侥幸的是赵佶的儿子赵构建立了南宋延续了老赵老三的基业,赵构却没有后代不得不遴选老赵老二的七世孙赵眘做继承人;那就是南宋孝宗皇帝。
历史竟然惊人的巧合,两宋存续319年时间里;老赵老二这一枝叶9人做过皇帝;老赵老三这边做皇帝的子孙也是9个。
老赵老三的子孙亡过一次国,老赵老二的后代也亡过一是次国;老赵老二和老赵老三兄弟俩算扯平了。
这就是宋朝,一个让人既恨、又爱、扼腕唏嘘觉得十分可惜的朝代。
从国土层面讲,赵匡胤建立的北宋国土面积只有250万平方公里,仅是唐朝1500万平方公里的6分之一;汉朝2560平方公里的10分之一。
赵构建立的南宋王朝疆域更微,仅仅180万平方公里。
然而两宋的经济规模却远远超过强汉盛唐。
两宋的人口也开了历史先河,宋徽宗赵佶年间;全国人口已经超过1亿大关。
如此强大、伟岸的国家却被荒蛮夷狄契丹人、女真人、党项人、蒙古人打得七零八落两次亡国;实在令人咂舌。
倘若从军事层面讲,两宋都不及契丹、女真、西夏、蒙古;两宋军队跟草原民族的战斗中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后只能以金钱息事宁人;但蛮夷的yù_wàng用金钱是填不平的。
四面楚歌的严峻形势下,两宋朝廷依旧顽固地遵循古训;实行重文轻武的荒唐国策和兵不知将,将不识兵的蠢猪式更戍法;自己给自己挖掘坟墓老天爷也没办法。
宋太祖赵匡胤行伍出身,深知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的道理;因而制定了一系列尊崇文人的措施。
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
范仲淹、李纲、岳飞、宗泽、文天祥、陆秀夫等皆科举出身。
这些寒门出身的士子一旦登第多怀忠君爱国之心。
宋朝统治者对文人极其尊重,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俸禄也极丰厚。
世人多称宋朝为士大夫政治,在一系列重文措施的鼓励下;宋朝开始盛行读书风气。
宋代儿童启蒙教育念的《神童诗》开篇就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这一政策极大地促进宋朝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诸如天文学、数学、医药学、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造船技术等方面成果累累,对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宋朝时的文学艺术也发展到新水平,涌现出众多的文学家、画家和词人。
宋代的名著和名作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宋朝重文自然轻武,轻武政策首先表现在军事领导体制上;将握兵权、调兵权、统兵权一分为三。
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三衙平列分立,全都握有兵权,却无调兵权。
枢密院掌握调兵权,这样就形成统兵权和调兵权的相互制约;两者都由皇帝直接管辖,保证了军权从属于皇帝的重心。
同时军队实行更戍法,让统兵的将帅定期调动互换防区;避免将帅培植自己的势力形成小集团。
轻武政策虽然有效地防止了将领的拥兵自重,巩固了中央集权;但也产生了不利影响,武官的积极性受到致命打击;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国防力量。
两宋疲软的国防力量在对辽、西夏、金、蒙的战争中没有打过几场胜仗,只能屈辱忍让、纳币求和。
即使面对国难,皇帝对武将的猜疑始终如一;致使岳飞的精忠报国之愿未遂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朝廷杀害。
宋王朝军事上的积贫积弱局面是吸取前代教训,千方百计方才达到的长治久安的理想状态;然而事与愿违,文明程度极高的两宋最终被落后的草原夷狄打败。
草原文明胜于农耕文明?兴于文而败于文?是耶非耶,至今无可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