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三国之公孙大帝>第五百零四章 公孙度教子

苍茫烽火南麓起,层叠风云北麓聚!

一壶清茶、一块棋盘、两只身影。

“啪~”一颗黑色的棋子自一只身影下落,落在棋盘上。

“啪~”一颗白色的棋子自另一只身影下落,落在棋盘上。

“啪~”

又是一声脆响,一颗黑色棋子落下,白色棋子却久久没有踪影。

此二人不是旁人,正是公孙度和公孙毅。

公孙度见公孙毅久久不决,不以为意,伸手取过一杯茶水,轻啜了两口,缓缓道“毅儿,你可知为父以前并不懂下棋?甚至学棋的时间比你还要晚?”

公孙毅怔了怔,道“难道母亲说的是真的?”

公孙度点点头,他知道公孙毅所说指的是什么,也即是公孙毅七岁学习围棋便已有两年,曾想与公孙度对弈,然而张芷告诉他公孙度并不会下棋一事。也正是此事过后,公孙度才开始学棋。

“那……”

公孙毅想了想,道“父亲必是有着难得一见的围棋天赋。”

“非也!”

公孙度摇摇头,道“论下棋,为父不懂。但是每逢对弈,为父便是将一颗颗棋子看做士兵,将整个棋盘看做战场。”

公孙毅闻言虽然手中仍捏着棋子,但心思却已然不在下棋之事上。

公孙度也不打搅,眼神飘向窗外,不知道想什么去了。

许久,公孙毅回神,道“父亲大才,孩儿不及也!”

公孙度轻轻一笑,道“下棋,学问很多,其一,便是棋场如战场!”

“其二,治国,便是如下棋!”

公孙毅颇觉诧异,但仍是细细思索。

公孙度又道“有句话叫做‘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毅儿觉得如何?”

“亚圣所言,自然是极有道理的!”公孙毅回答得很快,也很笃定。

公孙度却骂道“狗屁不通之言!”

公孙毅愕然。

只听公孙度又道“若是真是这般,那为何皇帝一死,无有继承人,天下便会大乱,为何?若是不重要,如何会引起这样的情况?”

公孙毅只觉得脑子有些不够用,虽觉公孙度有强词夺理之嫌,但这话未尝没有道理。

公孙度面色恢复淡然,徐徐解释道“要想治理好国家,关键在于什么?在于吏治!如何维持吏治清明,才是长治久安的主要影响因素。”

“百姓追求的是什么?最基础的便是吃饱穿暖!只要能做到这点,普通百姓谁会愿意冒着杀头的大罪去造反?”

公孙毅肯定的点点头,道“父亲所言极是,普通百姓并不会想那么多,只要能吃饱穿暖,他们唯一在乎的就是自己家人的性命。”

顿了顿,公孙毅又道“所以父亲便会先行组建吏部,为的就是保持吏治清明?”

公孙度点点头,又摇摇头,在公孙毅诧异的眼神下,解释道“有道是‘水至清则无鱼’,绝对的吏治清明是不可能的,人有七情六欲,必然会遭受一定的影响,不同的人,遭受影响的程度又是不同的,所以能做的应该是维持一定的吏治清明。”

“这……”公孙毅听得此语,是真有些不理解了。

公孙度却不做理会,只是道“这些,你只要记住就行了。以后自会慢慢理解的。”

公孙毅只能点点头。

“说完百姓,又来说公侯。”

公孙度徐徐道“要说造反,你看古往今来有谁是寻常百姓完成改朝换代的,即便是本朝的高祖,也是泗水一亭句不好听的,刘邦得天下只是偶然,否则根本不能轮到他,没有楚霸王,刘邦亭长之徒,焉能推翻大秦?所以,没有了百姓造反的可能,就要注意这些公侯。”

“公侯一般来说,不是颇有家财,便是卓有声望之辈,甚至兼而有之,若是这些人有些造反,想要蒙蔽底层的百姓,办法简直不要太多,随便说些对朝廷统治者不利的话,就能引起不少人的共鸣,然后拉开造反的序幕。”

“那应该如何解决此事?”公孙毅好奇道。

“最好的办法就是少封公侯。”

公孙度的话让公孙毅感到愕然,不等再问,便又听到——

“少封不等于不封,只是敕封的难度上升了而已,但同样的也会让得到封赏之人获得更加多的声望,算是有利有弊。但是总的来说,利大于弊,因为人少人,便更好控制,无论是放在身边,还是外放,都要方便监视得多。”

公孙毅想了想,觉得有理。

“不过这并不是最好的办法。”

“那什么才是最好的办法?”公孙毅问道。

公孙度缓缓吐出八字——

“文安天下!”

“武镇八荒!”

接着,公孙度又解释起来“治理地方依靠的还是文士,而不是武人,只能算是从旁相佐。”

“但是只要手中有着足够的力量,无论是想要造反的人,还是被蛊惑的人,都要掂量一下才行。当明知不可为的时候,谁会愿意去做呢?公侯数量少了,仅凭他们能做到?最后还不是要靠底层的百姓。但是百姓能吃饱穿暖了,又向来爱惜自家性命的他们,会愿意被蛊惑,去造反呢?”

这就像是一个圆,从这头出发,来到了那头,结果还是这头。

可是这样一来,亚圣的那句话不就是对的了吗?

公孙度看着公孙毅一脸的迷惑不解,哪能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心中轻轻摇了摇头,提点道“千人千面,为父认为不对,但你认为是对的,难道会影响这句话吗?不会!”

状态提示:第五百零四章 公孙度教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