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大宋之光>第一卷:大宋风云 第004章:玉蝴蝶(2)

郑爽不知什么时候醒过来,睁开眼睛去看;才发现自己伏趴在一方草坪上,胸前的玉蝴蝶依旧闪烁着光芒;而背在背上的马桶旅行包和一干行头也是完好无损。

一周边的大风依旧狂刮,郑爽伏趴的地方却风平浪静。

郑爽把脑袋在脖朗阁转了几圈难以置信地说着:奇哉!怪哉!不可思议哉!一周边狂风大作,郑子伏趴的地方却风平浪静……

郑爽睁大眼睛四处张望,见大风狂躁;酷似那年在戈壁大漠上遭遇的龙卷风。

那一年郑爽去戈壁大漠中敦煌旅游,返回途中一阵移山倒海的龙卷风从西北方向横扫过来。

随行的向导张鲁西远远地看见龙卷风,立即让郑爽他们乘坐的吉普车停下来。

车上四个人下来后,张鲁西指指前面一块牯牛大的巨石郑重其事道:“我们遇上戈壁大漠的龙卷风了,要想活命大家就环抱住那块巨石把手挽在一起趴在地上不能分开来,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否则明年这个时候就是我们的祭日!”

张鲁西说狼说虎,郑爽四人不敢怠慢;环抱大石头平卧一周,8条胳膊紧紧牵在一起。

郑爽却不以为然,寻思张鲁西这个老梆子是拿着鸡毛当令箭;龙卷风再厉害能把人吹走?大风过后要是卷不走人一定要将他羞辱一番。

郑爽心中正想着,遮天蔽日的龙卷风成立体壮向前推卷过来;大风卷过的地方万物夷为平地,风浪扬起的沙土仿佛急先锋冲杀过来;甩打得郑爽四人不敢睁开眼睛。

张鲁西在大风袭来后又一次呼喊警告:“一定要把手拉紧了闭上眼睛,千万不能懈怠!”

郑爽四人不敢懈怠,紧紧拉着手眼睛不敢睁开来;呼啸的龙卷风直袭而过,郑爽能体味到身体被风浪掀起来试图卷走的感觉;但四个人八条胳膊紧紧挽在一起环抱着牛形巨石,龙卷风的阴谋没有得逞。

大风过后,郑爽几人全换了面容;一个个像从土窝里拉出来的土鳖。

值得庆幸的是郑爽4人没有被飓风卷走,可是乘坐的吉普车却不见踪影。

郑爽瞠目结舌,张鲁西扬扬手臂笑声呵呵道:“步行十里路一定会看见我们的吉普车!”张鲁西的言语显示出戈壁人的淡定,也说明居住戈壁的人对龙卷风的时空见惯。

郑爽四人依照张鲁西的吩咐向前行走了十几里路,果然见被飓风吹刮过来的吉普车停在戈壁深处;郑爽对张鲁西折服得五体投地。

时空隧道里突然吹刮起来的狂风跟戈壁大漠上的龙卷风别无二致,但郑爽没有被飚死身体定格在一方草坪上,是不是沾了玉蝴蝶的光?

谁说不是?除过这种解释似乎再没有第二种……郑爽自己跟自己口舌一番后终于明白:时光隧洞出现的玉蝴蝶是保护神。

郑爽神情亢奋地将玉蝴蝶放在手掌心中亲吻一阵,闭上眼睛喋喋不休:“上苍开恩让玉蝴蝶保佑郑子不死,郑子一定不辜负玉蝴蝶的期望!”

玉蝴蝶对郑爽有什么期望?他不是践行爱因斯坦的虫洞理论吗?怎么跟穿越宋朝扯上干系?

这恐怕才是问题的真谛!郑爽践行虫洞理论的最终目的还不是想去宋朝走动一番,现在虫洞在他脚下变成现实;那么第二步就是进入宋朝干一番事业了,这恐怕就是玉蝴蝶对郑爽的期望……

郑爽周围的风势依旧强劲,老碗粗的大树在狂风的吹刮中纷纷倒下;但坐在地上的郑爽却岿然不动,他更就相信玉蝴蝶是定身宝贝;使狂风难能伤害自己,否则,郑爽这100来斤恐怕早就被不明不白的大风吹刮得不见踪影连个浑全尸体也难找到。

风、雨、雪、雹、雷、冰、火诸类灾害,风灾是破坏最大的始作俑者。

郑爽耳熟能详的世界十大风灾,对其中的3次至今记忆犹新:

第一次是美国加尔维斯顿城被风灾湮灭。

公元1900年9月8日加勒比海一股强大的飓风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加尔维斯顿登陆,海啸卷起巨浪扑入市区全城淹没于海涛之中;5000多居民在睡梦中被淹死。

第二次是华夏汕头的大风灾。

公元1922年8月2日太平洋台风在华夏汕头登陆,3日凌晨风力达到12级海水陡涨3.6米;沿海150公里堤防悉数溃决,汕头城内水深超过3米;造成7万人死亡。

第三次是孟加拉特大旋风灾害。

公元1970年11月12日特大台风席卷孟加拉国,风力达15级左右;此时正值潮汐高潮时刻,6米高的水墙倾向陆地;风灾造成30万人死亡。

飓风、旋风、狂风,自然界的气流运动怎么会在时空隧道出现?而转瞬之间还显现出高山、丛林、湖泊、河流……这也太奇葩,难道时空隧道包罗万象?不仅是天地之间的通道还是山川河流的集会地……

郑爽心中无厘头的寻思着,突然回想起一开始意念中出现的风洞二字。

郑爽大张着嘴巴寻思一阵似明非明地说:“看来这是上苍有意考验郑子?要不刮风之前意念中咋会出现风洞二字?”

郑爽扬扬洒洒地说完这句话,立即不可置否地吆喝起来:“原来上苍要考研郑子?来吧,郑子早就做好准备;开弓没有回头箭,郑子要真正强大起来,就必须在清水里洗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在盐水里腌三次……”

郑爽神情亢奋地叙说着,十分庄重地把玉蝴蝶挂在脖颈上站起身子四处翘望。

大风在他的周围依旧施虐,脚底下的青草不少已经被大风连根


状态提示:第一卷:大宋风云 第004章:玉蝴蝶(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