非是我不愿去江南作战,只是我蓟州军接连平定梁山宋江、河北田虎、淮西王庆三处叛乱,损兵折将,元气大伤。且几次征战,钱粮耗损巨大,如今我军尚欠将士们


状态提示:第四百七十七章 国难思良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