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唐出没>第九十章 变数

重新坐好的杨建华,一脸幽怨的看着李泰,言语沮丧道:“殿下,您这么大的动作,恐很难瞒过别人吧?”

通州地势南北狭长,基本上所有的县都有海岸线,看越王这架势,是要横穿整个通州。

那么大的地方需要多少人啊,听说越王分裂了扬州水师,带走了八千的水师,不会是将这八千水师全部带至通州吧。

哎!此时杨建华头昏欲裂,不知道该怎么办。

“本王也只要靠近海边五里的范围就行,加上海边附近人口稀少,应该是只有一些少量的渔户。”

“本王又需要一些人工,正好让这些渔户帮本王办事,本王也不会亏待他们,肯定比他们打渔一年赚的钱多。”

“加上本王派出一些士卒,在附近巡逻,严禁外人入海边,应该是能瞒过一段时间。”

“即使瞒不过,也可以对外宣布,本王在练习水师,进行演习,这样又能拖住一段时间。”

看着李泰那自信满满的言语,杨建华真是越发头疼,说道:“可是通州的官员怎么交代,殿下您就不怕他们上书给陛下,告你一状?”

“通州是本王的地盘,本王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只要本王没欺压百姓,他们想告就去告呗,本王不怕。”

李泰知道封锁这样的消息很难,即使在难,李泰也想尝试一下。

人生能有几回拼搏,自己不去尝试,则永远不能成功,只有奋斗过,才能尝到最后的滋味,哪怕是苦的。

何况自己又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将盐田的规模,发展那么大。

前期因为规模小,被发现的几率不大。

真到后期时,自己应该已经积攒不少的精盐,那时自己是进可继续晒盐,退有足够的精盐保障。

“既然殿下如此,下官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着殿下掩护”,杨建华无奈,李渊对他有恩,如今困于宫墙之内,自己无法报恩。

此时李渊有信来,需要自己帮忙,又不是违背大义的事情,杨建华帮帮李泰,也算是还李渊部分培育恩情。

沉下心的杨建华,心思活跃起来,替李泰出个主意:“殿下,等下官回去之后,下令治下百姓禁止出海捕鱼,将通州的渔户全部迁入内地,您看可否?”

李泰讶然的看着杨建华,人处于什么位置,就会从什么角度是看待问题,并从这方面想办法解决问题。

不愧是能主政一方的大佬,直接从政策上考虑问题,虽然简单粗暴,但方法确实比李泰的好上很多。

一直在旁边聆听的胡麻子,此时也趁机说道:“殿下,杨刺史的方法不错,咱们正好趁机将水师派上去,以督促渔户迁移为借口,也方便我们做事。”

杨建华接着说道:“来时,下官就听闻华亭县现在赋税全免,只要殿下将这个政策在通州执行,通州的百姓定会对殿下感恩戴德,您要做什么事情,有了通州百姓的维护,也会方便很多。”

末了,杨建华提醒道:“殿下,不患寡而患不均,通州与华亭仅一江之隔,怕是现在通州消息灵通的百姓已经知道殿下在华亭的免税政策。”

李泰头疼,自己能免去华亭的赋税,主要是因为这里的税收太少,自己看不上眼,通州在怎么说穷,那也是一州府之地,怎么能说免就免呢!

现在对方刺史站出来说话了,那其他两州呢,虽说距离较远,等他们得到消息,也不知是猴年马月的事情。

但最后他们总是会知道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避免的问题。

难道自己在免赋税上做错了?

李泰哀叹一声,询问道:“杨刺史,去年通州的赋税是多少?”

“哎!通州也是穷乡僻野,共有五个县,各个县比华亭好不了多少,将去年的税收折算成铜钱,也不过是五千贯而已。比内地的富裕州府相差不止十倍,下官做这个刺史,日子不好过啊。”

五千贯?这么少,貌似自己想要建造的那一艘福船,差不多就是这个钱吧。

来时李渊给的二十万贯也相当于整个通州四十年的赋税。

这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今天咱们先聊到这里,天色已晚,大家都先回去休息,把自己的思路想法整理一下,我们明天在继续讨论这个话题”。

在处理这些事情方面,李泰自己并不擅长,但也有自己的小聪明。

李渊的告诫,让自己明白,任何事情不能喜形于色,更不能让下属牵着鼻子走。

既然现在自己不能将这些事情想通,那就执行自己作为裁判的权利。

先暂停,有什么事情,咱们日后再谈。

相信自己经过一夜的思索,已经能理顺很多事情。

“杨刺史一路辛苦,胡副尉,你先带着杨刺史找个地方安歇一下。”

李泰已经下了逐客令,杨建华见此,只好跟李泰躬身道别,原想趁着夜色在返回通州,怕是不可能了。

胡麻子即将迈出帐篷,李泰突然喊住他,道:“胡副尉,你派人通知一下马先生,让他明日过来一趟。”

马宾王现在是属于成长期,可能没有他后来做事熟练老辣。

毕竟人的名树的影,年轻的马宾王应该也不会让自己失望,怎么说也应该比自己擅长一些。

三洲赋税的事情,自己也得先考虑了,登州和泉州此时倒是不急,可以先拖一拖。

通州的百姓,就像杨建华所说的那样,怕是他们现在已经有人知道。

状态提示:第九十章 变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