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日月姚广孝>第七章 结知己恩师诲弟子

次日上午,韩山童与刘福通辞别,孤身一人前往赵州。

刘福通为刘玥儿精心挑选了几名教中得力能干的好手,又连连嘱咐其注意安全,才与女儿告别。

韩林儿道:“玥儿妹妹,我们是往一个方向,大家一道前往吧,有什么事互相也有个照应。”

刘玥儿微笑道:“林儿哥的好意玥儿心领了,只是我们所带教徒加起来也有十几人,若聚在一起赶路,难免引人注目,还是分开行事稳妥一些。”

韩林儿知道刘玥儿言之有理,也不便多说,只好与刘玥儿作别,看着刘玥儿逐渐远去的倩影,心中暗暗发愿,一定要干成一番大事,让刘玥儿倾心于己。

刘玥儿总共带了六人,五男一女。

妇人模样的女子一直照顾刘玥儿生活起居,刘福通怕刘玥儿外出生活不适,便将她派出一同前往。

五名男子中有四名是教中狂热忠实之辈,又口齿伶俐,是刘福通安排来潜伏到当地宣扬教义的,剩余一名男子名叫李喜喜,精壮无比,武功高强,是刘福通的心腹,特意派来保护刘玥儿安全。

一行人日夜赶赴平江路。

…………

孟材翁几日里为姚天禧和高启讲解各地风土人情、民间传说及名人轶事,二人获益匪浅。

孟材翁道:“此番带你们二人来府城游历,让你们增长见识只是其一,更为主要的是,我与高兄有一位故人之后现定居于此,他在你们二人如此年龄的时候,就已经著有《论鉴》十万余言,所学也是极其丰富,此行正是带你们前去拜访。”

二人闻言自是欣然应允。

半晌,三人找到一处住宅,孟材翁敲门拜访,门应声而开,一位二十岁左右年纪的少年惊喜道:“敢问阁下可是长洲孟先生?”

孟材翁道:“不错。”

少年道:“孟先生快快请进,杨基已在家恭候多时。”

待众人进屋落座,自称杨基的少年率先道:“昨天收到高祖父差人送来的信后,我便满怀欣喜,期待你们早日到来。”

孟材翁叹了口气道:“说来惭愧,自你祖父迁居吴中,我便一直未来拜访,前些日子我与高兄在寺庙中偶遇,从他口中才知杨兄竟已经过世十余年了。”

杨基道:“先生不必难过,高祖父每每与我提及于您,都会赞赏您的学识,而且您痛恶元室鱼肉百姓,宁愿隐居教学于民也不愿为元室出力,如此风骨,杨家自愧不如。”

孟材翁面露难过之色,缓缓道:“我早些年自恃气节清高,与许多好友不再联络,一人隐居长洲,这么多年过去,想起我们年少时一起把酒言欢、吟诗作赋的场景,真是怀念。”

姚天禧从未听过孟材翁讲述其过往人生经历,此时结合上次与高宏的接触,已经猜出个大概,暗自庆幸,竟然能拜入名师门下。

杨基见孟材翁难过,就转移话题,望着高启和姚天禧道:“高祖父信上提到其孙和先生的爱徒,想必便是二位了。”

二人依次行礼,介绍自己。

孟材翁道:“你的才情高兄与我提过,但听高兄说你等,这让高兄与我较为忧虑。”

杨基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道:“孟祖父教训的是,您不必担心,自从上次高祖父严词批评后,我便专心于学问,不敢懈怠。”

孟材翁笑道:“年轻人爱好广泛也是好事,多经历一些才能采众家之所长,知晓书中之轻重。你听取长辈批评就能改正,已经非常难得。”

杨基旋即又道:“孟祖父,此刻到来,就在寒舍多住些日子吧,我正想多多请教。”

孟材翁回道:“节后我还要回乡学教书,明日我便得回去了。不过此番前来,我与高兄之意主要是想让你们三人多多交往。我走后,便留他二人在这,你们三人一起学习一段时日,将各自平日所学存有疑惑之处共同研究,会对你们三人非常有利。”

杨基感激道:“先生放心,我一定不负先生所望。”

姚天禧与高启并不知道孟材翁与高宏有此决定,此刻对视一眼,脸上布满疑惑。

杨基看到二人神色,笑道:“我可早就派人将客房打扫干净了,你们难道怕我招待不周吗?”

二人忙称不敢。

随后众人一同吃饭,闲聊中也逐渐熟络起来。

杨基字孟载,祖籍嘉州,因祖父出仕江左,全家便搬迁于此,可惜杨基祖父十余年前便已过世。

杨基的祖父同高宏以及孟材翁皆是同窗,在妙智庵孟材翁和高宏聊到故人之后,二人便打定主意让三个年岁仿佛的后辈相互学习、多加亲近。

闲聊间姚天禧感叹道:“我刚见季迪的时候,就认定他是天纵奇才,现在结识了孟载兄,我又多认识了一位天才人物。”

众人哈哈大笑,杨基道:“你又何尝不是天资卓绝,不然孟先生所教弟子无数,怎么只有你一个能让他如此上心,我还需慢慢领教你的不凡之处。”

姚天禧轻声道:“我出身寒微,只因为是家中幼子才得父母怜爱,供我到乡学读书,又有幸得到恩师垂怜,教我读书识字而已,哪里比得上你们吟诗作赋、书山画水的本事。”

杨基也是性情豪爽之人,摆手道:“这些哪算本事,待你住下,我们便切磋所学,你不会不懂的地方我一定讲解与你。”

高启也道:“写诗绘画的确不难,以你的聪慧,不出一月便可学会。”

姚天禧闻言大喜,心里暗将二人视作兄弟。<


状态提示:第七章 结知己恩师诲弟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