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有上万人,弟兄们顶不住,北城北城马上要失守了!”
潘瑜一把甩开他,转身向城下奔去。
其实潘瑜已经猜到是晋军,朱泚大军已经西撤,不可能再发动对齐国的战争,只有晋军从河北过来才会有船只。
潘瑜心急如焚,催马急向齐王府奔去,在齐王府门,却看见了站在台阶上的王崇信,正向北城头眺望。
“王国相!”
潘瑜大喊一声,翻身下马奔来,王崇信也看见了潘瑜,连忙迎上来问道:“潘将军,城头怎么爆发激战了?”
“国相,是晋军杀进城了!”
“晋军!”
王崇信大吃一惊,连忙后退几步,喃喃道:“不可能,怎么会是晋军?”
“国相,是晋军,从河北乘船过来的,高密的朱泚军不可能有船,快通知王爷撤退,再晚就来不及了。”
王崇信顿时醒悟,现在暂时顾不上是哪支军队,保证安全再说,他连声道:“对!对!速速通知王爷!”
两人连忙奔进王府,正好遇到几名亲兵把李纳背出来。
“王爷怎么了?”王崇信急问道。
“启禀国相,王爷大醉,怎么叫不醒他,我们想用马车!”
“快去安排马车!”
很快,一辆四马拉拽的马车停在了门口,众人将李纳抬进车厢,王崇信也坐了进去,数百名侍卫纷纷上马。
车夫挥动长长的鞭子,马车起步而行,这时,晋军主力已经进城了,从军营奔出来的齐军无心恋战,四散奔逃,城内一片大乱。
东城门已被开启,无数士兵争先恐后向外逃命,在一片混乱中,李纳的马车在数百骑兵侍卫的护卫下冲出了城门,向城外驶去。
晋军并不打算在城内展开巷战,所以也不封堵南城门和东城门,任由齐军士兵逃亡,本城的士兵则逃跑回家,外地的士兵则争先向南城门奔去。
当一万多齐军士兵逃出城后,就意味着历城县彻底失陷了
李冰骑马进了历城县,这时,城内已经看不见齐军士兵,投降的投降,逃亡的逃亡,回家的回家,大街小巷都被戒严了,数万大军牢牢控制住了历城县。
李冰来到齐王府,齐王府的大管事带着数百名侍女仆妇跪地求饶,李冰翻身下马问道:“李纳何在?”
大管事战战兢兢道:“王爷喝醉酒,被他的亲兵侍卫抬走了,早就走了,听说是向东门方向逃走。”
李冰点点头,他对李纳逃走并不在意,失去了都城,李纳距离灭亡已经不远了。
李纳实行钱粮集中制度,把整个齐国的钱粮都集中在历城县仓城内,一旦失去历城县,他根本养不了那么多军队,必然会不战而溃。
“李纳的妻女可在?”
“她们都在府内。”
李冰随即吩咐道:“给她们半个时辰,各自收拾细软离开王府,王府其他人也一样,半个时辰后,军队要查封王府。”
大管事和侍女仆妇们急忙去收拾各自钱物去了,李纳的数十名妻妾也慌张地收拾各自细软首饰,带着贴身侍女离开了王府。
很快,王府中人被清理干净,士兵们开始抄查王府和仓库,李纳父子两代人积累的大量财富从仓库和钱窖中被搬出来,各种箱笼堆积如山,粗粗统计,光绸缎布帛就有三十万匹之多。
这还只是齐王府的财富,还有齐国仓城,就在王府背后,占地数百亩,由近百座大仓库组成,这里面都是齐国的钱粮物资了,主要是粮食和铜钱以及铜锭,而兵甲和火油等战略物资都差不多在守城战中消耗殆尽。
铜钱以外的财富就是黄金,齐国盛产黄金,大量的黄金流进了官房仓库,由于齐国铸造的小钱,在外面不流通,所以齐国从河北、江南购买各种物资都是用黄金支付。
但黄金不在国都仓库,而是存放在齐王府的密室内,具体有多少没有人知道。
“李将军,这边六十座仓库都是粮食库!”
一名仓库官员指着三排长长的大型仓库给李冰介绍道:“仓库很大,每座仓库都至少能屯万石粮食,现在一共有五十万石粮食。”
李冰走进一座粮库,只见里面的一袋袋粮食堆积如山,都是用大麻袋装好,一袋就是一石,摆放得整整齐齐。
李冰拍了拍其中一袋粮食,十分结实,里面应该是小麦,袋子上还有‘青产,一万两千四百四十二号’的字样。
“这是什么意义?”李冰指着麻袋上的粮食问道。
官员连忙解释道:“齐国所有的官仓粮食都要运到都城来,这表示是青州运来的粮食,第一万两千四百四十二号,青州去年秋天运来三万袋粮食,也就是有三万号。”
李冰点点头,“我明白了,另外我听登州的官员说,登州原本有一批造船的大木,被运来历城县了,在哪里?”
“确实有这么一批木材,我记得在一百号库到一百零四号库,一共有三万根阴干的老船木,还有不少上等龙骨料,王爷一直说要造船,但从来没有付诸实施,这批木材运来三年了,从未动过。”
“那铜锭和生铁有多少?”李冰又问道。
官员叹了口气,“这次为了备战朱泚,打造了大量的兵器盔甲,两百万斤生铁都用完了,铜锭倒有不少,三百二十万斤,这两年都没有铸钱,积累下来了。”
李冰又翻了翻清单,可以看出齐国并不富庶,剩下的物资都是布匹、药材、盐,冰窖肉,铜钱还有不少,居然有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