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带着三国宝物闯水浒>第二百七十章 西夏王李乾顺

谁知道李乾顺暗中培养了一大批死士,并且笼络了了一批终于王室的忠心大臣,只是在静等一个合适的机会而已.

机会终于来了,当时朝廷中三位权势最重的一位大臣有一次意外酗酒而亡,其余的两家马上联手起来把他的势力瓜分一空后,这两家又互掐了起来。

就当他们打的难分难解的时候,李乾顺却突然行动了,而且他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亲自带领所有手下精锐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将这两家的空虚主城击破,所有家属都控制起来,然后逼迫这两派投降,说只要他们投降就既往不咎。

那两派的首领根本没有想到会发生这种情况,他们在前面正打的不可开交呢,没想到老巢却被这个“傀儡”皇帝给抄了,不由得都是面面相觑。

这时候他们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的这位国王大人一直都在扮猪吃虎啊,真正的蠢猪是他们才对。

就这样,内乱被李乾顺一战而定,顺势就把quan bing一一收回,之前上蹿下跳的家伙们杀的杀,流放的流放,然后又从年轻人和自己的亲族中提拔了一批新的能力和忠诚度都很高的官员补上,很快混乱的西夏就得以大治,军力民力财力都在快速的恢复着,短短几年不仅把这些年内乱的亏空填补上了,还有不少盈余。

这下子西夏举国上下都是雄心勃勃,想要做一番事业出来,而他们选择的突破口,自然是他们东南边的大宋朝。

而此时宋朝这边和西夏的情况恰恰相反,自从徽宗登基之后是各种昏庸,各种铺张,各种花里胡哨,再加上下面蔡京童贯为首的奸臣弄权,导致国内矛盾重重,国力大减。

所以西夏国故意在边境搞了几次摩擦,每次都是大占便宜,金银珠宝,货物粮食掠夺了无数过去,最后还都是宋朝巴巴的主动示好,送上一大批的所谓‘赏赐’来求和而告终。

一连几次都是如此,这让李乾顺君臣都是信心大增,对于宋朝也是越发的小觑,只不过他们和种师中带领的西军也交手过数次,不得不承认这位小种经略相公还是很有能力的,尤其擅长防守,而他们西夏最精锐的就是弯刀铁骑,在堡垒攻防战中实力连一半都发挥不出来。

因此虽然连着占了好几次便宜,但是李乾顺也知道想要大规模展开进攻还是不可能的,只要有种师中这支西军在,所以他只能一边积蓄力量,一边静等机会。

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当听到西军那边的密探传来消息,说是一直在边境线上严防死守的二十万大军被高俅一口气带走了足足五万多,而且还有不少猛将也被调离,如今种师中正在焦头烂额的拆东墙补西墙,还想要伪装出一副毫无破绽的样子,李乾顺顿时大喜过望。

他本来正在和喜爱的妃子榻上狂化,听闻消息后直接一把推开身下千娇百媚的女人,不顾她哀怨的眼神马上翻身而起,喝令亲兵擂鼓聚将,端的是一代雄主,雷厉风行,要是换成宋徽宗的话起码得慢上一两日。

西夏以军鼓为集合号令,从一声到九声不等,次数越多表明事情越紧急,这次李乾顺下令擂鼓七次,已经是很重要了,西夏众官员哪敢怠慢,不一时就已经聚集在了银安宝殿之内。

李乾顺却比众人到的更早,一直在中间龙椅之中闭目养神安坐,待到人齐才徐徐抬眼望去,只见左右两边近百人早已经肃然站立,等待他下达指示。

西夏自从开国雄主李元昊打下基业以来,这近百年来一直都在潜心学习汉族文化,他们不少人甚至习汉字,学汉语,读汉家的兵书,在高层中比例尤为高。

但是在中低层西夏军民之中对于汉文化就没那么感冒了,这汉学的博大精深让这群草原民族非常头痛,再加上某些确实过于繁杂和虚伪的礼仪,导致这部分西夏民众们不仅不学习汉文化,还对其极为鄙视。

所以如今在李乾顺下面分立的两列官员,并不像是宋朝那种文武官员的分类,而是‘接受汉话’的新派和‘保持传统’的老派。

对此李乾顺也是无可奈何,他个人还是很看重汉文化的,觉得比他们西夏的文明底蕴强的实在是太多了,别的不说,就拿他们西夏最引以为豪的重装骑兵‘铁鹞子’举例子好了,靠的不过是马快刀疾甲重人猛,然后不停的来回猛冲来摧毁对手罢了,哪里有一成诸如《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中的精妙?

但是如今提倡传统的老派的势力越来越大,再加上宋朝越来越弱,这自然让大家更加看不起汉文化,所以李乾顺也只得采取和稀泥的手段,让新旧两派都尽量不要把矛盾扩大,而是一致对外。

这时候看到众将聚齐,李乾顺就简单的把之前收到的情报告知了众人,众官员都是大喜。

只见右边‘传统派’的行列前方突然跳出一员黝黑粗壮的大汉,约莫三十出头的年纪,满脸钢髯,状极威猛,乃是穆尔家族的族长查穆尔,同时也担任着西夏国的万夫长。

查穆尔武艺高强,而且为人顽固好战,尤其看不起宋朝,一直蔑称其为‘汉狗’,同时对于这群废物能够占据这么大这么肥沃的土地而表示不满,不知道多少次扬言要踏平所有汉人土地,把它们全部改为西夏的牧场,让所有的汉人也都去做大夏的奴隶。

就算在传统派之中,查穆尔也算得上是很偏执很血腥的一小部分了,不过他确实有不少的追随者和支持者,尤其是在底层。


状态提示:第二百七十章 西夏王李乾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