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血儒生>第226章1纸调令

;和近期的殿试、花魁大赛、琼林宴以及进士们的考察外放相比,颜子卿家里这份圣旨只是掀起了一丝小小涟漪,除了该关心的几个人,好似从来没发生过。

三天时间,这是朝廷留给新科三百三十三名进士的“蜜月”期,三天之后一切如常。

其实所谓新科进士也就那样,在神京的上千京官以及地方七品以上官员谁不是两榜出身,进士根本不值钱。三天之后由吏部主持的朝考,将定众人去向。

除了一甲的三人外,其他所有人都必须参加朝考。由吏部、礼部、都察院和翰林院四部堂官共同出题、阅卷、考察、批阅,同时结合会试、殿试成绩而得出最终排名。

一甲三人不同于众人。根据往年惯例,一甲三人是直接进入翰林的。

而今科不同。李少愚出自蜀州李氏,根据两百多年来不成文规矩,蜀州李氏是决不能掌军权,也绝不可能担任地方督抚、朝廷一二品大员的,所以李少愚空出了那个名额。

颜子卿另有安排,这事几名堂官都知道,所以空出第二个名额。

武明月更不用说,如果说皇族李氏对蜀州李氏的防范程度为一,那对武氏的防备就是十。

历代武家女屡有中进士者,大多分配到地方担任一名县官。而她们在致仕前也大多就是县官,能成为五品知府的,都是凤毛麟角。

所以进士和进士之后的任命对武家女来说根本就是鸡肋。武家女很少有人会在乎朝廷安排的职位,她们对朝廷的官职安排就如她们对待进士考试的态度一样:玩玩而已,不要当真。

于是今科一甲三人都不进翰林,这对二甲前几名的进士们来说就是莫大的好消息。

几天后,吏部在衙门外的公示栏里便贴出了所有新科进士们的分配名单。

分配最差的自然是同进士们。他们大多大发往各省衙门去观政,要等待地方上县令职位有缺,才能轮到他们就职,比起举人出身的那些人来,唯一好处是不用捧着卵子过河,整天提心吊胆,基本都有铁打的七品前程。

虽然是七品,且在地方油水丰厚、逍遥自在,但要没有好的机缘,亦或是自己的老师、同年发达了提携自己,五品知府基本也就是终点。

而进士出身的百人里,还分两部分。后面六成会被派到六部、都察院、通政司等部门观政,等到京察出缺之后,随即补上。

他们因为在京师混过几年,所以出缺后大多比最下层那部分同窗进步快,因为在京师打下的人脉,所以大多能升到三四品官。

而以上两等进士最最害怕的便是进入王府,成为王府官。一旦进入王府,他们的这辈子也就基本和混吃等死画上等号,无人问津——除非怂恿自己老大造反,否则一辈子没有翻身机会。

毫无疑问,这种方法明显是可以被某些人利用而拿来坑人的。百年来,无数政敌间想致对方于死地,送到王府当官就是绝佳手段之一,

这两批人中,只有极少部分,在六部、都察院、大理寺亦或是某州衙门里扎下根,经过几十年的大浪淘沙还没被淘掉的,也就有了机会坐上堂部高官位置。

至于说进入内阁,还有一个首要条件:先入翰林。

而一甲三人和二甲前三分之一都有直接进入翰林深造机会,他们统称为庶吉士。区别是一甲不用再下方地方,而二甲需要。

二甲进士们获得翰林深造机会,学习处理政务,根据成绩优异程度在几年后会被安排成为翰林编修、各部主事、御史或是下放地方。

而庶吉士们下方做知县是带缺出京,就是说不用再到省里待命,直接上任。对于这些人来说,知县只是锻炼和考验,犹如一块跳板,做得好很快就会升官,甚至直接回京。

这群人大多比较重视自己名声,不求盆满钵满,只求名声斐然。

至于往科一甲的三人,自然是直接成为翰林编修,成为人人羡慕的存在。

今年不同。李少愚被送到都察院,成为一名光荣的御史、言官。

也许对于蜀州李家出生的人来说,这反倒是最好安排。

对于那些不能给军权、不能入内阁、家里不缺钱、身份尊贵后台又硬的人来说,做一个监察百官、谁都能管的言官反到最能发挥其价值。

百多年的历史,皇族李家已经摸索出了一整套打发自己本家、蜀州李家子弟的办法来。

而武明月则挂冠而去。对于武明月来说,梦州才是其大本营,哪怕回去打理家族生意也远比在其他州成为男人群里的“眼中钉、肉中刺”强。

其实这样无论对武家还是朝廷来说都是好事,就算对百姓来说,由一名女子做青天也是很让人感到别扭的。

至于颜子卿,代交州交南琼山县从六品县令兼交南行省巡按领平南将军衔。什么意思?就是朝廷实封颜子卿的文官官衔为从六品,落岗位置是琼山县令。同时为方便颜子卿带兵,额外授予平南将军职位。

一个“代”琼山县,表明颜子卿只需要拿工资,暂时不用到岗位上去任职。实际上,就算颜子卿现在想上任也绝无可能:如今琼山那边还是九夷乱民的大本营,掌握在叛军手里,要上任还得取回来以后。

按授予的平南将军军职,颜子卿最多只能是一支偏军主将,绝不可能成为三军主帅。当然,颜子卿也没奢望自己能成为掌握平叛大军的那个人。

在朝廷人命颜子卿的时候,主帅人选已


状态提示:第226章1纸调令--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