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玄幻奇幻>重生之黑铁的荣耀>第三百四十四章 火烧莫多河镇
下。镇子以一块巨大的酷似巨熊的石头而闻名,以至镇名就以石熊来命名。石熊镇出产几种价值不菲的石材,都用于高档装饰和雕塑。

得知敌人都撤离了莫多河镇,奉命前来攻打的两个团长也没办法,只好决定先驻扎下来,再听听军团指挥部有什么指示,是不是要继续进攻石熊镇……

由于镇上的居民都撤离了,所以他们空置的房屋和木材加工坊都成了那些尼堪察人的狂欢场所,不请自来的搬进了这些住宅。以至潘克莱军团这两个团的士兵得先把这些尼堪察人都驱赶出去,滚回镇子西部他们原先的贫民窟,这样才能让两个团的士兵们在这些居民住宅中安顿下来。

居民住宅中堆满了干木柴,这应该是原先居民砍伐收集起来用做冬季的燃料的,就连街道上都塞满了破损的家具和木屑刨花什么的。潘克莱军团的士兵们都以为是那些尼堪察人弄的,这些尼堪察人的习性就是如此。但由于赶路很累,有了这些空置和废弃的居民住宅,士兵们也懒得收拾,都钻入那些居民住宅中决定好好休息一下再说。

这两个奉命来攻打莫多河镇的轻骑兵团和步兵团的军官们也累坏了,他们匆匆的布置了下哨兵和巡逻队就去休息了。敌人逃得这么快让他们很失望,石熊镇在一百六十多里地外,要是军团命令他们继续追击的话还得在大雪覆盖的道路上跋涉三天。因此大家都要好好的养精蓄锐来应对接下去的行程,这刻他们都没有丝毫的警备,在优势兵力面前,他们不认为敌人还有胆子来主动袭击他们……

然后,在晚上十点左右,哨兵和巡逻队遭到了敌人的袭击。街道上堆积的破损家具和丢得乱七八糟的废旧木头都燃烧了起来,接下去是镇子外围的房屋和木材加工坊开始燃烧,很快大火就连成了一片。向着镇子内部开始蔓延而去,等那些居民住宅中的士兵惊醒过来冲出房屋的时候,才发现大火已成合围之势,跑都无路可跑了……

镇子南部马厩那边的枪声是最频繁的,潘克莱军团那个轻骑兵团的坐骑以及步兵团运送火炮和辎重物资马车的驮马都集中在这里。这也是游骑一三一营重点攻击的区域,克洛德决心要缴获这些战马和驮马作为这一战的战利品。

潘克莱军团的那个轻骑兵团很快就发现了克洛德的意图,他们也集合了大批的士兵在马厩处与游骑一三一营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战。但他们只是匆忙应战,没做好准备,只能采用挤牙膏式的填充方式,能集合多少士兵就命令这些士兵冲进马厩去把敌人赶出镇子夺回自己的坐骑。

但这一切努力和牺牲在游骑一三一营派上了四门轻型步兵野战火炮之后就全部化为乌有,士兵们根本就冲不上去,四门火炮所发射的霰弹攻击范围覆盖了马厩的两个突入口,冲多少士兵进去就死多少士兵,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游骑一三一营破墙而入牵走了马厩里幸存活着的战马坐骑和驮马,又点燃了马厩……

镇子外围的火势愈发的汹涌猛烈了起来,镇子内部的住宅房屋也一幢幢的开始燃烧,潘克莱军团的军官和士兵们这才发现所有的房屋顶上都被泼上了火油,连街道上四处散落的废旧家具和木柴木料都不例外,一颗小小的火星就能点燃一大堆的木头,他们被围困在镇子中央的空地上无路可逃,哭嚎声和呼救声连成一片……

幸运的是这时天上又下起了大雪,稍微压抑了一下火势,一些头脑清醒的军官和士兵们急忙展开自救行动,他们利用各种工具拆毁着火的房屋,用积雪和井水来扑灭街道上的火堆,忙活了半宿总算打开一条通往镇外的通道。等他们欢呼着冲到镇外离开熊熊燃烧的镇子后,面对的却是游骑一三一营纵横驰骋的骑兵,火枪和十余门轻型步兵野战火炮。

几乎一半人都赤手空拳的潘克莱军团的士兵和军官们只能无可奈何的举手缴械投降,哪怕最冲动的军官这刻也只能冷静下来束手就擒。原因很简单,他们的军备物资和火炮大多还在镇子里成为火神的祭品,还拿着武器的士兵不到三分之一,而且很多士兵连厚实的军服都没穿,直接是穿着衬衣跑出了火场……

莫多河镇的大火燃烧了一夜又一个白天,直到下午时分才在一场大雪的降临下熄灭了所有的火头。整个镇子几乎成了一片废墟。用几乎来形容是镇子西部尼堪察人聚居的贫民窟还完好的保存着,这是因为贫民窟和镇子原本就保持着近百米的距离,在镇子的围墙之外。这原本是莫多河镇居民预防尼堪察人的暴动举措,却成了贫民窟幸免与这场大火的安全保障。

真正被大火烧死的潘克莱军团的士兵还不如在镇子南部马厩处发生的激战死伤的人员多,但这场大火烧毁了这两个团所携带的后勤军备物资和大部分的武器火炮,连战马坐骑和驮马都被游骑一三一营给缴获。逃出火场的士兵和军官们想生存除了向游骑一三一营投降外别无选择的余地,他们没办法空着肚子再熬五天五夜返回军团驻扎营地……

火烧莫多河镇这一战,游骑一三一营全歼了潘克莱军团派来进攻的两个团的兵力,俘获八千多人。对潘克莱军团来说,就等于狠狠的挨了一记闷棍,这是他们做梦都没想到的结果。两个团一去不复返,毫无音讯,直到几个好运的侦察骑兵避开了游骑一三一营的警戒封锁线,到达莫多河镇外,看见那片燃烧后的灰烬,又从那些尼堪察


状态提示:第三百四十四章 火烧莫多河镇--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