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乐乐第二天才有时间写信,星城的一切都让她感到新鲜,学校里也有很多县城没有的东西,光是学校里的图书馆就让她大呼过瘾。

她在家里上学的时候想找一本课外书,除了作文书,连参考资料都不多,可是图书馆里却什么书都有,关键是还不要钱。

赵乐乐迫不急待的办好证件去借书,这是她喜欢呆的地方。

有了图书馆这个避风港,她在宿舍受到排挤也不在意,反正她每天只是回去睡觉,大部分休息时间都呆在图书馆,和室友关系不好也没影响她的心情。

一间宿舍八个人,三个同学来自农村,剩下的五名同学都是城里人,小县城也是城里人,人家只认户口本。

赵乐乐并不觉得出身农村有多丢脸,可室友们却嫌弃她家庭条件差,不愿意和她做朋友。

几个城里的室友吃点好东西也要躲着她们三个,赵乐乐不知道另两位室友是什么心情。她有次不小心撞见后,室友吃东西再客套的喊她一起吃,她都会礼貌的拒绝。

赵乐乐想不通,她也没有占室友便宜,她偶尔也会买零食请宿舍所有人一起吃。她自己是舍不得买零食,为还室友人情特意买零食请大家吃,结果还是没讨好。

赵乐乐也不是钱多,在那之后她尽量减少在宿舍的时间,和室友们也只维持表面的客套。

赵乐乐到学校后才发现学校的学费并不贵,每个月也确实有补贴,只是想全靠补贴完成学业也难。她们学校太小,又不是什么出名的大学校,各种奖学金和补贴都少,反倒各大著名高校的奖学金和补贴多,家贫的学生也不用担心学费问题。

赵乐乐写信告诉家里这些信息,她是不想让家里再借钱给大伯家。

赵小明的学校她也打听过,虽然赵小明只是大专班,但是那所学校在省内还是小有名气,其他专业也大都是本科。

赵小明只要好好学习,在学校里根本不用为学费发愁,哪怕拿不到各种奖学金,光是学校的补贴,他吃饭也不成问题。学费交不上也可以想办法申请助学金,用不着四处求人借钱。

赵树新收到赵乐乐的信,先是不相信,然后才在钱满枝的催促下拿着信去问赵树理。

赵树理和赵母看完信,都不相信这事,母子俩还一起批评赵树新,说赵校,她说得话又不一定是真。

赵树新也不强求他们信,只是告诉他们,以后不要再上门借钱。

赵母听到这话可不高兴,上次棉被的工钱还是她付,她最近哪有上门借过钱。

赵树新也不争辩,转而说起自己看病吃药的事,暗示大家他手头真的没钱。

“你这病又治不好,我看你中药也别喝。”赵母不负责的给出建议。

赵树新没好气地摇头:“我早就没喝中药,最近都在吃西药。”

赵母讪笑道:“你怎么没说,是医生说的吗?”

“不是,娘,你以后还是别信那个医生。”赵树新语带不满的提醒。

“为什么不能信,你不信是你的事,我偏要信。”赵母容不得旁人诋毁老中医,她觉得对方医术好,是传说中的“神医。”

赵树新还要说,钱满枝扯住他不让他继续说下去。

赵树理和赵母不相信赵校夸得很好,说城里什么都好,唯一不好就是东西卖得贵,什么都比家里贵。

赵母曾经也是见过世面的人,她觉得星城的东西卖得贵才是正常,因此赵小明说学校发的补贴不够用,她马上催赵树理寄钱。

赵小明嘴巴会说话,不像赵乐乐总是和赵母对着干,她的话没人相信也正常。

兄妹俩从小关系也不是多好,连赵树新都怀疑她是不是故意报复,更别提赵母会这样想。

赵母心里还记着上次打架和争棉被的事,她直接把赵乐乐的提醒当成耳边风。

赵树新打过预防针也不会再多事,他的身体越来越差,没有那么多的精力管闲事。

钱满枝回到自己家才开始批评赵树新,怪他不该把信给赵母看。

赵母本来就不太喜欢孙女,让她看到这样的信,只会更不会喜欢孙女,过年过节连压岁钱都舍不得给,眼里只有两个孙子。

钱满枝的抱怨是天天都有,赵树新都懒得听,反正天天都是那一套,他不用听也差不多能猜出来。

赵树新愁的是秋收,他的精力是大不如前。夜里睡觉都是咳个不停,想要睡个安稳觉都成难事,这样的情况怎么能完成秋收。

田里的稻谷在割,山上的茶籽要捡,地里的花生也要收,每一件事都需要人手。

钱满枝也愁:“我们请人吧!”

她不是不想喊娘家人过来帮忙,而是娘家俩个侄子跟着舅家亲戚南下打工。娘家那头缺少两个壮劳力,自己都忙不过来,又哪有空来帮她干活。

赵树新摇头给钱满枝算账,请人要多少工钱,秋天收获又能赚多少钱。他算完之后才发现,请人根本不划算,特别是稻谷不值钱,收粮的人都压价。

“不卖谷,我们卖米,碾完之后直接卖米,糠还能用来喂鸡和猪。”钱满枝在家里养了两头大肥猪和几十只鸡,正愁没有东西喂它们。

“谁去卖?我现在挑不起重担子,你去?”赵树新用怀疑的目光望着钱满枝。他生病之前,家里的重活都是他负责,钱满枝只负责其他农活,还真没有挑过重担子。

钱满枝也不服气,她也是天天下地干活的,重一点的担子挑不起,挑一百多斤却


状态提示:024 补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