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打听清楚了。”
阳仪气喘吁吁的跑进房间,说了句,就拿起桌上的茶壶开始浇灌他那快要干涸的嗓子。
公孙度不耐道:“行了,赶紧说具体的,说完了再喝。”
阳仪放下茶壶道:“沮家乃本地的大家族,并没有住在城内,而是在城西十里外,一个叫做同山的地方居住,因为他们修建了沮家堡,所以又叫沮家山。”
公孙度点点头,问道:“可知沮家子弟情况?是否有沮授此人?”
阳仪点头回道:“有,沮授正是沮家下一代主家的长子,有着神童之称,据传,现任沮家家主,即沮授之父,正在为其举孝廉奔走。”
“举孝廉?沮授才不到十岁吧!”
公孙度颇觉诧异,不想,阳仪却反驳道:“公子,这你就说错了,沮授现在已经十二岁了,亲事都定了两门了。”
“什么?十二岁?”公孙度惊道。
阳仪不知道这有什么好吃惊的,难道就因为人家不是十岁,而是十二岁吗?尽管如此,阳仪还是点了点头。
他却不知公孙度不是在吃惊沮授已经十二岁了,而是对这十二岁所带来的影响吃惊。不同于第一世的时候不知道很多汉末三国名人的出生时间,第二世的时候,公孙度可是知道了许多人的出生时间,其中就有沮授。
按记忆看,沮授是156年生,今年十岁。可如今沮授却是十二岁了,即将举孝廉了,这其中的误差可不是两岁这么简单。同样也意味着其他人出生的时间会变早,甚至变晚,这可不妙啊!
若是寻常的边角小人物也就罢了,但若是袁董曹刘孙等人也变了,影响之大可是非同一般。
阳仪看着公孙度在那面色不断变幻,不敢弄出半点动静,免得打搅了公孙度,就连重新端起的茶壶也没敢往嘴里送,就这么端着。
不久,公孙度回神,瞥了一眼阳仪端着茶壶的手,随即就收回目光,拿出两张白纸(指没有用过,并不是指颜色),又迅速墨墨,做完这些之后,提笔书写了起来。
墨迹晾干后,公孙度将之装进两个准备好的书封之中,将其递给阳仪,道:“明日一早,你就将这两封书信送到沮家堡,若是他们事后问起个中缘由,那你就带他们来客栈一晤。”
公孙度见阳仪愣神,皱眉道:“听明白了没有?”
“啊?”阳仪脖子一缩,道,“明白了,明天先送信,然后若是人家问起,就带到客栈来。”
“嗯,就这样。”公孙度点头,接着就回房休息了。
阳仪耸耸肩,也回房休息去了。
一夜无话。
次日一早,阳仪和公孙度一道用过早餐之后,便带着书信独自出城往沮家堡去了。公孙度则因为昨天想到的那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感到烦闷,便在城内闲逛了起来。
漫无目的的逛了一阵,公孙度觉得无聊了,正打算回客栈,就听到身后传来急吼吼的呼喊声——
“快让开,快让开,人命关天的大事,快让开……”
公孙度下意识站到一旁,就看到几个赤膊汉子抬着一老妪狂奔而过,看那模样,像是要寻找大夫。
公孙度本也是这样看法,但是心底莫名出现一个声音,让他跟上去看看,要不然他会后悔一辈子。
因此,公孙度没有和其他路人一样相互议论,而是带着一丝好奇,快步跟了上去。那几个汉子似乎挺急,也没有注意到身后有了尾巴。就这样,公孙度跟着这些人一路来到了官府大门。
“什么人?站住!”门口的衙役见有人冲击衙门,纷纷拔刀在手,将赤膊汉子和老妪围在了中间。
领头的,之前一直在呼喊汉子急忙对其解释了起来,公孙度在一旁听完,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原来,数日前有一个游方大夫到了他们村儿,免费为他们村里的老人小孩进行诊治,他们抬着的老妪便是其中之一,同时也是病情最重之人。
当时,老妪喝下游方大夫的一碗药之后就一睡不起,老妪的家人发现之后,就以为老妪是被游方大夫给害死了,当即报了案。杀了人,这可不是小事儿,游方大夫当即被抓捕。
结果游方大夫被抓没多久,似乎药效过了,老妪醒来,其家人这才发现好像是误会别人了。又因为老妪早先得了游方大夫的吩咐,说是什么手术之后,不能轻易乱动,所以,就找了村里的几个壮汉将其抬了过来,为游方大夫洗脱罪行。也正是因此,才一路急吼吼的。
或许旁人觉得没什么,但是听在公孙度耳中就不一样了。
手术?喝药之后就一睡不起?
外科手术吧!药,麻沸散吧!
不用多想,这个赤膊汉子口中的游方大夫,多半就是华佗,即便不是,也与之脱不了关系,至少也是得了其真传的徒弟。
当真是天降喜讯啊!
公孙度想着,就琢磨着怎么进到衙门里边去,了解一下情况,看到底是华佗本人,还是其徒弟。
不过公孙度此行乃是暗中行事,岂可暴露了身份。
嗯,你说进城的时候就要查?那可不一样,城门处的士兵一般是不认识字的,他们只会鉴别身份证,哦,也就是路引的真假,只要是真的就行了,最多也就是不同的地方,需要问一番来此的缘由罢了。
衙门就不同了,这里的人若是也仅仅是看看真假就完了的话,造反就不是困难,变得极为简单了,张角三兄弟也不用费尽心机攻打城池了,直接让太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