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死的?赵桓疑惑的看着赵英,还能这么玩的吗?
“因为陈冲本身就是商贾之家,所以对商贾之家那一套了解很深,虽然没有抓到刘建的种种罪证,但是依旧是断了刘建的种种财路,气不顺,就活活气死了。”赵英解释道。
赵桓一愣,这人也算是气性大,就这么被气死了?
不过随着赵桓对案宗的整理,赵桓的眉头也越皱越深,这个情况不太对。
“为何此人死掉的时候如此多的人悼念?还有人专门给他写话本?”
“啧啧,居然还有《刘建传》?这种人物传记也有人写?有人买吗?他刘建什么人,心里没点数?”
赵桓看着这个刘建传的札子,皱着眉说道。
“去给我找一本过来。”赵桓冷冰冰的对着赵英说道。
这个人死了,但是刘家并没有倒下,所以依然有无数的舔狗去悼念,而刘建手中酒楼茶肆妓馆无数,自然会有人给刘建写话本。
只是让赵桓意想不到的事,这群读书人居然还给刘建著书立说。
脸呢?
赵桓还未打开刘建传,就看到了极为完美的包装,精校版的书籍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味和铜臭味。
赵桓读了两行,就被传记的无耻给气蒙了。
刘建的刘家发家,得追溯到太宗朝时期,矾的专营扑买给刘家之后,刘家才彻底成为了百万贯家财的豪门大户之人。
不过,刘家也并非一帆风顺,到了刘建手里的时候,只能算是三等矾商。
刘建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军器监工坊的工坊主,才把刘家再次抚起来。
赵佶有段时间缺钱,就把工坊扑买出去,只要收益,其余不管。
而刘建在做工坊主的时候,工坊里的一名工匠,被刘建活活打死,而刘建用是十万缗,买掉了自己的死罪。
而这十万缗的财资,给刘家带来的不仅仅是金钱上的损失,还因为把皇差办砸了,墙倒众人推,让刘家的生意一落千丈。
虽然刘建买活,但是依然需要服刑,结果本来十三年的刑期,在刘家的运作之下,仅仅三年,就从牢里被释放。
此人出狱之后,居然依靠之前在做工坊主累计的人脉下,再次起家,官商勾结,屡屡得手,经过牢狱之灾的他,做事更加小心,一点把柄都没有留下。
结果在这本《刘建传》里,居然成为了刘建的大起大落的标志,以表达出对刘建在低谷的时候,坚韧与不屈。
而且,这本书,还把刘建塑造成了一个勤俭持家,每天身着土布,吃饭从不奢靡。
穿布衣、食粗粮、粗茶淡饭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不禁感慨其私德之圣。
然而,赵桓的情报里显然,这人也就是表面做个样子,其实生活极为奢侈,比他这个皇帝都做的极为滋润。
“果然啊,有钱人什么都想占,连艰苦耐劳朴素等好评都不放过。”赵桓对着刘建传啧啧称奇。【注1】
赵桓一直在找他的犯罪证据,结果还没等到结果,此人居然死了。
“这本刘建传,各大书坊卖的如何?”赵桓抓着这本典藏版的书籍问道。
这一本书就是两贯钱,共计一千五百四十文钱。
这钱足够一个普通农户一个月的花销。
“这三天仅仅是汴京各大书坊,出货一万三千七百多本,官家。”赵英小声的说道。
赵英经营了不少赵桓内帑的商铺,而其中就有书坊,赵英也跟掌柜的打听过这本书。
“卖的还挺多。”赵桓拍着书,最后将书扔在了桌子上。
他不能将这本书禁了,即使他是皇帝。
禁书这事出力不讨好,史书上,会留下一个控制言论污名,章惇就是因为这个控制言论,一直挂在奸臣传上,挂了九百多年。
赵桓并不是在意史书上的名誉,最主要的是,他越禁,这本书怕是卖的越火。
赵桓仔细考虑了好久,说道:“咱们不是有很多书坊吗?把这些书坊,打上皇商的旗号吧。”
“然后将书坊的营收入了国库。”
赵桓终于迈出了这一步。
而赵英却皱着眉,书坊的营收其实不高,官家给国库补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上次八百万两白银,就是最大的一次。
只是他想不明白,为何如此?
既然是皇商,为何最后的收益,却归了国库?
不过,这书坊又不是自己的,官家都不心疼,他才懒得心疼。
“然后呢,将这本书刊印,传行天下吧。”赵桓将一本《三国通俗演义》,递给了赵英,厚厚的一本书。
其实这是一套书,四大名著。而这一套书,系统成就积分商城,定价一分。
《水浒传》自然是不能拿出来的,毕竟宋江造反确有其事,赵桓这个皇帝,自己不能散播造反文化。
《红楼梦》也需要改编,毕竟螨清那种社会体系,让宋人看了会以为笔者在胡编乱造。
《西游记》这本,他比较害怕章承恩跨位面收取他的版权费。
当然赵桓拿出的这本《三国通俗演义》的作者名,是罗贯中。
之所以现在拿出来,旨在推动通俗文学以及白话文,还有标点符号的运用。
在这本三国演义的小说里,赵桓更希望他们推动大宋标点符号,更进一步。
大宋的札子,都是公文,民间出现的句读,并没有用于公文,赵桓读起来太晦涩难懂了。
有了这本《三国通俗演义》打底,就可以继续他一贯的套路。
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