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抗战之战神李云龙>第4卷 第353章 独立旅破城,鬼子急电请求突围!

福田太升和平田一郎闻言脸色大变,两个老鬼子顾不得外面独立旅还在猛轰南门的情况,冒着独立旅的炮火随时落在身边炸开的危险。福田太升和平田一郎急匆匆跑出去,重新上了南门城头。

此起彼伏的爆炸之中,在爆炸的火光和城头上仅有的几个探照灯的照耀下,城外密密麻麻的独立旅步兵已经在炮火掩护下,向南门冲来。

福田太升冒险探出城外,向南门右侧看去,只见一个被炮火轰开的城墙豁口足足有十多米宽。那段城头上的鬼子估计已经随着炮火被炸的粉碎,砖石夯土被独立旅的炮火炸的四处散落,此时派兵用麻袋等物堵住城墙豁口已经来不及了。

“八格牙路!参谋长,快组织部队,撤回城内。城头守不住了!”咬牙切齿了一下,福田太升心有不甘的对一旁的参谋长平田一郎喊道。

平田一郎也知道,连南城门都已经被独立旅迅猛的炮火轰的不见踪影。南城门大开,已经守不住南门和城头了。

“卑职明白,大队长,你赶紧撤把!在这里,部署防御阻击!南门失守,冲进城内的独立旅部队一定会迂回至西门和东门背后,攻打东西门的守军!”

“好!你马上派人传令,给东西门还有北门的部队传令,让他们向内城撤退!一门失守,其余三门不可保了!”福田太升气急败坏道,没想到独立旅的炮火太猛烈了,这个时候连从南面飞抵增援的日军82飞行战队,第83飞行战队总计三十余架战机这个时候还未赶到大同上空。

所以,期望日军战机轰炸攻城的独立旅步兵已经是来不及了。城墙被轰开十多米的豁口宽度,这么一来,福田太升想要依托大同坚固的城墙挡住独立旅的攻击,已经是不可能了。

只能够向城内撤退,集中兵力固守核心阵地以待增援赶到了。

平田一郎点点头,而福田太升则是在几个鬼子士兵的保护下,急匆匆下了城头向大同内城狂奔。

而平田一郎则是组织据守南门的日军守军遗留一部殿后掩护,其余主力全力向城内狂奔。

只是仓促向城内后撤,福田太升的两个步兵中队不到五百人还是跑的及时。而临时凌晨半夜组织起来的那些都不算是士兵的鬼子一个个跑的十分散乱,被率先攻入城内的独立旅一团,二团两部人马合力追杀的干干净净。

沿着南城主街上一路北追,这部临时组织的日军被炸的尸横遍野。而平田一郎虽然有心组织他们挡住独立旅攻击,但是战斗力太弱,也只有不敢不顾了。

此时南门城外,独立旅临时战地指挥部里。

“旅长,攻进去了!”一个战地旅部参谋指了指南门右侧被己方炮火集中轰开的城墙豁口已经喊杀声一片,张大彪部和沈群所部战士已经从豁口攻入城内。

如此,大同城被重新第二次收复,应该是指日可待了。

“好!!!哈哈哈!”

李云龙哈哈大笑,手里拿着的望远镜向南门看去,只见南门被王承柱的炮火集中轰开的城墙豁口,上面已经没有日军一个。62

从城墙豁口处攻入城内的独立旅战士,十分顺利的击溃沿途阻击的日军,这是李云龙都想不到的顺利。

“看来,城内的日军确实是只有一个大队,这点兵力驻防一座这么大的城市,城头的鬼子都不够守城之用。哈哈,守城的鬼子真是一个傻子!命令张大彪和沈群,继续进攻。给马文海和特战营传令,他们也可以攻城了!”李云龙挥挥手,示意旅部通讯参谋道。

“明白,旅长!”随即,通讯参谋应声离去传令。

而得到李云龙命令的独立旅三团团长马文海,特战营营长段鹏两人,随即指挥所部对佯攻牵制的大同其余三门展开攻击。

此时,虽然守城的日军武器装备都不弱,但是城内只有一千日军。加上南门已经被独立旅攻占,得到福田太升撤回城内固守待援的命令后,大同其余三门固守的日军守军全速趁着夜色一点掩护向大同内城回缩。

一时之间,还想到有强攻,日军其余三门守军顽强抵抗的马文海和段鹏各自率领所部攻打大同其余三座城门十分顺利。

很快,两部人马会和从南门杀入的张大彪部和沈群所部会和在一起,大致协同的向大同内城攻击前进。

凌晨的激战枪炮声,把城内的老百姓都惊醒了。但是当老百姓得知是自己的部队打进城内,一个个都暗暗欣喜。好在夜间城市激战,老百姓都知道不可能出来,毕竟夜里子弹不长眼啊!

而此时,全力回缩至内城的福田太升和平田一郎已经是震惊不已。

“大队长,情况不容乐观!内城已经被包围,卑职清点了一番,撤进内城的皇军,总计只有一千五百人不到!而其中,隶属于我大队的皇军士兵,只剩下六百余人左右。”大同内城之中,日军指挥部里,连一口气都来不及缓缓的平田一郎,急匆匆对福田太升低声汇报道。

福田太升面色阴沉,损失太大了,“损失太大了,只剩下六百多我大队的士兵,其余的都是临时组织起来的连三线守备部队都不是的帝国子民,恐怕守城之际会慌乱,这对于我们来说,百分百不可能坚持到地面的增援部队赶到大同。”

“马上组织部队,死守内城,挡住独立旅攻击!”福田太升给身边一个鬼子参谋传令道。

而后,扭头对参谋长平田一郎道:“参谋长,你马上给军部发报,告知大


状态提示:第4卷 第353章 独立旅破城,鬼子急电请求突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