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都市现代>津门女记者>第19章 一波三折

报社里的徐新启同样情绪低落,他把厉凤竹叫到办公室,推了一张报纸到她跟前:“日日新闻的头版也是马占山一案。”

“彻底跟我们撞车了吗?”厉凤竹皱了皱眉,急忙读起报道来。

“没有,一篇非常……”徐新启隐隐嗅到了在此案上追求独家的阻碍,愁得有些词穷,“是一篇非常女性化的文章。”

厉凤竹抬起眼来,轻蔑而诧异地冷笑了一下。

徐新启见她脸上有不悦之色,马上露出歉意来:“我希望你不要为我的用词而困扰,我的意思只是……这篇报道忽然让我意识到,像这样家喻户晓的人物,我们若一味端着严肃,并不利于激起最广泛的关注。”

对于他的抱歉,厉凤竹不置可否,只等看完全文,才下了一句批评:“是感性。”

这一点口角就算这么过去了,徐新启点了点头,沉声道:“不得不承认,在渲染力上这位方笑柔女士是很高明的。”

厉凤竹倒是神色如常,丝毫不感到压力:“除却煽情,她一个字也没提到,怎样去论证马荣的说辞一定就是事实。”

“人伦一方面的情感,是最不受理性束缚的。”徐新启的手指点着桌子,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虽然这则新闻家家报社都有过参与,但半个小时前,他问了代销报纸的几家书店,从上午的反应来看,同样的主题,在销量上是《天津日日新闻》后来居上了。厉凤竹的报道不是不好,只是通篇唯有严谨,缺了一点能够煽动读者共鸣的烟火气。

上半年报社去了上海开拓市场,在加上泰兴、重庆、香港以及天津,眼下的《大公报》不单要承受同城竞争,内部比拼同样激烈。徐新启对官方要负起言论之责,对上司要承担起发行压力,对下属还要注意每位执笔者不同的性情和感受。在书店反馈的信息中,只要有一点落于人后的迹象,都会让他深感危机。可是,这话对着厉凤竹去谈,却未必奏效。

果然,只见她将头一摇,大有不屑之色:“我倒不是不愿谈温情,只是谈多了成了卖弄也是不对的。好了,咱们不讲这个吧。眼下是因为案子还没判,大家就各有各说,等开了庭一切还是要回归证据的。”

徐新启试图提醒她道:“可是你得小心了!在这个题目上,我们遇到了厉害的对手,一个不需要辛苦跑现场,就能把文章写得引人注目的高手。”

“不用这样着急,我正是为新的线索回来的。”厉凤竹浅浅地一笑,眼波中不由流露出得色,“我问您一句话,您相信青木公馆真的撤走了吗?”

青木公馆与马占山的关联,表面看起来早已结束,是以徐新启只是哑然地摇着头。

厉凤竹的声浪不由高了一些:“我们都知道,马占山自回国以来,就未有过公开露面。而青木公馆呢,时不常地传出监视前任或现任要员的新闻,马占山似乎就是其中一员。如果青木公馆的人真的撤走了,那我们在马宅附近看到的局面,又是由谁在暗中掌控的呢?话又说回来了,我知道从理论来讲,马占山的仇人不能武断地等同于日本人。但这个仇人要论财力雄厚、训练有素,却只能是日本人了。因为,马占山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势力几乎被统统取消了。即便国民政-府中有人与之内斗,胜负早已如此分明,又何必多费这样一番心思呢?”

徐新启拿出自己画的西芬道草图,指着几处被标记的房子,喃喃道:“从前是日本人监视他……但青木公馆已经离开了天津,也没听见有卷土重来的风声。这方面的任务可能是移交给了别的机关,也可能……”

厉凤竹站起来,两手撑在桌上,身子慢慢前倾,压着声音道:“还有一种可能,青木公馆只是把名字撤走了!年头长了,本该保密的机关会不可避免地一点点失去神秘感。试想一下,如果改头换面再沉寂一段时间用以迷惑外界,这不失为一个有效又经济的好办法。”

这倒是条路子,万一坐实了,于报社即国家利益都大有裨益。徐新启万分关切地问道:“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做?”

“我只是隐隐有一种猜测罢了,棋局上有没有换人,最清楚的一定是对手方。”厉凤竹说时,人就坐了回去。眼神一下是坚定而自信的,一下又颇为犯难,“据我观察,纪清漪句句话不离马占山的安危,这种压力使得她防备心很重。贸然去讨论日本特务的问题,恐怕行不通。想突破这一点,最关键的是怎样使她相信,在保护抗日英雄和吸引读者这两件事上,我们是毫不犹豫选择前者的。只要说通了这一点,我相信纪清漪,甚至是马占山本人,都会对我们知无不言。”

在能力方面,徐新启对于厉凤竹是一百个放心,担忧的只是怕她太坚持专业。花了大力气跑新闻,却未必能在最终的成果上占得优势。因而劝她道:“我自当全力支持你。不过,我这里有句不中听的话,不管你乐不乐意都得忠告你。智识阶级的意见再宝贵也只占少数,几个铜板就能买的报纸,要学会收服社会上的大多数,才能独占鳌头。”

就在几天前,厉凤竹的文章还被约翰逊批评成过度融入个人情感,今天又被徐新启提醒不要因客观而失了温情。需求的转换,弄得她脑中简直一团乱麻。

“话很漂亮,我有什么不乐意的。”厉凤竹抬手遮着半边脸,慢慢地合上了眼。

徐新启见她并非油盐不进,倒是有些欣慰的,又进


状态提示:第19章 一波三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