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恐怖悬疑>尘世诡言>第128章 天籁之音

为了将林雪怡从黑洞中救出来,燃灯古佛提出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是借助爱因斯坦相对论,将时间压缩而使黑洞的空间膨胀。二是利用弦理论制造出的“宇宙之弦”将她拉出来。

根据科学家的预测,弦理论很有可能会成为终极理论,所以燃灯古佛制造出了这一根“宇宙之弦”。目前,描述微观世界的量子力学与描述宏观引力的广义相对论在根本上有冲突,广义相对论的平滑时空与微观下时空剧烈的量子涨落相矛盾,这意味着二者不可能都正确,它们不能完整地描述世界。而除了引力之外,量子力学很自然的成功描述了其他三种基本作用力:电磁力、强力和弱力。弦理论也可能是量子引力的解决方案之一。超弦理论还包含了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的费米子。至于弦理论能不能成功的解释基于目前物理界已知的所有作用力和物质所组成的宇宙以及应用到“黑洞“、“宇宙大爆炸”等需要同时用到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的极端情况,这还是未知数。

为了给林雪怡的意识流带来快乐,从而产生时间收缩效应,使空间膨胀,燃灯古佛要让林雪怡听美妙的音乐。哪里才有这样的音乐呢?怎样才能产生这样的音乐呢?使用什么乐器呢?燃灯古佛翻遍古今中外的古籍,在《警世通言》第一卷“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中找到了一种制作古琴的方法。

据传说,此琴乃伏羲氏所琢,见五星之精,飞坠梧桐,凤皇来仪。凤乃百鸟之王,非竹实不食,非悟桐不栖,非醴泉不饮。伏羲以知梧桐乃树中之良材,夺造化之精气,堪为雅乐,令人伐之。其树高三丈三尺,按三十三天之数,截为三段,分天、地、人三才。取上一段叩之,其声太清,以其过轻而废之;取下一段叩之,其声太浊,以其过重而废之;取中一段叩之,其声清浊相济,轻重相兼。送长流水中,浸七十二日,按七十二候之数。取起阴干,选良时吉日,用高手匠人刘子奇制成乐器。此乃瑶池之乐,故名瑶琴。长三尺六寸一分,按周天三百六十一度;前阔八寸,按八节;后阔四寸,按四时;厚二寸,按两仪。有金童头,玉女腰,仙人背,龙池,凤沼,玉轸,金徽。那徽有十二,按十二月;又有一中徽,按闰月。先是五条弦在上,外按五行:金、木、水、火、土;内按五音:宫、商、角、徵、羽。尧舜时操五弦琴,歌‘南风’诗,天下大治。后因周文王被囚于羡里,吊子伯邑考,添弦一根,清幽哀怨,谓之文弦。后武王伐纣,前歌后舞,添弦一根,激烈发扬,谓之武弦。先是宫、商、角、徵、羽五弦,后加二弦,称为文武七弦琴。此琴有六忌,七不弹,八绝。何为六忌?一忌大寒,二忌大暑,三忌大风,四忌大雨,五忌迅雷,六忌大雪。何为七不弹?闻丧者不弹,奏乐不弹,事冗不弹,不净身不弹,衣冠不整不弹,不焚香不弹,不遇知音者不弹。何为八绝?总之,清奇幽雅,悲壮悠长。此琴抚到尽美尽善之处,啸虎闻而不吼,哀猿听而不啼。乃雅乐之好处也。

燃灯古佛用他的无上法力,按照上面的方法制作了一把古琴,请来一个仙女进行弹奏。在古琴弹出的天籁之音中,林雪怡享受到了最高雅艺术。随着一阵阵琴声传来,林雪怡只觉得时间呼啸而过,身体由史瓦西半径大小逐渐变大,顷刻之间,已变为电子般大小,进一步扩大为原子、分子、细胞般大小。那仙女将琴弦重整,沉思半晌,其意在于高山,抚琴一弄。林雪怡赞道:“美哉洋洋乎,仙乐之意,在高山也!”仙女不答。又凝神一会,将琴再鼓,其意在于流水。林雪怡又赞道:“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仙女谈完这一曲《高山流水》,林雪怡的身体继续长成拳头般大小了。

只见一根细弦从黑洞之外飘了进来。由于黑洞引力十分巨大,这根宇宙之弦被黑洞拉得越来越细,眼看就像要断了的样子。林雪怡握住这根弦,只觉受到一股强大的力量将其往外拉扯。此时,她左边受到的是黑洞的巨大引力,右边受到的是宇宙之弦对她的巨大拉力。这两股巨大的力量同时作用在她身上,就像在受“两马分尸”的酷刑一样,十分难受。

在燃灯古佛制造的这跟宇宙之弦中,不存在粒子,只有弦在空间运动,各种不同的粒子只不过是弦的不同振动模式而已。自然界中所发生的一切相互作用,所有的物质和能量,都可以用弦的分裂和结合来解释。拨动吉他一根弦,你会听到一个音。拨动另一根弦,你会听到另一个不同的音调,因为不同的弦振动的模式不同。一个音乐家通过一个吉他的六弦合奏,使这些弦在不同频率振动,便可创造出无数美妙的音乐。像琴弦的不同振动模式弹出不同的乐音那样,粒子内部的弦也有不同的振动模式,只不过这种弦的振动不是产生什么音乐,而是产生一个个粒子。不同粒子的性质由弦的不同振动行为来决定,电子是以某种方式振动的弦,上夸克又是以另一种方式振动的弦,如此等等。依照弦理论,每种基本粒子所表现的性质都源自它内部弦的不同的振动模式。每个基本粒子都由一根弦组成,而所有的弦都是绝对相同的。不同的基本粒子实际上是在相同的弦上弹奏着不同的“音调”。由无数这样振动着的弦组成的宇宙,就像一支伟大的交响曲。

在林雪怡受到双方拉扯,左右为难之际,燃灯古佛开启了宇宙之弦的另


状态提示:第128章 天籁之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