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笑读朱元璋>第七十章 第一悍将——张定边
,因为陈友谅最后的结局是战败了,这是不争的事实,可能就是因为他们看陈友谅失败了,所以做为他的属下的张定边也就自然会看不上眼,这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我觉得评价一个人不能靠另外一个人来做样板,陈友谅是战败了,但是那是陈友谅的事情,和张定边无关。

反而我觉得张定边的为人值得欣赏甚至称赞。

既然说到了他的为人,那我觉得有必要说明一下张定边和陈友谅两人的关系。

他们两人首先是老乡,他们都是出生在湖北,同是沔阳人,同时他也是渔家出身,他们二人是真真正正的同乡,应该也是从小长到大的一起漏过裆一起尿过炕一起嫖过娼共同干过仗的铁发小。

其次他们是战友,从陈友谅入伍当兵开始张定边就跟随在陈友谅左右,从来没有离开过他,为他出谋划策为他出生入死,为他清除异己而始终不离不弃。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们两人是结拜的兄弟,他曾经在湖北黄蓬镇与陈友谅结为异姓兄弟。

在古代道家思想盛行的年代,兄弟从结拜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两人的政治关系。

他们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但是他们却是比亲弟兄还要亲上加亲的兄弟。

他们不是兄弟,却胜似兄弟。

他们之间永远谨存着一句话: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这是他们从结拜那一刻起就烙入血肉刻入骨髓的执念,任何人也清除不去。

从他们歃血为盟的那一刻起,他们两人的关系已经死死拴在了一条线上,谁也挥砍不断。

可以说他们两人是一条线上的蚂蚱,你生我便生,你死我先替你去死。

这应该就是张定边心中对结拜对兄弟这份感情最真挚的表达。

虽然也许在陈友谅看来在与张定边的结拜这件事情上,陈友谅可能只是在做一场政治上的拉拢和人情上的利用,可能只是在做一个拉拢人心的政治游戏,但是我觉得张定边完全没有这种想法。

张定边他不是一个好玩政治善搞阴谋陷阱的政治家,他只是一个好读诗书熟知兵法的军事家,他是一个纯纯粹粹的军人。

在军事家眼里,人与人之间的情义胜过一切。

在军人眼里,兄弟间的情义足矣以血来偿以命来换。

在军人眼中,只有你负于我我绝不会负你。

张定边做人绝对仗义,张定边做事绝对不会背信弃义。

这就是我觉得他从人格上可以值得称赞的地方。

其次第二点,我敬佩他的才学,更敬佩他的军事才能。

张定边可以说是陈友谅这一方面军中绝对的虎将。

从陈友谅起义开始,张定边就追随在他身后,左右不离,始终不弃。

陈友谅定都之后,转战荆楚,征伐两江、闽、浙边陲重镇等大型军事行动都有张定边的身影出现,可以说在这些战役中张定边起到了决定性的不容抹杀的重要作用。

他身先士卒,更攻无不克。

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朱元璋龙江设伏的战役中,深知龙湾陷阱的张定边力劝陈友谅取消行动,并试图阻止他的军事进攻,但是可惜陈友谅独断专行,并没有听从张定边的建议,最后才导致龙湾的战败。

在这一次的经历中,张定边敢站出来说话,并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陈友谅进行军事阻拦,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张定边的为人。

他是一个不怕死的人。

在错误问题上,他是一个敢站出来直言进谏的人。

在陈友谅这个暴徒的问题上,他更是一个敢于他硬碰硬正面干仗的人。

在当时大汉政权的霸权统治下,有胆量拦截陈友谅这个暴徒的人实在少得可怜。

我个人认为在陈友谅这个连续弑主的暴徒面前,敢真正劝阻他的并且用实际行动阻挠他行动的人有也仅有一位。

他就是张定边。

大家不妨可以想想,自己身边难免会有那么一两个独断专行的人物存在,而且在独断中他们的脾气秉性都特别让人不受待见,他们从不听取别人意见还鲁莽武断,一个不对眼就拳脚干仗,和这类人相处久了就会发现不会再有人给他们提意见。

因为根本没用,自己想好的意见在他这里全都是扯淡,既然对方一定不会理睬,那也就不用再出力不讨好的提出来。

久而久之的,这类人身边只会出现的是一种人,一切都顺从于他,不管对错无论成败。

陈友谅就是这一类人中的典型代表。

与此同时陈友谅应该值得欣慰的是,他身边还会有张定边这样的敢于直言进谏的人物存在,这是值得陈友谅高兴和炫耀的。

但是也同样值得陈友谅蒙羞的是,张定边近乎明智的战略判断被他全部否决。

这也就直接造成他的战败。

无论龙湾战役也好,又或者洪都战役也罢。

一切的原因都归结于陈友谅的身上。

是他的鲁莽,是他的意气用事,是他的极端性格造成了他的兵败。

这一切的一切与张定边无关。

在这一场鄱阳湖决战中,陈友谅决定把他亮出来。

无论是基于彼此信任上,还是建立在杰出军事才能上,陈友谅可以使用的人有也仅有一人。

他还是:张定边!


状态提示:第七十章 第一悍将——张定边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