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笑读朱元璋>第四十章 圈套也是一种套路

在训导了各位将领之后,众人在朱元璋的目光下率部出征。

首先出发的是徐达率领的汤和、廖永安的征讨大军,他们此次进攻的首站是距离应天府不远的镇江。

而此时镇守镇江的是元军将领完者图。

当他听说朱和尚手下的大将徐达率部来讨伐自己的时候,做为元军杰出将领的完者图充分表现出了元军鞑子该有的个人英雄主义作风,还没等徐达大军兵临城下,他就扔下手下一干人等,独自一人弃城而逃。

而做为副将的叚武、平章定定二人听说自家的老大还没和敌人开打,就已经脚底抹油率先开溜的消息后,心里的火就不打一处来。

你个王八犊子,平日里耀武扬威不可一世,没想到见了敌人就成了一个没用的废物怂包,真是人渣中的败类,猪脑肥肠的废物点心。

在自家老大率先逃跑之后,他们也许是有过想要逃跑的想法,但是还没等两人付出于行动,徐达率领的讨伐大军已经来到了城下。

面对着徐达这支浩然之师,二人最后的退路也已经被对方牢牢的封死。

在这种情况下,拼一把也许还有一些活下去的机会,如果不拼的话只有死路一条。

因为做为讨伐大军主帅的徐达根本就没有要和他们和谈的意思,此战是徐达出兵讨伐的第一战,也是自己做为大将上任一来的第一场打仗,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一把火他必须要烧起来,在来此之前他就做好了准备,猛攻镇江,打出威风,更要打出威望。

看着眼前高高的城墙,坚毅的目光波澜不惊。

镇江守军,你们只能自认倒霉。

大军到来之后,徐达并没有给对方任何喘息的机会,兵临城下之时,便发动了攻城的命令。

而做为守军的副将的叚武、平章定定则顽强抵抗,直到最后两人双双战死,镇江守卫战才以失败告终。

在破城的同时,徐达率领着大军正式进入到了镇江城内。

如果放在以前,遇到了敌军顽强抵抗之后,为了宣泄心中的怨气和怒火,做为义军的他们必然会如同日本鬼子进城一般的大张旗鼓,甚至不惜玩一玩火烧藤甲兵之类的杀人游戏,但是临别时老大的戒语尚存耳边。

这个节勾眼上如果玩这种游戏,被传到自家老大的耳朵里,那必然吃不了兜着走。

更主要的是,虽然现在自己已经脱离了那个长的如同鞋拔子脸一样的秃驴老大的监控范围,但是此刻站在队伍最前面的那个看着和气有加、笑意朦胧的家伙更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货色。

此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弱弱,笑起来和颜悦色,说起话来平平诺诺,但是在他平易近人的面孔下,低沉而翻腾的凌冽杀气一旦爆发,必然是翻江倒海一般势不可挡。

这种人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大家一般统称他为:笑面虎。

如果朱元璋是一头谁也降服不了的巨龙,那位位居在朱元璋手下第一大将的徐达就必然是一头杀人于无形的笑面老虎。

朱元璋不能惹,而徐达则不敢惹。

惹毛了他,结果必然是粉身碎骨。

现在在破城之后,自己还是老老实实安安分分的好,如果这时候自己冒头捣乱的话,遭殃的必然只会是自己。

正所谓:枪打出头鸟。

这个亘古不变得道理自己还是明白的。

也就是在这种可以说是无形的威慑和震慑力下,艰苦拿下镇江的徐达大军对城中的百姓秋毫中晏然,民不知有兵。

这话意思就是说,城内的百姓依旧安然的生活,一场大仗下来,老百姓都不知道有此一仗。

我觉得这句话里面有一定的水分存在。

因为按照我们正常人的思维来讲,虽然老百姓是生活在城中,但是不可能和守卫军没有任何的接触,毕竟出城入城都要过人家的场子,都要看人家的脸色。更何况那时候镇守镇江的军队还属于元朝,在那种牲口都比人重要的守军眼里,自己豁出命来守护的百姓是不可能不被他们压迫的。

什么时候守军人数不足了,或者某些时候自己缺金少银了,又或者哪天自己想哪个小媳妇了之类事情的时候,他们的目光还是会毫不犹豫的瞅向城内的百姓。

而在这等生死攸关的时候,城内的守军真的会傻傻的死磕对手,而不会拉一些民兵当免费的壮丁来充当人数么?

他们会这么好心的放过城内的百姓么?

我觉得不会!

从干仗这一方面来讲也不符合情理,因为打仗毕竟是大事,是生死攸关的买卖,在这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关口,在刀枪铁马的对垒之中,在巨石猛砸桐油焚烧的场面下,自己的老命都快要保不住的危急关头,他们难不成还会压低声说:汗,城外的哥们,咱们干仗声音小点,能用武力解决的就不要发声,以免惊动城内的百姓。

这种完成是扯淡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史书上这么写的真正用意应该是在宣传徐达率领的朱家军管理有素,对百姓礼遇有加,不侵扰百姓,是真正的人民子弟兵。

说白了,这么写就是做给其他人看的,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凸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

凸显出自己是友谊之师,是和平之师,是人民之师的光荣典范。

显露出自己与其他那些个共同造反的刁民的不同。

说的再简单一点,这么做就是为了拉拢人心的。

而在徐达攻下镇江之后不久,一个不好的消息从


状态提示:第四十章 圈套也是一种套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