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没有现成的墨汁,写字前须用砚台(加少许水)磨墨(墨为提前专门制造的)。磨到黑色较浓时才能用,孙权朝着桌上的毛笔看着,虽然这个磨墨还好一点,可是毛笔字不是谁都会写。
“要不去找一个鹅毛来做圆珠笔好了,高中上学练写毛笔字时,都是随便忽悠老师就好了的,谁知道还真的会用到啊。”孙权心里这样琢磨,然后又抱怨着。
想到如此,孙权就拿起毛笔,礁了点墨水,看着自己刚才刚铺开的竹纸,“不行,这个竹纸有点贵,看看有没有没用了的竹纸,先拿来试试看。今天可是跟蔡文姬说好了的,回府就立刻回信给她的。”说完,孙权就朝抽屉里找了找,还真找到了一些做的不好的竹纸,那里还有些字迹,都是之孙权没有穿越的时候写的,看来之前就是用这个练字的。
拿出来,把之前铺开的竹纸收了起来,就把那个练过字的竹纸铺开,刚才把礁了墨水的毛笔靠在砚台上了,就拿起毛笔,又礁了点墨,在砚台里膏毛笔蘸上墨汁在砚台上顺掭,去掉多余的墨,同时理顺笔锋后。
看着这个竹纸,好像是有点熟悉的缘故,写下去时,孙权竟然觉得没有什么违和感,要知道二十一世纪用竹子做纸的写字的,基本上没有,像孙权这样连毛笔都不常碰的更不用说了。
写下的第一个字,是个孙字,因为记忆里,孙字就是这样写,孙权也就照着感觉写,不去刻意注意。
说来也是奇怪,第一次写汉隶字体,也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应该是拜二十一世纪的手机电脑缘故,把简体字怎么写都忘的差不多,接受汉隶就很容易多了。
孙权林林总总写了十几个,虽然看着不错,但是还是与之前孙权没穿越那个留下来的字,相差有点大。之前那个虽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也是写的清晰,哪里像刚写下的十几个汉隶字,连孙权自己都才看懂了三四个,其余几个都不确定,一会像那个,一会又是像别的字。
“就拿这个给蔡文姬写信,别到时候送了过去,就没有回信了。”在古代,字写的怎么样,就代表了你这个人怎么样。
先不说,写字的时候这些写的字怎么样,最起码你要看的清楚这是什么字再说。
“不对,写不好字不是我的问题,怪他们古代人是从右往左写字,第一个字写的多么清晰,多么端正。”孙权这样抱怨道。
已经这个样子了,孙权喃喃道“看来写不了毛笔了,看来还是要找鹅毛写好一点。”
放下了毛笔,孙权就先把磨好的墨水,倒在那个装多余墨水的石头里,用布塞住,防止墨干了,变成宿墨了,那就不能拿来写字,写的字都会变成不好看。
然后又把砚台用清水冲了一下,用布擦干了后,也把笔一并洗了,封笔毫,不封毫的话,也就两三次,这个毛笔就废了,写不了字了。这些都是孙权从记忆里找到的,一套下来做下来,也是用了小半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