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大汉帝祚>第二十七章 荼

刘谌仔细想想,也是这个问题,别的不说,光说这洞主剃嘛刺家这么多半大的孩子,若真是照实统计上报,就算是砸了剃嘛刺的老骨头,也不够交那些苛捐杂税的,更别说是养活这么多孩子了!

蜀汉以区区西川、汉中之地,数十年连续对强大的中原曹魏用兵,这些年来不管是汉人,还是夷人百姓,他们经历的困苦可想而知,他们现在面临困顿可想而知!所以,作为地方官,但凡稍稍有点良心的,不想引起民乱的,对于算民、征丁、收粮收税这样的是事情,能平顺过去的,他们就绝不深究,不然依着实打实的条律和制度去做,那就是赶尽杀绝的节奏……

想通了这一层,刘谌也就不生气了,叫吕祥起来,指着他那个能言善辩的随从,对吕祥说:“此人说的不错!孤知道,现在放粮这件事,主要是由郡丞、郡尉等人在做,在执行上难免会出现照着过去算民案比的结果来执行,这样做就有些僵硬、死板了!你们这些郡县主官,现在要跟着孤学习并推广水梯田一事,这也很重要,不容耽误!你的这个随从不错,认识事情很到位、很清楚状况,孤在南中七郡安抚夷人这件事上,有便宜行事之权,现在孤就命他为特使,在赈济放粮这件事上,让他尽快拿出个方案,执孤印信,前往各郡县督查推行!”

吕祥忙扯一下他这个尚在发愣的随从的衣袖,道:“还不快谢过殿下大恩!”

“谢殿下……”

“孤之所以有这么个决定,是觉得你大事明了、忠直尽责、忠心护主、也有爱民为民之心!孤委派你的这个任务,关乎七郡百姓真真切切果腹过日子的大事,希望你不要负了百姓,负了孤对你的信任和期许!”

“小的一定不负百姓,不负殿下厚恩!”

“你叫什么来着?”

“小人李孝笃!”

“好!孤记住你了!”刘谌掏出自己的印信,交给李孝笃,并对身边的护卫道:“席则、蒲清,你两个跟随保护李孝笃,必要的时候,可以帮助他出手杀人!”

“诺!”身边两个卫士答应一声。

李孝笃激动地双手发抖,接过北地王的印信,拜别了刘谌和吕祥一行,意气风发,大踏步回去着手处理赈济粮发放的事宜。

剃嘛刺眼睁睁地瞅着刘谌现场着手处理这件事,心下也就稍稍的平了些气,其中的原委也渐渐从这些人的行事对话中清楚明了了,拱手邀请道:“殿下,请楼上坐!”

“多谢洞主!”刘谌拱手恭敬道。转而向吕祥说:“差你的人速去调粮,别的人让李孝笃统一去解决,剃嘛刺洞主这里的粮食,立刻按照人头统计,有几张吃饭的嘴,就给多少人的粮食,足量调运可用一个月的粮食来,后续源源不断供应!”

“诺!”吕祥吩咐他的人去了!

“洞主,孤一行人多,楼上狭窄,不如就在这枇杷树下坐了,我们拉拉话,大家都在为好!”

“那也好!”剃嘛刺也是个心直口快的人,听这个年轻的殿下当场解决了难题,也就心服口服了,吩咐他的孩子们搬来许多竹凳,也有几个简陋的案几,当场砍了几棵竹子,一会儿工夫就给每人砍好了一个竹筒,老人回到楼,提下一个大瓦罐来,开始往每一个竹筒里倒水,竟然是一种微黄的水!

刘谌端起竹杯闻了一下,惊喜叫道:“竟然是茶水?没想到这个年代竟然已经这么喝茶了!”

众人惊异地看着兴奋的刘谌,全都茫然,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为剃嘛刺洞主调粮食的事情,吕祥已经安排妥当,听见刘谌这般说,就问道:“殿下莫非是在说这杯中之汤?”

“是啊,这不是茶吗?”

吕祥闻了一下,道:“此乃荼汤也!”

“荼汤?”刘谌问道:“哪个荼字?”

“就是这个荼字!”于是吕祥在地上画了一个“荼”字。

“啊,原来是这个荼啊,可不就比茶多了一横么!”刘谌笑着在地上写一个“茶”字。

“殿下博学,微臣竟不知道还有这个字!”吕祥拱手道。

事实上,这个时代还没有茶字,只不过茶这个年头在上流社会还不流行,所以原来的北地王刘谌对茶或者荼是什么玩意,根本不清楚,现在的刘谌对于茶的记忆,完全是后世带过去的,所以出口理所当然称作“茶”,殊不知这个字到了唐代才出现!

先秦时代的劳苦的底层百姓将茶叶直接放进嘴里嚼,以此解除一天之疲乏。这是饮茶的第一形态。到了春秋时期,人们从将枝条和芽叶从茶树上摘下,并放在水中烧煮。煮沸后,将茶汤一饮而尽。“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就是把茶叶和煮菜叶一样煮成菜汤。这种茶叶“菜汤”味道苦涩,由此被称为“苦荼。”到了西汉时期,人民生活有点好起来了。苦茶那么苦,人家喝不惯了,于是,就琢磨着怎么改良一下饮茶方式。他们在煮茶时,添加了“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同煮,依靠这些佐料和刺激性调味品的气味,来掩盖茶叶自身的苦涩……

但是就算是到了三国蜀汉的时代,茶叶依然是底层百姓的用品,并没有在上流社会流行起来……

所以,刘谌不知道这玩意,也就正常了!但是,作为地方官,尤其是茶叶发祥地的地方官,这群郡县一把手对茶叶还是很熟悉的,毕竟他们要和百姓打交道,渐渐地他们也开始喝一点茶提神,只不过区


状态提示:第二十七章 荼--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